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对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doc
17页摘要中国国内电子商务兴起于2000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运用快速发展壮大,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子商务中存在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信任问题,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经过近二十年的爆炸式发展,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支付结算业务,而是积极开拓消费金融,理财,信贷等市场业务,这与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叠范围不断扩大,两者影响程度也在加深本文依据收集的中国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数据,运用计量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呈现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情况,并就结果对现阶段情况对于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ABSTRACTChina's domestic e-commerce rose in 2000, and it develops rapidly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i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lives. There is a problem of trust between consumers and businesses in e-commerce, and third-party payment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After nearly two decades of explosive development, the third-party payment has no longer limited to the payment and settlement business, but also actively develops the consumer finance, financial planning, credit and other market businesses, which is increasingly overlapping with the business scope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ir mutual influence is gradually deepening.Based on the collected data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and third-party payment, this article makes a regression analysis by using the measurement method, presents the effect of third-party payment on the profitability of Bank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commercial Banks at the present stage based on the results.Key words: Third-party payment;Commercial bank;Profitability;Empirical analysis目录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 研究背景 11.1.2 研究意义 11.2 理论基础 21.2.1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 21.2.2 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研究 21.2.3 关于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 2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3.1 研究内容 31.3.2 研究方法 31.4 本文创新及不足 31.4.1 创新之处 31.4.2 不足之处 32 第三方支付对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 42.1 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42.1.1 市场规模 42.1.2 市场分配 42.1.3 市场监管 52.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说明 52.3 变量选择与模型建立 52.3.1 变量选择 52.3.2 模型建立 62.4 实证分析 62.4.1 描述性统计 62.4.2 回归分析 72.4.3 稳健性检验 82.5 本章小结 93 对商业银行提出建议 103.1 多元化发展业务 103.2 拓展客户群体 103.3 共赢移动支付 103.4 本章小结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14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也入侵了人们的生活。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现在,第三方支付以成本低、使用方便、保障消费者利益的优势强势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并且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消费群体也越来越大易观万像数据表明,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逐年递增,近几年更是发展迅猛事实上,自2003年支付宝服务出现后,其后10余年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呈现迅猛的发展态势2014年,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三方支付机构在移动支付体系中被定位于补充者的角色,第三方支付与银行间竞争逐渐缓和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业务领域不断扩张,涵盖了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小额信贷、旅游娱乐、基金保险、医疗等方面,与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产生交集,两者市场业务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1.1.2 研究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追求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第三方支付拓展的增值业务与银行的中间业务领域重合程度很高,甚至服务范围比银行更广第三方支付适用场景多,比如通讯充值、生活缴费、校园生活、医疗健康、线上转账、线下收付款、网上购票甚至于投资理财、外币兑换等,几乎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了一个App玩转生活借助于互联网的发达,第三方支付在网上进行业务服务时成本比银行低,因此收费标准也比银行更具有竞争力,这也是银行线网点办理业务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做出了强有力的替代基于第三方支付的强烈冲击,各银行也在网上银行推广服务领域、创新金融产品,这促进了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的共同发展,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改革浪潮商业银行是中国传统金融行业中重要的一环,具有调节经济的职能而第三方支付作为新兴产业,在近十年里发展势头迅猛,以强大的用户数量和多样的服务功能深入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和生活所以研究第三方支付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及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第三方支付是否影响了中国商业银行盈利?影响程度如何?本文将根据收集到的第三方支付数据和商业银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上述问题,并就现阶段中国经济环境对传统银行发展、改革政策提出建议1.2 理论基础1.2.1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最近30多年里,引起行业巨大变革的互联网金融从诞生到发展黄金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由于其属于新兴产业,因此对于其定义还没有准确严格的说法Martina E. Greiner ( 2010 )认为互联网金融使客户可以了解多样化商品,从而找到更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或服务[1]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略滞后于欧美国家,互联网金融业态出现于2005年以后,它的概念首次出现于2012年4月7日,是由中金副总经理谢平在"金融四十人年会"在上公开提出的。
国内的研究学者谢平、邹传伟(2012)提出,互联网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重大影响[6]罗明雄(2013)定义互联网金融为:依托互联网进行的资金运转和融通[7]1.2.2 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研究在网上购物时,商家和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只通过网络联系,两者之间信任问题难以解决,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张,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全球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己经出现了很多,Pay Pal是典型代表Ellen(1999)认为第三方机构积极促进电商平台的发展[2]Lindskog(2001)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中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3]Dan J.Kim(2005)以eBay公司为例深入分析了第三方支付机构[4]Solomon Antony(2006)等人认为在C2C市场上,影响消费者选择中介服务的因素有商品价格、商家的诚信度等[5]刘芸、朱瑞博(2014)提出,第三方支付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信贷体系的发展[8]黄萍(2018)认为,第三方支付方便了人们的生活[9]1.2.3 关于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陆敏峰(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从支付类、投资理财类等业务多方面侵蚀了商业银行的市场[10]。
但第三方支付对于银行造成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学者们没有统一的答案郑璇(2011)认为,第三方支付间接为商业银行深入发展网上支付业务开辟了道路[11]陈梦非(2018)认为第三方支付推动了网上银行业务创新[12]贝为智(2011)认为第三方支付削弱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收入[13]付俊平(2012)提出银行传统业务领域逐步被第三方支付渗透,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缺点被不断放大[14]纪照寒(2014)关于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提出,余额宝抢占了银行传统理财业务市场,促进了银行的改革创新[15]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3.1 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为引言,这一部分主要对本文研究对象做理论上的简单说明第二部分讲述了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通过收集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在研究过程中,主要用stata.14软件进行操作第三部分依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对中国商业银行应对当前的挑战提出一些建议1.3.2 研究方法互联网金融作为当下的热门话题,许多学者都在研究互联网金融对中国传统金融业的影响但由于互联网金融表现在诸多方面,本文着手于互联网金融中极具有代表性的第三方支付,针对其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问题,通过stata14软件对收集的面板数据进行建模、回归、检验,继而进行分析。
1.4 本文创新及不足1.4.1 创新之处针对本文研究对象,众多专家学者目前主要做的是理论方面的研究,而本文以数据为基础,从实证角度研究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状况1.4.2 不足之处第三方支付发展只有十余年,学者们对其研究程度有限,本文所能获得的文献资料及数据较少,且由于作者知识水平有限,本文存在局限性,所得结论可能会与事实有所差异2 第三方支付对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2.1 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2.1.1 市场规模以余额宝出现为契机,第三方支付进入高速发展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等便捷电子设备的普及,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持续上升[16],其中移动支付占比也在加深(图2.1)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吸收资金规模也在扩大,以余额宝为例,据天宏余额宝基金2018年报披露,在2018年底余额宝基金规模为1.13万亿,持有户数5.88亿,余额宝系列基金规模更是高达1.93万亿随着线下支付的推广,互联网+时代下移动支付成为主流图 2.1 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2.1.2 市场分配第三方支付行业中支付宝与腾讯金融占了半壁江山[17]易观2018年数据报告显示:在移动支付市场上,支付宝和腾讯金融一直占据领导地位,二者合计占比一直高于90%;在互联网支付市场,行业集中度比较不明显,支付宝、银联商务和腾讯金融占据前三名,三者合计占比一直在58%左右。
下述以易观研究报告中,第三方支付市场2018年第四季度数据作为例子,展现第三方支付市场机构份额情况(表2.1):表 2.1 2018年第4季度第三方支付机构市场份额移动支付市场互联网支付市场支付宝53.78%23.55%腾讯金融38.87%9.6%银联商务-①23.27%壹钱包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