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能源管理体系培训教程机械行业体系要求篇.ppt

37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85648922
  • 上传时间:2024-09-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22.01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能源管理体系￿￿机械制造行业认证要求李鹏东 1.术语能源: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有用能的资源能源种类能源的来源能源使用范围用途水宁波自来水公司四大工艺车间、公用区域、公共区域、后勤区域生产,生活电国家电网四大工艺车间、公用区域、公共区域、后勤区域生产,生活天然气宁波兴光然气有限公司涂装车间生产蒸汽热力有限公司涂装车间生产柴油中国石化叉车生产汽油中国石化汽车、生产二氧化碳焊装厂、总装厂生产氧气四大工艺车间生产氩气焊装厂、冲压厂生产氮气冲压厂、总装厂生产乙炔四大工艺车间生产润滑油四大工艺车间生产拉延油冲压厂生产 1.术语重点用能设备:机械制造企业根据能源使用统计和能源管理需要所确定的,在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例、在能源绩效改进方面有较大潜力的能源使用设备或设备集群(生产线)识别标准:1.设备管理制度上表格<主要用能设备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 >2.使用时间 1.术语表2 主要用能设备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能源种类电能煤炭、焦炭原油、成品油、石油液化气重油、渣油煤气、天然气蒸汽、热水水其他单位kWt/t/ht/ /ht/ /hm3/ /hMWt/ /hGJ/ /h限定值10010.511007129.26注:1 对于可单独进行能源计量考核的用能单元(装置、系统、工序、工段等),如果用能单元已配备了能源计量器具,用能单元中的主要用能设备可以不再单独配备能源计量器。

      2 对于集中管理同类用能设备的用能单元(锅炉房、泵房等),如果用能单元已配备了能源计量器具,用能单元中的主要用能设备可以不再单独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1.术语 •4.1 4.1 总要求总要求•4.1.1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1要求•4.1.2 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宜考虑以下方面:• a)机械制造企业的职责界限;• b)机械制造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消耗;• c)机械制造企业能源使用的现场区域及物理边界;•4.1.3在机械制造企业范围和边界内将能源提供服务或用能过程活动外包的组织,所涉及的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除物理边界外还应界定能源管理的责任边界•所以公司体系审核范围为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不包括动力总成、变速器、外来部门 •4.2 4.2 管理职责管理职责•4.2.1 4.2.1 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4.2.1.1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2要求•4.2.1.2按照国家能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机械制造企业应设置能源管理部门和岗位•4.2.1.3为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应规定管理层和各部门能源管理的职责、权限,并形成文件。

      公司能源专管部门:装备工程部公司设有能源管理专职岗位,各分厂有相应的能源管理兼职岗位 •4.2.2 4.2.2 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4.2.2.1 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2.2要求•4.2.2.2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应包括就能源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方进行联络•肖华峰 •4.3 4.3 能源方针能源方针•4.3.1 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3要求•4.3.2能源方针应结合政府、行业的能源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制订•4.3.3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应对方针的实施负责,并为方针的制定和修订提供必要的投入•4.3.4能源方针应传达给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且能为相关方所获取必要时应告知有关的能源服务供方 建节能环保无害于环境的绿色建节能环保无害于环境的绿色工厂,工厂, 造节能低排有益于人类的环保汽造节能低排有益于人类的环保汽车车 •4.4.2 4.4.2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4.2.1 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4.2要求。

      •4.4.2.2 机械制造企业应将适用的与能源使用、能源消耗及能源效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形成适用的文件•4.4.2.3 机械制造企业应及时更新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文档管理-宁波公司-装备工程部-体系管理-能源管理体系-法律法规 •4.4.3 4.4.3 能源评审能源评审•4.4.3.1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4.3要求;•4.4.3.2 机械制造企业应通过能源评审,对影响能源使用和消耗中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进行识别、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改进机会•4.4.3.3 机械制造企业在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时应考虑能源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能源的“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使用—循环利用”等环节和对相关方施加影响以及管理职能所涉及的影响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4.4.3.4 机械制造企业应确定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的优先次序•4.4.3.5机械制造企业应在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发生变化时,及时识别和更新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重新确定其优先次序 •能源评审过程能源评审过程•1.1.能源评审前期工作能源评审前期工作•1.1 1.1 编制编制能源评审能源评审程序程序,建立能源评审流程,建立能源评审流程•1.2 1.2 建立建立能源评审能源评审小组小组•2.2.明确明确能源评审能源评审目的目的,,识别识别能源评审能源评审依据依据,,确定确定能源评审内能源评审内容容范围和周期范围和周期 •目的:为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能源利用状况•依据:法规、国标•范围:地理区域、产品区域、组织架构 •周期:原则上是一年一次,每年1月份做上一整年的评审。

      但如果出现像涂装并线、自由舰停产或新增车型等用能结构发生改变、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生产工艺实施改进严重影响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时就的再增加评审频次 •3.3.评价出能源相关评价出能源相关人员配备人员配备、、管理机构管理机构 •4.4.生产产品、生产工艺、用能设备、淘汰设备生产产品、生产工艺、用能设备、淘汰设备•5. 5. 从从能源能源 “ “购入贮存购入贮存——加工转换加工转换——输送分配输送分配——终端使用终端使用——循环利用循环利用””用能流向环节用能流向环节去评价 •用能环节用能环节能种来源品质贮存压缩空气纯水变压器损耗管路损耗蒸汽管路保温线路损耗用能设备设备匹配工艺布局能耗量能耗费用经济运行产品材料员工优化组织管理未来能源循环使用废能回收柴油发电 •5.15.1评价能源购入及贮存评价能源购入及贮存 •明确公司能源种类 13•了解公司能源来源和品质,贮存要求•5.25.2能源加工转换能源加工转换 •设备•如何转换•转换效率•5.35.3能源输送分配能源输送分配 •5.45.4能源终端使用能源终端使用 •能源消耗及折算•在不同系统上消耗比•能源消耗费用•指标完成情况 •5.45.4能源终端使用能源终端使用 •能源消耗及折算•在不同系统上消耗比•能源消耗费用•指标完成情况•计量配备•5,55,5循环利用及新能源循环利用及新能源 4.4.4 4.4.4 能源基准:能源基准:•4.4.4.1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4.4要求;•4.4.4.2机械制造企业应将能源基准形成文件。

      •4.4.4.3机械制造企业的能源基准应在初始能源评审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基准时段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水平,作为比较基准通常选择的原则应是:•a)该基准时段的能源结构、产品结构、工艺结构稳定;•b)生产相对稳定未发生大的导致停产的事故;•c)能源统计数据齐全、真实可靠,具有代表性•4.4.4.4能源基准应能反映机械制造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涵盖各层次主要的用能过程和环节的影响能源绩效水平的关键绩效参数 能源基准:能源基准:用作比较能源绩效定量的依据 它通常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和生产、设备正常状态下一定时期的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率水平来确定,可以是平均值或累计值•能源基准应具有可测量性,可选但不限于:•a)综合能耗;•b) 单位产品产值/产量综合能耗、工序能耗; •c) 单位产品的电耗、天然气耗、蒸汽耗;•d) 经济运行效率,如重点用能设备、能源加工转换设备; 如;如;公司确定单位产品生产综合能耗、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生产综合能耗的上三年的平均值作为计算节能量指标的基础 公司级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政府下达的指标,按政府指标设定方式(依据去年政府指标0.02208下降3.0-3.5%)为基准,制定能源指标。

      公司级单位产品生产综合能耗因2012年才进行单位产品生产综合能耗考核,且生产情况基本正常,生产负荷也比较稳定,能源消耗结构没有发生异常变化,因此去年的生产和能源使用状况符合基准年所具有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特征,被确定为能源统计的能源基准,具体参考2013年能源基准、目标及指标控制表 各分厂上三年生产情况基本正常,生产负荷也比较稳定,能源消耗结构没有发生异常变化,也没有发生较多或较大的生产事故,能源统计数据齐全正确,因此上三年的生产和能源使用状况符合基准年所具有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特征,被确定为能源统计的能源基准,具体参考2013年能源基准、目标及指标控制表 •4.4.5 4.4.5 能源绩效参数能源绩效参数•4.4.5.1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4.5要求:•4.4.5.2 机械制造企业可根据其用能类别、规模,产品、过程、活动和能源使用的特点,选择、确定、使用能源绩效参数(EnPI)作为应与本企业的能源方针、目标相一致。

      •4.4.5.3能源绩效参数的选用应选择具有反映其用能过程工作量特征的物理量来核算其能源绩效,当存在用能过程外包时,宜采用工业增加值评价用能单位的能源绩效•4.4.5.4 能源绩效参数确定和更新的方法应形成文件 1.术语能源绩效参数:可量化能源绩效的数值和量度 绩效参数可以是管理层面的:如万元产值能耗可以是运行层面的:如空压机的排气温度、压缩空气压力、功率因数等等,可以是(实时)直接监视和测量的:如计量表数、压缩空气压力值;可以是通过计算获得的:如万元产值能耗,功率因数,热效率等 •4.4.6 4.4.6 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4.4.6.1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4.6要求;•4.4.6.2 机械制造企业应根据其用能特点,相关能源管理层次建立相应的目标、指标:•a) 企业层面宜以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和不同能源类别单项能耗相结合;•b) 用能单位或区域按照用能类别与工作量相结合建立目标指标,包括并不限于:能耗/产量、能耗/工时、能耗/吨铸件、锻件、焊接件、热处理件等;•c) 重点用能设备、过程、系统按用能类别分别建立单项能源消耗目标指标。

      •d) 必要时,制订综合利用型、优化能源结构型等能源指标 •4.4.6.3根据评审结果或当产品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时,应评价对能源目标和指标更新的需求•注:能源目标指标的评审依据可参考行业用能等级指标•4.4.6.4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管理,包括:•a) 应定期跟踪能源管理方案实施进度,协调实施中发现的新问题,并给与必要的资源支持•b) 对于能源管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导致的能源管理策划、设计、采购、运行、监测活动的新变化,应及时进行识别和评价•c) 机械制造企业应及时对方案的实施过程和结果(包括阶段性结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识别持续改进的机会或修订能源管理方案 •4.5.24.5.2能力、培训与意识能力、培训与意识•4.5.2.1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5.2要求;•4.5.2.2 机械制造企业应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识别培训需求并使所有与重要能源使用及与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有关的人员具备能力承担特定任务的人员应具备要求的资格,在满足能源绩效要求方面给予特别的关注,必要时满足国家有关法规要求•4.5.2.3 对影响能源绩效的岗位,机械制造企业应对新上岗或调整工作的人员提供岗位培训,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和相关人员。

      应将不符合岗位要求带来的后果告知对能源使用有影响的工作人员•— 设计和工艺岗位人员应熟悉适用于本机械制造企业的提高能效相关技术的应用•— 重要用能岗位人员应经过相应的能源使用优化操作的培训 4.5.3 4.5.3 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5.3要求4.5.4 4.5.4 文件文件4.5.4.1 4.5.4.1 文件要求文件要求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5.4.1要求4.5.4.2 4.5.4.2 文件控制文件控制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5.4.2要求 4.5.5 4.5.5 运行控制运行控制4.5.5.1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5.5要求;4.5.5.2 机械制造企业应识别运行过程与能源绩效方面有关的最佳可行技术和良好操作规范,应结合实际情况,依据国家和地方颁布的评价、经济运行、节能监测以及设备能效标准,制定相应设备和系统的运行准则和评价方法4.5.5.3 机械制造企业应建立识别和确定重点用能设备、设施的原则,统计、评价生产工艺和用能设备和服务流程的耗能状况,有计划地淘汰落后的工艺、设施和设备,定期监控重点用能设备、设施的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其经济运行。

      4.5.5.4 机械制造企业应关注以下用能环节的控制优化和管理:4.5.5.5 机械制造企业应建立重点用能设备/设施的维护系统,可包括:•a)预防性维护/检修计划;•b)实施维护/检修活动;•c)评价和改进,以持续改进能源使用设备的有效性和效率 •运行控制:就是对各种能源采购、转换、分配、使用环节中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控制•能源运行控制程序 4.5.6 4.5.6 设计设计4.5.6.1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5.6要求;4.5.6.2 在新、改、扩建项目设计中,应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不应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达到国家产业政策和能源管理的相关要求4.5.6.3 对于铸件、锻件、热处理件、焊接件、冲压件、电镀件以及涂装件等设计采用的工艺和耗能设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不应超过相关国家法规和标准要求4.5.6.4 产品设计活动中应采用节能的产品结构、材料等4.5.6.5工艺设计中应合理安排用能设备,对于重要能源使用过程的新工艺验证时应对能源消耗进行评估,并保留记录 •4.5.7 4.5.7 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的采购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的采购•4.5.7.1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5.7要求;•4.5.7.2 能源服务、产品、设备的采购,应:•a)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它要求,对淘汰、限制和鼓励更新设备设施,以及节能技术的引进等,制定采购要求,通过适当方式进行评审、批准,以保证采购要求是充分和适宜的;•b) 对拟采购的产品、设备和设施,优先考虑对组织能源绩效的影响;•c) 建立并实施专业能源服务(包括: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效率测试等)、运营服务(包括:动能管理、设备设施维护等)供应商的评价准则,确保其提供的服务满足要求;•采购规范及验收标准 •d) 对采购活动所带来的对能源使用进行能源绩效的评估和验收。

      •4.5.7.3 机械制造企业应制定能源采购规范,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需要和设备配置情况,从能源使用的经济性、能源质量、能源的特性和指标要求以及可获得性多方面进行评估,采购适宜和适量的能源,实现用能费用(成本)的有效控制•4.5.7.4能源的储存管理应制定和执行能源贮存管理文件,规定贮存损耗限额,加强能源贮存的管理应按照购入能源的种类、规格、分区存放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对进、耗、存进行统计分析适用时,应对贮存的设备设施制定有关巡检、维护保养、保温、监测等规定 •4.6.14.6.1监视、测量与分析监视、测量与分析•4.6.1.1机械制造企业应符合GB/T23331-2012中4.6.1要求;•4.6.1.2 机械制造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自我监督、分析、评价和总结能源绩效的机制,以持续保持改进能源绩效的能力,制定的监视和测量计划包括:•a) 主动性绩效测量,即监视是否符合目标、指标、能源管理方案和控制措施以及对能源使用、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影响的绩效参数监视与测量; b) 对涉及的重点设备设施和主要用能环节实施有条件的定期监视与测量,包括并不限于:— 供电系统和变压器(负荷日、功率因数、负载系数、运行方式、线损率和规格型号等);— 空气压缩机及其机组(单位气量电耗、排气温度、泄漏率和设备状况等);— 电焊设备(电能利用率等);— 三相异步电机(运行状况、负载和效率等);— 锻造、冲压和金属切削机床(运行状况等)。

      •c) 被动性绩效测量,即监视能源中断、能源泄漏、散失和其非预期的能源消耗的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行动•4.6.1.3 机械制造企业应根据组织目标、指标、能源管理方案和控制措施的需要,按照GB17167配置满足管理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4.6.1.4对于非预期消耗能源的活动进行必要的监视、统计和分析评估,包括:不合格品工时、返工和返修工时、耗能设备空运行时间等•4.6.1.5 应针对监视测量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完善补救措施 谢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