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课标下的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设计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

16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92688296
  • 上传时间:2024-09-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65.5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课标下的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为例费县第一中学￿陈罡 1. 新课标下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项目内容教材分布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2生物与环境部分概念2的部分内容要求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教学提示帮助学生对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明确应展开的三个实验中其(1)就是“探究培养液中某种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学业要求运用数学模型表征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分析和解释影响这一变化规律,并应用于相关实践活动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除此之外还有学业质量描述和核心素养划分对教学更具有切实有效的指导意义2. 旧课标下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项目内容教材分布必修模块3生物与环境部分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2节种群数量变化内容要求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教学提示学业要求(1)通过亲自研究一个真实种群,加深对种群数量变 化知识的认识;(2)尝试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3)运用数学监测的方法,运用显微镜和微生物培养的方法;(4)培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当下一切还需借鉴旧教材旧课标旧教参毕竟新课标脱胎于旧课标,新旧交替是一个继承发展的过程,回顾过去正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还好新课标后有附录可供借鉴:模拟案例1制定目标教学;模拟案例2和4进行教学设计3. 新课标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描述素养及水平划分1实验小组能够主动合作,熟练利用显微镜和血球计数板进行酵母菌的观察和计数,如实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运用科学术语报告实验结果,并在小组之间展开合作和交流素养3科学探究、水平四2基于实验数据结果,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概括出酵母菌数量变化的规律,并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表达并阐明其内涵素养2科学思维水平三3在实验过程中,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认识种群作为一个生命系统的内在和外在的活动规律素养1 生命观念、水平二4通过对血球计数板的使用,能够关注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的应用,领悟科学的各个领域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素养4 社会责任、水平二4. 教学思路1早在2013年,我县高中学校生物组在生物教研员永田主任的带领指下,在费县一中举行了本节实验的公开课,取得了非凡的效果整个过程依然记忆深刻!深知此实验的前期实验室准备工作的不易,学生前期充分预习的重要性,师生课后评价的必要性2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不仅主张以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而且主张教学过程重视实践,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四者相互相成,共同发展3新课标实施建议中强调加强和完善生物学教学,“实验教学”的定外延在扩展注重实验设计多样化;即重视定性实验又重视定量实验;更要注意实验安全教育与时俱进,实验由课堂教授真正走进实验室,有实验室延伸到校园内外!评价不在单纯的纸笔答题,而是采用多元评价方式5. 教学思路前期准备前期预习课上探究课后反思6. 前期准备1为了保证学生在一节课中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实验室需连续7d在同一时间对同种酵母菌定量接种,并利用恒温箱保证做到同条件培养以期能够给实验提供满足学生观察计数的酵母菌培养液在实验员和教师培养酵母菌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参与培养过程2从培养酵母菌开始算起到第8d,第1d培养前数据为N0,第1d培养后一直延续到第8d的数据为N7,然后依次为N6、N5、N4、N3、N2、N17. 探究实验KWS表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学到了什么课前预习学生预习后填写KWS表,用于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用来了解学生需求,检查学生的理解状况针对学生对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一无所知,采取两种方法相结合,一是利用课外活动观看相关视频二是提供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为课上实验探究顺利进行扫清因学生知识技能欠缺形成的障碍。

      8. 实验过程设计实验过程设计流程流程9. 课后评价课后评价科学探究实验可以说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最有效的课型和手段,对评价有着特定的需求,一般传统的纸笔测验已是难以胜任而评价量规是简单易行,切实有效于是根据新课标定制学生(小组)探究能力的评价量规表,来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导学生核心素养水平10.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新课标对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许多注意事项如实验教学注重实验设计的多样化,重视定量实验,注重安全教育又如探究需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主题,课内课外相结合,重视表达和交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等可知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新课标规定的目标落到实处11.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12. 高考考法ß2.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细胞分布见图,将左图用直尺绘出16个中方格计算,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 个 /mL?将右图用直尺绘出25个中方格计算,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 个/mL?13. 检核项目操作行为要点检核记录1.检查材料器具⑴检查材料器具是否完好齐备(菌种、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滴管、显微镜等)。

      2.血球计数板的制片⑵用无水酒精浸泡并干燥⑶先盖盖玻片于计数室上⑷滴前震荡摇匀⑸玻片边缘滴加,另一侧吸水纸吸引,避免气泡产生⑹静置一段时间⑺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待用3.观察⑻显微镜取放和对光⑼能迅速找到计数室⑽通过更换物镜提高放大倍数4.计数和数据处理⑾样方选取⑿计数法则和计算方法⒀统计记录⒁数据分析,数表图像转化5.整理⒂清除废物,清洁器具并放回原位,摆放整齐,桌面保持整洁探究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实验操作检核表探究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实验操作检核表班级: 被检核者姓名: 检核者姓名:14. 优秀良好有待提高提出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是随时间怎样变化的(现有)和作出假设提出假设建立在已知基础上作出是一种可检验的假设提出假设建立在已知基础上作出是一种不易检验的假设提出假设盲目无据作出是一种不易检验的假设制定实验计划方法步骤具体,并且是可操作的小组分工明确有步骤,可操作,有分工步骤不清、操作不易、分工不当实施实验计划认真执行实验计划中规定的步骤仔细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科学重复试验认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能执行实验计划规定的步骤能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没有重复实验能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

      执行实验计划中规定的步骤不力记录实验现象数据不清没有重复实验不能收集实验数据和处理实验数据阐述和交流实验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结论应用有关科学知识解释结论说出假设是否得到支持完成实验报告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根据实验现象数据得结论应用有关知识解释结论说出假设是否得到支持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结论完成实验报告学生(小组)探究能力评价量表15. 1.1.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1)血细胞计数器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呈“H”型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2)血细胞计数板的每个计数室(大方格),分为25个中格(每个中格有16个小格)或16个中格(每个中格有25个小格)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的计数区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计数室(大方格)边长为1mm,则计数区的面积为l 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如下图)2.2.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1)如何最快地找到计数室?(2)改变放大倍数时,为什么不是换物镜而是换目镜?3.3.样方选取和计数样方选取和计数(1)抽样时,25个中格的选取四边角的4个中格和中央的1个中格,16个中格的如何选取?(2)样方计数法遵循种群密度调查的哪项原则?(3)如果酵母菌数过多,难以计数,应当如何操作?4.计算计算(1)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的高度为0.1mm,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

      1cm3体积应含有小方格数为(1000mm3/1/4000)mm3=4×106个小方格,即系数K=4×1062)(1mL=1cm3)因此:每1mL菌悬液中含有细胞数= 每个小格中细胞平均数(N)×系数(K)×菌液稀释倍数(d)(3)也可以将中格菌数换算成大方格菌数,然后用大方格菌数与大方格的体积关系进行计算课前预习 1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