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建设房屋质量通病的防治规定.doc
20页电力建设房屋质量通病的防治规定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鲁电一工程〔2005〕9号关于转发《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的通知公司所属各单位:有些电力基建工程移交生产后,在一个时期内不同程度的暴露出屋 面、外墙、门窗渗漏和混凝土楼板、外墙裂缝等质量问题为克服这些质 量通病,进一步提高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规范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 通病防治工作,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印发了《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 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执 行现将该《规定》及国家电网公司转发该规定的通知转发给大家请公 司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规定》,严格按《规定》组织施工,努力消除电力建 设房屋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一系列质量通病附件1 :关于转发《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的通知(工建质]2004 ] 202号)二OO五年一月二十七日附件:国家电网公司部门文工建质[2004 : 202号关于转发《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的通知各区域电网公司、省(市、自治区)电力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中国安 能建设总公司,各直管工程建设单位: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印发了《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工作规定》,并于2005年1月1日正式执行。
现将该文件转发给你们,请 组织和敦促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按有关要求做好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 的防治工作附件:关于印发《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的通知 (电建质监]2004 ] 18号)二OO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主题词:转发 房屋 质量 规定 通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工作部 2004年12月27印发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文件电建质监「2004 J 18号关于印发《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 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的通知各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目前,在一些电力基建工程移交生产后的一个时期内,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屋面、外墙、门窗渗漏和混凝土楼板、外墙裂缝等质量问题,已成为 一种质量通病针对上述问题,总站在参考了南京地区住宅工程的质量通 病防治做法,组织电力行业的部分设计、监理、施工、质监和建设管理的 专家,研究制定了《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 ,现正式印 发凡二OO五年一月一日后开工的电力建设房屋工程,均要按“规定”的 要求开展上述质量通病的防治工作,质量监督机构应将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列入近期的重点监督内容之一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总站联系附件: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代章)二OO四年十二月九日主题词: 电力 建设 房屋 质量通知抄送: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 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 团公司,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
2004年12月9日印发 附件: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1 总则1.1 为进一步提高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 ,克服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 通病 ,规范电力建设 (发电工程、输变电工程 )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以下简 称通病防治 )工作 ,特制定本规定1.2 本规定适用于全国电力系统范围内新建、 改扩建的电力建设工程中 的主广房、控制楼、高压开关室、办公楼等重要建筑物1.3 本规定是针对当前电力建设房屋工程存在混凝土楼板、 墙体和粉刷 层裂缝 ,以及楼地面、门窗、屋面渗漏等方面的质量通病 ,为进行有效的控制 和治理而制定1.4 引用标准及参考文献 :现行设计、施工及施工验收规范 ;《电力建设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守则》和《南京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1.5 在电力建设房屋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管理等过程中,除 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 ,还应执行本规定2 基本规定2.l 通病防治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 自职责履行本规定的要求2.2 施工图审查机构或设计监理单位应重视审查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并将其列入审查内容2.3 各级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通病防治工作列入监督重点 内容。
2.4 电力建设房屋工程竣工验收除执行现有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 工程技术标准外 ,还应提供下列相关资料 :2.4.1 由参建各方会签的 《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附 录 1) 2.4.2 施工单位《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 (附 录 2) 2.4.3 监理单位《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附 录 3) 3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措施3.l 建设单位3.1.1 在开工前下达《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3.1.2 对施工单位提交、并经监理单位审查批准的《电力建设房屋工 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进行备案3.1.3 协调、解决质量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1.4 不得随意压缩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3.1.5 应将通病防治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3.1.6 应明确通病防治的奖罚措施3.2 设计单位3.2.1 在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设计中提出相应的设计措施3.2.2 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3.3 施工单位3.3.1 认真编写《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 经监理单位审查、批准 ,报建设单位备案后实施。
3.3.2 必须做好原材料和构配件的第三方试验检测工作 ,未经复试或复 试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用于工程施工 在采用新材料时 ,除应有产品合格证、 有效的鉴定证书外 ,还应进行必要检测原材料、构配件的试验检测必须坚 持见证取样制度3.3.3 记录、收集和整理通病防治的方案、施工措施、技术交底和隐 蔽验收等相关资料3.3.4 根据经批准的《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 施》 ,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样板引路3.3.5 专业分包单位应提出分包工程的通病防治措施 ,由总包单位核 准、监理单位审查、批准 ,报建设单位各案后实施3.3.6 工程完工后 ,总包单位应认真填写《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 防治内容总结报告》3.4 监理单位3.4.1 审查、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方案和施工措施》,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作为《监理规划》和《监 理细则》的补充3.4.2 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 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3.4.3 配备常规的便携式检测仪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 现问题及时处理3.4.4 工程完工后,应认真填写《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 作评估报告》。
4 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4.1 设计4.1.1 电力建设房屋工程地基应按变形控制设计,并按《建筑地基基 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4.1.2 房屋工程建筑物长度大于 40m 时,宜设置变形缝,当有其它可 靠措施时,可在规定范围内适当放宽4.1.3 多层及主要建筑物砌体工程的顶屋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筋不少于4①10,箍筋①6@200; 其它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 ;房屋两端顶层砌体沿高度方向应设置间隔不大于 1.3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 板带的混凝土强 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①84.1.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隔墙,应增 设间距不大于 3m 的构造柱;层高超过 4m 时,中部增设厚度为 120mm 与 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 洞口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4.1.5 顶层圈梁高度不宜超过 240mm 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 小于 M7.54.1.6 主体与阳台栏板之间的拉结筋必须预埋4.1.7 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应采用钢丝网抹灰或耐碱玻璃网布聚 合物砂浆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50mm 。
顶层粉 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4.1.8 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宜采用保水性强的砂 浆砌筑4.1.9 顶层框架填充墙不宜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 ;当采用上述材料时,墙面应采取满铺钢丝网粉 刷等必要的措施4.1.10 寒冷、严寒地区住宅、办公楼等外墙宜采用保温砂浆、复合保 温材料等外墙外保温措施4.1.11 屋面刚性层与女儿墙、山墙之间应预留 30mm 的伸缩缝 ,伸缩 缝用柔性防水材料填充屋面应进行保温或隔热设计,其传热阻不得小于1.26m2 K/W4.2 施工4.2.1 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 ,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4.2.2 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宜为45d(不应小子28d),上墙含水率宜为5%-8%混凝土及轻骨料混凝土小型 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 28d, 并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4.2.3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 板底时 ,应留有一定的空隙, 填充墙砌筑完 并间隔 15d 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 ,或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嵌填密实 ;补砌时, 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4.2.4 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4.2.5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 30d 后再抹灰4.2.6 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4.2.7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 ,不得使用膨胀螺栓 ,不 得折弯压入砖缝4.2.8 采用粉煤灰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等的填充墙与框架柱 交接处,应用15mm xi5mm木条预先留缝,粉刷前用1:3水泥砂浆嵌实5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5.1 设计5.1.l 电力建设房屋工程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 面有凹口时 ,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 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5.1.2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中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 ,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 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①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m5.1.3 在现浇板角急剧变化处、 打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 , 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 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 应小于截面积的 0.15%。
5.1.4 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小于 200mmX200mm, 与楼板同 时浇筑的外墙圈梁 , 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 300mm 5.1.5 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 C305.1.6 建筑物长度大于 40m 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 应设置加强钢筋5.2 施工5.2.1 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5.2.2 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 外加剂 ,其减水率不应低于 8%5.2.3 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 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 不少于 1000kg, 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 15%5.2.4 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塌落度 ,塌落度值按施工规范采用5.2.5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 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 ,应设置间距不大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