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施工设计方案.doc
22页. . 崇州市山区道路地质灾害整治工程 仰 斜 式 挡 土 施 工 方 案 XXXXXXXXX 二○一六年六月 教育资料word . . 崇州市山区道路地质灾害整治工程 重力式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1.1 本项目混凝土挡墙施工里程:仰斜式路堤墙K19+720-K19+905共计185m 1.2编制依据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JTG/T F50—2011;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挡土墙设计通用图》 1.3图纸说明 1.3.1挡土墙采用C20混凝土 1.3.2 纵向每隔10~15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cm,采用沥青麻絮塞缝,塞缝深度、外、顶三面均不小于20cm。
1.3.3泄水孔采用φ8PVC管间距2~3m渗水处适当加密,上下排泄水孔应交错设置;泄水孔井口用透水土工布(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铺筑尺寸为0.25*0.25m)进行包裹,泄水孔口铺设复合土工膜(采用0.5m*0.5m“两布一膜”) 1.3.4墙背后设厚30cm的天然砂砾竖向排水层,天然砂砾含泥量不 教育资料word . . 大于5%,水通过泄水孔排除墙外 1.3.5施工前认真考察地质情况,复核设计承载力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则换填水泥稳定砂砾(水泥含量5%);基础埋深以相应位置处河底高程控制,填埋深度不小于设计深度基坑开挖后必须严格碾压夯实基底,压实度不小于设计值,若遇阴雨天气必须基坑进行覆盖防止基坑遇水软化而降低承载力 1.3.6 施工前,对标高、尺寸等相关参数需仔细核对,以便做到合理衔接 1.3.7 墙背填土必须用12t压路机配合小型夯机人工夯实 1.4工程量及形式 1.4.1 主要工程量 本合同段仰斜式路堤墙总长度为185米,图纸设计使用C20混凝土 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熟悉设计图纸,根据安全操作细则,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2施工放样 2.2.1施工前技术人员向施工队进行书面交底,书面交底包含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标准、安全、环保措施等容;技术人员对施工图审核更正容除在原图上清楚标识外,须有书面单独说明。
施工队接到施工图及技术交底后,也要进行审核,对存在疑问要 教育资料word . . 求技术人员给予明确. 2.2.2为了保证挡土墙施工时的结构尺寸,我施工单位测量组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测量原则,根据本管段平面高程控制网,引出平面高程控制网,要求平面高程控制点不得小于 3 个,经监理工程师复测满足精度后才可以进入施工放样阶段 2.2.3把平面高程控制点做为已知点,分别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对挡土墙的纵、 横轴线进行精确定位,并做好护桩,测量完成后,还需监理工程师复核 2.2.4待挡土墙的纵、横轴线定位完成后,技术人员便可利用控制桩,对挡土墙进行细部施工放样 2.3外业准备 2.3.1水、电供应 施工用水就近采用河水,施工用电采用接入大临用电及发电机发电相结合的方式,施工队应自备电线及照明设备 2.3.2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就近村道、河道、农道、公路进入,分段修筑便道填筑80cm厚砂砾并分层压实,顶宽6.5m,每300m设置错车道一处,满足施工需要 2.3.3场地布置 按照红线征地围挖除界沟,征地界施工场地清表用机械碾压平整,将腐殖土集中装运集中堆放;现场做好临时排水工作以防雨季来临时雨 教育资料word . . 水流入开挖的基坑。
3.资源配置 3.1 机械配置 投入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及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神钢台 2 2 吊车 QY16 台 2 3 自卸汽车 8 T 台4 4 振捣棒 型50 套4 5 发电机 25Kw 台 2 6 混凝土运 方8 台4 3.2 材料配置本合同段挡土墙采用分层施工,施工中所用材料由项目部统一采购; 混凝土按照设计工程量及每部分施工进度,由拌合站统一调配 4、总体施工方案 4.1设计要求 4.1.1 挡土墙施工前,应做好截、排水及防渗设施宜避开土质松软或地下水丰富地段修建挡土墙,在岩体破碎、4.1.2 雨季施工 4.1.3 明挖基坑应符合下列规定: 教育资料word . . 4.1.3.1 施工过程中应对地质情况进行核对,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处理 4.1.3.2 基坑开挖宜分段跳槽进行 4.1.3.3 基坑积水应随时排干 4.1.3.4 采用倾斜基地时,基底标高应按设计控制,不得超挖填补 4.1.3 基地检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1.4 挡土墙端部深入路堤或嵌入地层部分应与墙体同时砌筑挡土墙顶应找平,其与边坡之间的空隙应用粘土或其他材料夯填封闭。
4.2规要求 4.2.2.4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不应超过300mm,大致水平,分层振捣, 4.2.3 基础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4.2.3.1 应将地层表面风化、松软土石清除 4.2.3.2 硬质岩石基坑中的基础应满坑砌筑 4.2.2.3 雨季在土质或易风化软岩基坑中砌筑基础时,应在基坑挖好后及时封闭坑底当基底设有向倾斜的稳定横坡时,应采用临时排水措施,辅以必要做浆后按砌基础 4.2.3.4 采用台阶式基础时,台阶与墙体硬连接在一起同时砌筑,基底及墙趾台阶转折处不得砌成垂直通缝,砌体与台阶壁间的缝隙应饱满 4.2.3.5 基坑应随砌筑分层回填夯实,并在表面留3%的向外斜坡 教育资料word . . 4.2.4 墙身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4.2.4.1 墙身要分层浇筑,浇筑出地面后基坑应及时回填夯实,并完成顶面排水防渗措施 4.2.4.2 伸缩缝与沉降缝两侧壁应竖直、平齐,无搭叠;缝中防水材料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4.2.4.3 泄水孔应在砌筑墙身过程中设置,确保排水通畅,并应保证墙背反滤、防渗设施的施工质量 4.2.4.4 墙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5%时,方可进行回填等工作。
在距墙背0.5~1.0m以,不易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 4.3 操作工艺 4.3.1 放样开挖线 测量员根据设计图放样出挡土墙的基底平面,根据测量的基底平面放出开挖线 4.3.2 基坑挖土方 本工程基坑土方采用挖掘机及人工配合进行开挖基坑开挖配合墙体施工分段进行,先测量放线,定出开挖中线及边线,起点及终点,设立桩标,注明高程及开挖深度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排水沟及集水坑进行施工排水,保证工作面干燥以及基底不被水浸 4.3.3 地基处理 基础施工前先进行基地地基承载力检测,若与设计地基承载力不符, 教育资料word . . 则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和业主,进行基底换填或基础加深处理地基承载力检测合格后,进行挡土墙基础混凝土的施工 4.3.4 C20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选用C20砼,严格控制配合比 4.3.5 现浇墙身C20混凝土 现浇C20混凝土墙体与基础同时进行施工,采用台阶式基础时,台阶与墙体硬连接在一起同时浇筑,基底及墙趾台阶转折处不得砌成垂直通缝,砌体与台阶壁间的缝隙应饱满 混凝土开始浇灌时,先在结合面上刷一层水泥浆或垫一层2—3公分厚的1:2水泥砂浆再浇灌墙身C20片石混凝土。
墙身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拼装,横、竖围楞均采用Ф35钢管,用8×10cm的木枋作斜撑进行支撑,墙身模板2米高之为一次立模,超过2米高的可分二次或多次立模当混凝土落高大于2.0m时,要采用串筒或溜槽输送混凝土入模,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混凝土采用运输车运至现场,在墙顶搭设平台,用吊机吊送混凝土至平台进行浇灌,混凝土浇灌从低处开始分层均匀进行,分层厚度一般为30c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横向振捣,振捣棒移动距离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50型振捣棒为60cm),并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切勿漏振或过振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如表面泌水过多,应及时将水排走或采取逐层减水措施,以免产生松顶,浇灌到顶面后,应及时抹面,定浆后再二次抹面,使表面平整 教育资料word . . C20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应派出木工、电工及试验工在现场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件制作应在现场拌和地点或浇灌地点随机制取,每工作班应制作不少于2组试件(每组3块) C20混凝土浇灌完进行收浆后,裸露混凝土表面采用塑料布等防水材料覆盖并进行保温,对边、棱角部位的保温厚度应增大到面部位的2—3倍,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失水。
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墙身侧模板,拆模时,必须特别小心,切莫损坏墙面 4.3.6 伸缝缩、沉降缝及泄水孔的处理 现浇灌C20片石混凝土挡土墙、驳岸墙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宽2cm(施工时缝夹2cm厚的泡沫板,施工完后抽泡沫板)每10~15m设置一道,从墙顶到基底沿墙的、外、顶三侧填塞沥青麻絮,深15cm 挡土墙泄水孔为ф8PV管,泄水孔进口周围铺设透水土工布进行包裹,出水孔铺设复合土工膜,下排泄水孔进口的底部铺设30cm厚的粘土层并夯实 4.4 技术要求 4.4.1模板和脚手架 4.4.1.1 模板中的金属拉杆按竖向50cm、横向100cm设置,拉杆采用Ф14钢筋,两端焊接丝杆,可在设置拉杆处先埋设小塑料PVC管,供穿拉杆使用,拆模后管中填注同混凝土相同标号的砂浆 4.4.1.2 模板在安装和浇注过程中应保持规定的线形,直至混凝土充 教育资料word . . 分硬化,重复使用的模板应始终保持其线形、强度、不透水性和表面光滑,在浇注前模板必须清理干净,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4.4.1.3 模板接缝:模板接缝应该保持线形的美观接缝采用螺栓连接或扣件连接,对于接缝不严密的模板,在中间夹一层海绵或双面胶后,再用螺栓连接或扣件连接,并且模板的水平缝和垂直缝应贯穿整个结构物。
4.4.1.4 模板和脚手架的拆除 拆模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非承重,后承重的原则进行拆除在模板拆除时,保证混凝土不致于因此损坏 4.4.2 混凝土 4.4.2.1 浇筑 (1)、混凝土浇筑作业应连续进行,如发生中断,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 (2)、混凝土由高处自由落下的高度不得超过2m,当采用导管式溜槽时应保持干净, 使用过程要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 (3)、混凝土按水平层次浇注,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厚度不得超过30cm,同时要避免两层混凝土表面脱开当分层浇注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