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陶渊明的另一面猛志常在虽死无悔.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26094388
  • 上传时间:2023-08-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陶渊明的另一面:猛志常在,虽死无悔  陶渊明不屑于官场逢迎奉承,非常潇洒地挂冠丢印而去,留下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是我们所熟悉的,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心境的田园诗也是我们经常吟诵的但许多人并不知道更没有感受过诗人的另一侧面——由酷爱自由所衍生出来的反抗精神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位让后世无数文人骚客顶礼膜拜的旷世诗人的一首名诗来丰富一下对他的认识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作者在这首诗里借讴歌神话传说中的精卫、刑天表达了自己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简练传神地概括了精卫填海这一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据《山海经》上说,有一天,炎帝之小女女娲在东海游泳,不幸溺水而死,后化为鸟,称之为精卫精卫之形虽为一小鸟,却有惊天动地之志向:它为报溺死之仇,竟然立志要用细口衔微木,来填平浩瀚而又深不可测的东海精卫口中所衔的细微之木,与浩瀚无际的东海形成强烈的反差,也正是在这反差中凸现出精卫复仇虽然难于上青天,但其决心却盖过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概括的是刑天的神话故事据《山海经》中说,刑天在与天帝争神的过程中,被天帝断其首。

      刑天为报天帝断首之仇,于是,“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日夜挥舞干(盾也)戚(斧也),发誓要与天帝血战到底猛志固常在”既是对精卫、刑天复仇精神的高度概括,又是对精卫、刑天这种体现先民勇敢坚韧品格之复仇行为的褒扬,同时也是诗人自身情怀的表露陶渊明虽然是一个本性恬静的人,但毕竟也怀有建功立业大济苍生的壮志,其中包括对刘裕篡晋之愤恨,与复仇雪恨之愿在晋末政治最动荡的时期,他自愿地投身于政治斗争的游涡之中,作了几番尝试,收效甚微,才毅然归隐他虽然在政治斗争中不算一个风云人物,但在政治风云中却也不甘寂寞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是“猛志固常在”的发挥上句是说精卫、刑天生前无所畏惧,下句是说它们死后无所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是惋惜精卫、刑天虽存昔日之猛志,然复仇雪恨之时机未能等到,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悲壮情怀实际上,“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并不一概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通过这首诗,我们知道陶渊明的性格虽然大体上很冲和平淡,但是也有刚毅果敢的一面也就是说,他虽然安贫乐道、崇尚自然,但并不妨碍他激动时怒目金刚这才是历史上真实丰满的陶渊明所以,我们仅仅用亲老家贫解释他的出仕,显然是不够的;只是用生性恬淡解释他的归隐,也是有失偏颇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