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技术经济--第十章(本科2008).ppt
33页第三部分 工程经济学应用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简介) 公益性项目的经济评价(略) 第十章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本章提要: 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工程经济的原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本章介绍了工程设计、施工及设备更新中的经济分析项目建成后的长期使用价值如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怎样,取决于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好坏与水平的高低 学习目标: 要求了解建筑设计与经济的关系,掌握提高民用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了解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求,理解施工工艺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掌握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理解设备更新的一些特有概念,如沉入成本、经济寿命等,并掌握如何应用这些概念 第一节 工程设计中的经济分析 一、工业建筑设计与工程经济的关系 1、厂区总平面设计 原则: 节约用地 按功能分区 合理布置运输,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合理组织建筑群 评价总平面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系数(建筑密度) 土地利用系数 工程量指标 运营费用指标 2、工业建筑的空间、平面设计 平面形状越接近方形越经济,尽量减少构件类型,简化结构。
多层厂房经济层数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展开面积大,层数适当增加;长度、宽度大,层数可适当增加,造价将随之降低 层高增加,建造费用增加,如墙、水暖电线路、设备、附加费用 柱网选择:对单跨厂房、柱距不变时,跨度越大则单位面积造价越小;对多跨厂房,当跨度不变时,中跨数量越多越经济 厂房体积与面积:尽量减少体积和面积,可减少工程量和造价小跨度、小柱距的分建厂房尽量合并成大跨度、大柱距的大厂房可提高平面利用率、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 二、民用建筑设计与工程经济关系 1、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小区规划设计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用地指标 居住用地系数 公共建设系数 人均用地指标 绿化用地系数 居住建筑面积毛密度 居住建筑面积净密度 居住建筑净密度 居住面积净密度 造价指标 居住建筑工程造价 小区总占地面积 居住用地面积小区总占地面积公共建筑用地面积小区居住总人口总居住建筑用地面积小区总占地面积 绿化用地面积居住区总用地居住建筑总面积居住区居住用地居住建筑总面积居住用地居住建筑占地面积居住建筑总面积居住建筑总投资居住用地居住建筑总居住面积2、住宅建筑的层数 层数与用地:住宅建筑超过 6层,节地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层数与造价:建筑层数对单位建筑面积造价有直接影响,影响程度对各结构部分是不同的 住宅层数的综合经济分析:层数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具有降低造价和节约用地的优点,还有很多投资和费用随之减少,如物业管理费、公共设施费、管道、交通等但 7层以上要改变结构形式,考虑风振、抗震能力等 7层以上住宅的造价会大幅增加 3、住宅的层高 住宅的层高直接影响住宅的造价,层高增加,墙体面积和柱的体积增加,并增加结构的自重,也会增加基础和柱的承载力,水卫电管线加长降低层高可节省材料、能源、有利抗震、节省造价同时,可降低建筑总高,缩小建筑物间日照距离,从而节约用地但层高确定要结合人们生活习惯和卫生标准一般取 2.8米为宜 多层住宅中,墙体所占比重大小是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之一常用墙体面积系数作为指标,公式: 它的大小与平面布置、层高、单元组成等均有密切关系 )建筑面积()墙体面积(墙体面积系数22mm4、平面布置与提高平面系数的途径 评价平面布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住宅平面布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平面系数 居住面积是住宅建筑中的居室净面积 辅助面积系数 辅助面积是指住宅建筑中楼梯、走道、卫生间、厨房、阳台、储藏室等的面积 结构面积系数 结构面积是住宅建筑各层平面中的墙、柱等结构所占面积 外墙周长系数 )建筑面积()居住面积(221 mmK )居住面积()辅助面积(222 mmK )建筑面积()结构面积(223 mmK )建筑物建筑面积()建筑物外墙周长(24 mmK 住宅建筑的平面布置 建筑物的形状 几种平面形状的建筑物周长与用地比较表 400 70.87 0.18 815.67 2.04 80 0.20 676 1.69 100 0.25 736 1.84 100 0.25 936 2.34 116 0.29 832 2.08 平面形状 )( 2m基地面积 )( 2m用地面积)周长( m 基地面积 周长基地面积用地面积 住宅建筑平面宽度及长度:加大进深,降低造价效果明显,因为进深加大,墙体面积系数相应减少,造价降低;建筑长度以 60— 80米较为经济,设 2— 4个单元。
长度超过 90米时,必须设置贯通式过道 结构面积系数:衡量设计方案经济性的重要指标结构面积越小,有效面积就越大相关因素有房屋结构、房屋外形、长度、宽度、房间平均面积大小、户型组成等 提高平面系数的途径 平面系数是衡量设计经济性的参考指标,平面系数大,说明以相同的建筑面积或投资可以得到较大的使用面积 提高途径有: 减少结构面积; 加大房间面积; 适当安排交通面积; 集中布置管道设施 三、提高民建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 1、平面布置合理,房屋长宽适当 外墙周长系数 =建筑物外墙周长( m) /建筑面积( m2) 外墙周长系数小,能源损耗小,造价低 2、单元的组成及户型合理,居住面积适当 居住面积用平面系数定,应达到 50%以上,辅助面积系数以 25%左右为宜,结构面积系数越小设计方案越经济,以 12— 18%为宜 3、层高适当,层数合理 层高降低 10cm,造价约可降低 1% 4、结构体系合理 结构体系是影响建筑物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我国有:混合结构、装配式大板、大模板结构、承重砌块、滑模结构、内浇外砌等它们各有利弊 4、最优设计问题 既要使设计满足功能要求、安全性、可靠性,又要工程造价,权衡两者。
费用 最合理的设计标准 维护和修复费用 工程造价 工程全寿命总费用 设计标准 最合理的设计标准 实践中常采用的优化方法 直觉优化:选择或判断 实验优化:模型实验 经济分析比较优化:经济分析比较 数值计算优化:数学规划方法(计算机数值计算) 第二节 工程施工中的经济分析 主要是施工组织、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评价、比较和选择;施工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经济分析评价等一般由施工单位来做施工前完成是编制施工方案或组织设计的重要依据 1、基本要求 既要分析技术方法及其可行性,又要分析组织管理方法及经济效果 以施工方法、进度计划、总平面图和技术组织措施为主要内容 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效果要作为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依据之一和主要对比标准 既要有定量分析,也要有定性分析 2、施工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指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如主体结构工程、基础工程、构件安装、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混凝土输送及模板、脚手架等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性指标:如模板方案,型号、尺寸、单件重量等 消耗性指标:完成任务所必要的劳动消耗。
工程施工成本:直接费用成本 设备选用及需要量:型号、台数、总台班 等 资源需要量:工具材料资源、能源消耗量 劳动消耗量:总需要量、高峰需要量、平均需要量 效益(效果)性指标 工程效果指标:工期、施工效率(如土方的立方米 /月、周、台班等) 经济效果指标:成本降低、材料节约、资源节约等 其他指标:采用该方案后对企业装备、素质、信誉、市场竞争力和专有技术拥有等的影响指标 三、施工组织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施工组织方案指单位工程以及包括若干单位工程的群体施工的组织与安排方案 指标如下: 1、技术性指标:工程特征指标、组织特征指标 2、消耗性指标:施工成本、机械耗用、材料耗用、劳力耗用等 3、效果指标:工期、效率、施工机械效率、劳动生产率、施工均衡性、成本降低率、资源节约率、工资节约额、机械台班节约 第三节 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 一、基本概念及原理 1、目的 鉴别方案功能适用性、技术先进性、可行性及经济合理性; 选最优方案做决策依据; 促进设计和施工管理水平提高 2、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要求 不同阶段的方案都要进行多方案比选 满足国家政策、法规、地方法规。
满足项目功能要求 各方案应具可比性 定性定量相结合 纵观设计、施工、管理,全面、综合评价 二、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1、多指标评价法 从财力、物力、人力等多方面评价工程项目一次性消耗常用指标: 建筑造价指标:指完成建筑产品的一次性综合货币指标,有设计概算和施工预算确定包括每平米造价、卫生设备和给排水造价、采暖、通风、电气造价等 主要消耗指标:指在工程中主要建材的消耗程度主要指标包括 “ 三材 ” ,如钢材 =钢材总量 /建筑总面积 工期指标:从开工到竣工的消耗时间评价建造速度 2、单指标评价 综合评分法:即加权积分法以评价总分最高者为最优方案表达式: 评价值权重,,, SBniSBTniiii1)21()( 综合费用指标评价法:静态指标评价法综合费用最小方案为最佳方案公式: Zi = Ci + Ei Pi Zi----第 i 个方案的年综合费用 Ci----第 i 个方案的年使用费用 Pi----第 i 个方案的一次性投资 Ei----部门标准投资效果系数( E=1/n,其中 n为投资回收年限) 三、例子 第四节 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 (略) 本章小结 介绍了工程设计、施工的经济分析。
虽然设计费用仅占其全寿命费用的 1%左右,但设计方案的好坏对工程经济性影响很大,它不仅影响工程造价(影响度达 75%以上),且直接关系到运营费的高低,甚至影响预期收益项目建成后的长期使用价值如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怎样,都取决于设计和施工质量好坏和水平高低 关键概念 建筑设计、最优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