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省道S201灵璧杨疃至灵城段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50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01671921
  • 上传时间:2024-02-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6.01KB
  • / 5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省道S201灵璧杨疃至灵城段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省道S201灵璧杨疃至灵城段改建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工程概括及编制依据 一、工程概况 省道S201灵璧杨疃至灵城改建工程位于灵璧县中、西部,整体呈南、北走向项目起于灵璧县杨疃镇.S201房固路与禅梅路相交处(S201老路桩号为k44+500),沿S201老路走向下穿泗许高速,经邱庙,下穿宿淮铁路,至小黄庄撤离S201老路,路线向南途径陈店,在灵西闸上游2.5公里处跨新汴河,在小田家与S303平面交叉(S303桩号为k55+040),路线转向东南方向,经小陈庄至斜路张家复于S201老路相交,沿老路走向经七里庙,路线终于椿树张家南侧梨树小学(S201老路桩号为k64+900)路线全长20.68公里 其中:k0+000~k7+000,k18+300~k20+680段为利用s201老路进行拓宽改建,长9.38公里;k7+000~k18+300为新建道路,长11.3公里 1、 技术标准及建设规范 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20+680.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27m,其中k7+000~k18+300段为新建道路,其余为老路利用路段,全线新建11.3公里,利用老路9.38公里。

      全线设跨河大桥1座,中桥7座,小桥6座,涵洞75道,分离式立交2处,通道8座 1 2、 道路工程: 公路横断面形式:行车道2*2*3.25m+左侧道路缘带2*0.5m+硬路肩2*3.75+中央分隔带2.0m+土路肩2*0.75,路基全宽27m道路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配图,路基标准断面图见(s3-1)(s3-2-3-1、s3-2-3-2、s3-2-3-3) 2.1路面结构工程:全新均为4厘米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13C上面层+5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砼AC-20C中层面+7厘米粗粒式改性沥青砼AC-25C下面层,总厚度16厘米结构层如下 新建及拓宽部分路面结构 K0+000~k7+000段老路加铺利用部分路面结构 2 K18+200~k20+680段老路加铺利用部分路面结构 2.2路基路床工程 本项目沿线为平原地区,地面起伏较小,全线多为低填方路段,平均填筑高度为1.15m全线填方共计84.5万立方米,挖方主要为填方路段清除表土及村庄、集镇路段表层土反挖,共计,43.1万立方米 2.2.1低填浅挖零填路基 本项目对于新建路段填土高度不足1.5米(路面厚度0.7米加路床厚度0.8米)的低填路段和浅挖部分的具体设计为:清除表土开挖至路床底面标高后,其下再翻松20cm,掺石灰4﹪就地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4﹪,然后再利用灰土回填至路床顶面,路床部分掺灰6﹪,压实度不小于96﹪.压实度不小于94﹪,路床厚度为80cm。

      2.2.2路床处理 <1>为避免新建路段及拓宽部分与老路出现不均匀沉降,提高该部分路基的承载力,对于拓宽及新建路床采用6﹪石灰回填 3 <2>沿线土路肩开挖后结合地质情况等因素,对老路肩反挖,处理措施如同低填浅挖路段 2.2.3一般路基填方边坡设计 全线填方路基均小于6米,路边边坡坡率均为1:1.5 2.2.4陡坡路堤设计 地面横坡陡于1:1.5时,对基地进行挖台阶处理,设反向同步台阶(宽度2m)当地面横坡陡与1:2.5时,除设反向步台外,采用碎石质土填筑.坡脚设置支挡构造物矮脚墙) 2.2.5新老路基拼接设计 新老路基拼接处采用挖台阶搭接,台阶应向内倾斜2﹪~4﹪,台阶宽度不小于1.0,台阶高度根据填土高度按0.8~1.2米左右一层,以减少开挖台阶数量,保证质量 对于填土高度大于1.0米的路段,在路床顶和底部各设置一层土工格栅,上路堤底部设置一层土工格栅,以减小路基不均匀沉降,提高路基整体性 土工格栅规格为TGS40-40,双向土工格栅 为消除新老路基沉降差异变形,拼接路段路基设计要求提高加宽部分地基处理压实标准,必要时采用强夯提高压实度,具体压实度标准如下。

      4 老路加宽路基压实控制标准(重型击实标准) 对占用老路路侧原有沟渠部分:先排除明水,清除淤泥,底部回填40cm厚碎石,然后采用4%石灰土回填至路床底面,压实度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路床采用80cm6%石灰土,压实度≥96% 2.2.6桥涵过渡段的处理 桥涵和涵洞两侧路基填筑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填料设计为6﹪石灰土,回填时对称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为15~20cm,压实度需求不小于96﹪.填筑长度3m+1:2台阶至路床底. 2.2.7特殊路基处理 (1)有机土为保证路基填筑质量,设计时原地面清除表土30cm,其下再翻松20cm掺灰4﹪就地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0﹪,分布于k7+260~18+080段 (2)弱膨胀土 主要分布于k0+020~k8+710及k11+700~k17+740段 对路基填土掺6﹪石灰处理,改善土质性能其中路堤部分压实度不小于94﹪,路床部分压实度不小于96﹪. <3>软弱土 主要存在于该条路的沟桥及池塘中,改建路段边沟中 5 路基段淤泥厚度为0.4~0.6m,路段填土一般2~3m,对表层淤泥及淤泥质土挖除后用碎石换填,铺设砂砾垫层浅层处理。

      2.2.8中央分隔带 (1)k0+000~k7+000,k18+300~k20+680段老路改建段,为保证中央分隔带填土高度能够满足绿化后植物成活,具能够充分利用老路,不破坏老路,本路段将路缘石抬高,兼起防撞功能,具体设置为:路缘石顶面至加铺后的路面顶高差为48cm,每隔5m在路缘石内侧设置横向支撑,在中央分隔带内种植易成活的灌木 (2)k7+000~k18+300段为新建路段,该路段里程长度与老路基本持平,为保证全线道路的整体协调性,该路段中央分隔带形式与老路改建段相同 2.2.9路基压实标准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 1、一般路基填料 为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应采用大功率重型振动压实机械,严格控制施工最佳含水量,使填料强度及路基压实度满足下表的要求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 6 路 基 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取其最佳含水量±2﹪压实路基压实度须符合上述要求;路基基底为耕地或土质松散时,应在填筑前清表并进行压实,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3﹪;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超挖至路面底面以下80cm,分层回填压实至要求的压实度。

      路基施工时,取土场的土料应提前挖取并晾晒至最佳含水量(正负不超过2%)方可施工,当雨季无法晾晒及地下水位升高,形成过湿土时,可降低地下水位等其他有效措施,以达到路床的强度要求为准 2、其他部位填筑要求 桥涵台背填料必须选用6%石灰土填筑,过渡段范围的路基压实度≥96%先施工构造物后填筑路基时,对大型机械难以压实的地方,应用小型振动夯或手扶振动压路机薄层夯实或碾压对涵顶50cm以内的填土应采用轻型静载压路机压实,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标准老路新增及拆除重建涵洞,台背及洞身两侧采用素混凝土填筑 2.2.10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 1、路基支挡 1k0+000~k7+000,k18+13~k20+680段为老路拓宽改建,老路两侧○ 主要为水渠、水塘,为保证路基稳定,减少征地,拓宽路基两侧根据需要分段设置路堤挡墙 2k7+000~k18+300为新建路段,○该段落除新汴河大桥两侧接线填方高度较大外,其余路段填方均较低对新汴河大桥两侧接线填方较高路段设置路堤挡墙,保证路基稳定 7 2、路基防护 路基以填方为主,填方高度普遍不大,边坡防护以草灌混植防护。

      2.2.11 路基路面排水 路基排水主要通过两侧路堤边沟来进行路基边沟将汇集的路面水、路基边坡水排入河沟或排入涵洞中,路堤边沟与路线应顺畅,与桥涵构造物,自然沟渠河、塘及设置的横向排水沟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全线在路堤边坡外侧设置路堤、路堤边沟,采用梯形边沟形式;对于穿越集镇段设置矩形盖板边沟,边沟形式详见排水设计 配图:路基一般设计图见<1>S3-2-4-1 路基一般设计图见<2>S3-2-4-2 路基一般设计图见<3>S3-2-4-3 台背回填图见 S3-2-15 3.桥涵工程 3.1新汴河大桥 大桥全长550m,起点桩号k11+660终点桩号k12+210,为规划v线航道单向双孔通航桥跨组成为:6*30(预制后张预应力先简后连续小箱梁)+(30+2*50+30)现浇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箱梁+7*30(预制后张预应力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 下部构造:主桥: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柱式桥墩 引桥:钻孔灌注桩基础、柱式墩、盖梁 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肋板式桥台 8 3.2中桥、小桥 全线中桥7座、小桥6座、跨径或组合基本为:L=13M,L=16M L=20M 下部结构全部为钻孔孔灌注桩基础,柱式墩、台、桩接盖梁等,上部结构全部为T型梁。

      3.3涵洞 主线涵洞37道,线外涵洞38道,为Ф1.25圆管涵,盖板涵 3.4分离立交 分离立交2处,为线路下穿泗宿高速、宿淮铁路 二、工程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区域位于淮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地面高程一般为21.3m~23.5m 2、地质情况 11填筑土:杂色,稍密~中密,路线所经过区域表面为沥青路面及○ 道渣垫层,大部分填土为粉质粘土,地基岩土工程等级为I级松土,厚度1.5~2.2米 21植被土:杂色、其土层主要由植物根系及腐殖质组成,厚度为○ 0.3~0.5m 2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状态,局部软塑,含粉土薄层,局部夹○ 粘土薄层,无摇振反映,干强度中等,韧度中等,分布于k0+000~k7+520及k11+700~k12+140段,地基岩土工程等级为Ⅱ级普通土 3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状态,局部硬塑,含粉土及粘土薄层薄○ 9 层,,无摇振反映,干强度中等,韧度中等,分布于k7+520~k11+700及k12+140~k20+660段,地基岩土工程等级为Ⅱ级普通土。

      3、不良地质路段情况 1膨胀土:主要分布于k0+020~k8+710及k11+700~k17+740段,○ 为弱膨胀土,该局部路段需掺灰改善或挖除换填 2软弱土 ○ 主要存在于该条路的沟及池塘中,除中小桥跨通过以外,需挖除换填 3有机土 ○ 主要为表层耕植土及皮草,厚度0.4~0.5米,含植物根系及有机腐殖质主要分布k7+260~k18+080段清除表土处置 本项目区域地形平坦开阔,区域地质条件较好;沿线地表浅层分布基本为粉质粘土,由于其含水量较高,可压实性较差,不能直接用作路基填料,使用是必须采用掺石灰等方法进行改性处理 4、气候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