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莴笋.doc
7页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莴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莴笋生产的基地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技术、采收及采后处理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无公害莴笋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6715.5 瓜菜作物种子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1----7)GB/T10158 新鲜蔬菜包装通用技术条件DB51/335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DB51/336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DB51/337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DB51/338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准则DB51/T339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蔬菜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未熟抽薹:产品器官形成前或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抽薹现象4基地环境条件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基地远离医院、工矿企业等污染源,有一定规模,集中成片,便于管理和销售运输。
并符合 DB51/336 和 DB5/T339 的规定5 栽培管理技术5.1 栽培季节的划分5.1.1 春莴笋:11 月上旬—1 月播种,1 月上旬—2 月下旬定植3月上旬至 5 月下旬收获5.1.2 夏莴笋:3 月—5 月播种,4 月—6 月中旬定植,6 月—8 月收获5.1.3 秋莴笋:6 月—7 月播种,7 月上旬--8 月上旬定植,9 月—10月收获5.1.4 冬莴笋:8 月中旬—10 月上旬播种,9 月中旬--11 月中旬定植,11 月中旬—2 月收获 5.2 育苗5.2.1 育苗方式根据栽培季节和方式,可在塑料棚、温室、温床和露地育苗夏秋露地育苗要有防雨、防虫、遮荫设施5.2.2 品种选择春莴笋选用抽薹迟,高产,商品性好的品种;夏莴笋和秋莴笋选用耐热性强,对高温、长日照反应比较迟钝的品种;冬莴笋选用耐寒性较强、生长较快、茎部肥大的晚熟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16715.5 要求5.2.3 催芽冬莴笋和春莴笋播种时可不催芽夏莴笋播种时因温度高种子发芽困难,播前必须进行低温浸种催芽种子用凉水浸泡 5h—6h,放在 15℃- 18℃ 温度下见光催芽,胚根露出后播种5.2.4 育苗床的准备5.2.4.1 床土的配制选用近三年来未种过菊科作物的肥沃园土 2 份与充分腐熟并筛细的有机肥 1 份配合,并按每立方米加 N:P205:K20 为15:15:15 的三元复合肥 1Kg 或相应养分的单质肥料混合均匀待用。
将床土铺入苗床,厚度约为 5cm—8cm5.2.4.2 床土消毒;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 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 1;1比例混合,或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9:1 比例混合,按每平方米床土用药 8g—10g 与 15Kg—30Kg 过筛细土混合,播种时 4/5 铺于床面,1/5 覆在种子上5.2.5 播种5.2.5.1 播种期;根椐市场需求、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期5.2.5.2 播种量;适当稀播,以免幼苗拥挤,节间变长,组织柔弱而形成劣苗通常春冬莴笋每 667m2苗床播种量 0.75Kg 左右,夏秋莴笋每 667m2苗床播种量 1.0Kg—1.5Kg5.2.5.3 播种方法;浇足底水,水渗透后覆一层细土(或药土)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覆土 0.6cm—0.8cm.露地夏秋育苗,采用小拱棚或平棚育苗,覆盖遮阳网或旧薄膜,遮荫防雨5.2.6 苗期管理及时间苗,苗距 3cm-4cm,使其得到充足阳光,控制温湿度,防止徒长,使幼苗叶片肥厚、平展,叶色浓绿注意防治病虫,发现病虫苗及时拨除,带出田外集中处理5.3 定植5.3.1 整地施基肥:在中等肥力的条件下,结合整地每 667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3000 Kg--4000 Kg,配合施用氮、磷、钾肥,深翻 20cm。
冬莴笋和春莴笋栽培宜做成宽畦,畦的宽度包沟在内为3.3m,沟深 15cm—20cm夏莴笋和秋莴笋宜做成包沟 1.5cm—1.7cm 的窄畦,沟深 20cm—25cm,以便排灌5.3.2 定植方法;定植苗龄以 4 片--6 片真叶为宜栽时苗子主根 5cm 左右并带少许泥土,埋土至根颈部,栽后将土稍压紧,再淋定根水,使土壤和根紧密结合5.3.3 定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栽培季节和土壤肥力而定,通常每 667m2栽3500 株—5500 株夏秋莴笋植株较小,可密植,一小畦上可种 5 行,株距 25cm—30Cm冬莴笋和春莴笋中开展度大的品种一畦栽 9 行,株距 43cm—50cm,开展度小的品种一畦栽 10 行,株距 33cm套作的要根据套种菜的情况,将株行距适当增减5.4 定植后管理选用符合 DB51/338 和 DB51/T339 要求的肥料收获前 20 天不得追用速效氮肥5.4.1 春莴笋:待幼苗定植成活后,施清淡腐熟优质有机肥一次,冬季温度低,幼苗生长慢,应加强管理苗期可用腐熟有机肥或配合化肥催苗,促其迅速生长开春后气温回升,植株生长加快,茎杆开始膨大,此时用约 20%的腐熟有机肥作追肥,每周浇一次,促进叶簇生长茎杆迅速膨大,以免未熟抽薹。
5.4.2 秋莴笋:秋莴笋栽后若遇烈日曝晒,应用遮阳网遮荫保苗,并要及时查苗补苗,栽后 3 天—5 天缓苗后,用 0.3%尿素追肥提苗其后,每隔 10 天—15 天追肥一次,每次每 667m2用尿素4Kg--5 Kg 左右5.4.3 冬莴笋:冬莴笋对肥料要求较严格,追肥一般在茎膨大前施下,一般施肥 3 次,第一次在栽植后两周,幼苗已成活,恢复迅速生长时施用;第二次在莲座叶时施用;第三次在茎开始膨大时施用,以后一般不再施肥在茎部迅速膨大时,不宜过多施肥以免开裂同时还应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减少霜霉病和软腐病的发生5.4.4 夏莴笋:参照 5.4.25.5 病虫防治5.5.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和灌溉,合理密植,及时拨除病重植株,创造有利于莴笋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繁殖的环境条件5.5.2 物理防治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设置蓝板诱杀蓟马;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诱杀害虫;防虫网隔离栽培及人工捕杀害虫等5.5.3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对害虫自然控制,积极推广生物农药5.5.4 化学防治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按照防治指标,选用生物制剂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采用适当施用方式和器械进行防治。
按照 GB/T8321 和 DB51/337 规定执行主要病虫害与部分推荐农药品种见附录 A6.采收及采后处理6.1 适时采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莴笋的生长状况陆续采收上市通常莴笋的心叶与外叶齐平或现蕾以前为采收适期采收过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6.2 采后处理去除外黄老叶及有病虫斑的叶片,清洗干净,清洗用水应符合DB51/336 的要求,然后按照植株大小进行分级包装应避免包装、运输、贮存中的二次污染包装技术按 GB/T10158 执行产品应符合 DB51/335 的要求6.3 清洁田园将残株败叶、杂草及农地膜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园清洁附录 A(资料性附录)病虫害 名称防治指标 (适期)推荐药剂及使用剂量安全间 隔期 (天)霜霉病发病初期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3≥10菌核病发病初期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4≥7软腐病发病初期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14%络氨铜水剂 300 倍液≥21灰霉病发病初期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7≥7蚜虫有蚜株率达20%10%蚍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7≥11蓟马每株虫口达3-5 头时10%蚍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20%丁硫百威乳油 600-800 倍液≥7≥7不地老虎1-3 龄幼虫期5%定虫隆(抑太保)乳油 2000 倍液20%菊马乳油 3000 倍液≥7蛞蝓发现为害时亩用 6%四聚乙醛(密哒)颗粒剂 0.5-0.6 公斤,拌细土均匀撒施≥7注:如有适宜无公害莴笋生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和生物、化学农药,应优先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