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染病学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汇总.pdf

31页
  • 卖家[上传人]:缘***
  • 文档编号:338184802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26M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传染病学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汇总传染病学第 1 单元传染病概论1 .隐性感染最常见,是指病原体未引起组织损伤但引起免疫反应,无临床表现,可通过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体而得知2 .显性感染的特点是病原体引起免疫反应,并发生明显的组织损害3 .病原携带状态病,特点是病原体经常排出体外,是重要的传染源4.流行过程的3 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5 .传染病4 个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6,彻底治愈病人是传染病预防中管理传染源的重要措施7 .典型病例:女性患者,发现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 0 年实验室检查:H B s A g(+),H B e A g(+),抗-H B c Ig G(+),其 3 岁女儿血清抗-H B s(+),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其女属于隐性感染第2单元病毒性肝炎1 .仅有乙型肝炎病毒为D N A 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为缺陷病毒2 .H B e A g 阳性是H B V 活动性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重要标志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H B s A g3 .甲、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传播,乙、丙、丁型肝炎病毒主要经体液、血液传播4.检测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指标有组织培养分离病毒、H A V-R N A、抗-H A V Ig M、抗-H A V Ig G。

      5 .急性丙型肝炎应抗病毒治疗6 .H B V 治疗目前常用的5 种药物是普通干扰素a -2 b、拉米夫定、聚乙二醇干扰素a-2 a、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7 .甲型肝炎病毒易感人群为幼儿及儿童;戊型肝炎病毒儿童多为隐性感染8 .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判断重型肝炎主要客观指标9 .典型病例一:女性,6 2 岁,1 周来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厌油,4d 热退尿黄、眼黄、皮肤黄、化验A L T 5 8 0 U/L,T B IL 2 0 0 p m o l/L,D B IL 1 2 0 u m o l/L,P T A 8 0%3 年前注射过乙肝疫苗,1 个月前曾到外国旅游1 0 d最可能的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1 0 .典型病例二:6岁女孩,2 d 来发热,体温3 8.2 P,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尿黄、卧床不愿动查血AL T 1 2 6 0 U/L,T BIL 6 0u m o l/L,出生时已接种过乙肝疫苗,患者最可能的疾病是甲型病毒性肝炎第3单元肾综合征出血热1 .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主要为汉坦病毒2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最主要的原因是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减少3 .典型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一般为发热后期或热退时全身症状加重。

      4.肾综合征出血热典型病人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5.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最致命的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是高钾、低血钠、酸中毒6.患者有全身酸痛,头痛、腰痛、眼 眶 痛(三痛)7.毛细血管损害,颜面、颈、胸 部 潮 红(三红)8.肾综合征出血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水肿9.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治疗原则:稳、促、导、透,即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10.典型病例:中年男性,农民4d前出现高热、头痛、腰痛、呕吐、腹泻,连续发热4 d,鼻出血1次用对乙酰氨基酚后退热,但出现头晕、尿少、排尿痛血白细胞18X1()9/L,中性粒细胞0.6 0,形杰不规则,单核细胞0.1 2,淋巴细胞0.2 3,血小板50X109/L,尿中有膜状物,该病应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第4单元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HIV的病原学特点有HIV-l、HIV-2两型,为单链RNA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既有嗜淋巴细胞性又有嗜神经性,主要感染CDT淋巴细胞2.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注射途径传播(血和血制品,药物依赖者公用针头);母婴传播;其他途径(包括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等)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CD T淋巴细胞在H IV 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破坏,H IV 对N K细 胞(自然杀伤细胞)数量无明显影响4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最多见的临床表现是机会感染和肿瘤5 .H IV 侵入人体后可分为4 期,急性感染;无症状感染;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艾滋病期6 .疑有H IV 感染初筛检查应查抗TH V (E L IS A法);确诊H IV感染应查抗-H IV(W B法);可作为H IV 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考核应查H IVR N A定量7 .H IV 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人肺弛子虫肺炎,治疗应用喷他眯(戊烷咪)或复方新诺明8 .H IV 并发卡氏(Kap os i)肉瘤,应用AZ T与 IF N a联合治疗,亦可应用博来霉素联合治疗并发隐抱子虫感染,应甩螺旋霉素第5单元 流行性乙型脑炎1.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猪;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最严重的是大脑皮质、丘脑和中脑3.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呼吸衰竭的时间在病程第4 10 天4 .抢救流行性乙型脑炎脑水肿、颅内高压措施:头部降温至30 32,脱水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由脑性低血钠导致的脑水肿可应用钠盐5 .特异性I g M 抗体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6 .流行性乙型脑炎分为初期、极期、恢复期7,预防乙型脑炎的关键措施是灭蚊、防蚊第6单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S A R S相关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是一种单股正链R NA病毒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病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3 .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包括检测病毒R NA,特异性抗原N蛋白,以及特异性抗体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和C T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像和肺实变影像,短期内融合成大片状阴影6 .对流动人口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处理的原则是: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第7单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2.传染源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呼吸道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人对禽流感病毒多不易患3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表现重症病人一般均为H N亚型病毒感染;重症病人的胸片表现为大片状毛玻璃样影像及肺实变影像,呈非叶段分布;外周血象白细胞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人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血小板减低。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应在发病48h内使用抗病毒药物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治疗原则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进行隔离治疗,可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对症处理,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第8单元地方性斑疹伤寒1.家鼠为主要传染源;鼠蚤为主要传播媒介;临床表现有发热、皮 疹(颜面多无疹)、脾大2.地方性斑疹伤寒和流行性斑疹伤寒最重要的鉴别诊断为豚鼠阴囊肿胀试验3.斑疹伤寒病原治疗首选氯霉素4.地方性斑疹伤寒皮疹的主要特点为颜面多无疹笫9单元恙虫病1.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鼠为主要传染源,恙蜻为传播媒介2.临床上以发热、焦痂或特异性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斑丘疹)为特征3.恙虫病治疗首选多西环素,其次为四环素、氯霉素4.用变形0 X凝集试验诊断第 10单元伤寒1.伤寒杆菌在胆汁培养基中生长最佳2.水源污染是暴发主要原因;引起伤寒不断传播及流行的主要传染源为慢性带菌者;伤寒传染性最强时期是起病后2 4周3,伤寒的病理特点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4 .伤寒的临床特点是稽留高热;肝、脾大;皮肤玫瑰疹;相对缓脉5 .血培养为最常用确诊伤寒的依据,病程第1 2周的阳性率最高,复发时血培养可再度阳性;确诊伤寒阳性率最高的检测是骨髓培养。

      6 .(T抗体的凝集效价在1:8 0,H 抗体在1:1 6 0或以上时,具有辅助诊断价值7 .肠伤寒最严重并发症是肠穿孔8 .伤寒的诊断与估计病情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是在病程中动态观察血象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9.对多重耐药性伤寒杆菌感染者最好用喳诺酮类药物1 0 .典型病例:一伤寒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下降,但未至正常,此后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此现象称为再燃第1 1单元 细菌性痢疾1 .目前细菌性痢疾主要流行菌群是福氏志贺菌2 .急性菌痢肠道病变发生的机制最重要的是痢疾杆菌侵入黏膜固有层引起缺血变性坏死及溃疡3 .急性菌痢的基本病变为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4 .急性菌痢分为普通型和中毒型,其中后者又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5 .细菌性痢疾确诊有赖于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6 .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最重要的鉴别依据是粪便检出不同病原体7.中毒型菌痢与脑型疟疾鉴别的主要点为肛拭或灌肠检查8 .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最有效抗菌药物是诺氟沙星(氟哌酸)9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关键环节是切断传播途径1 0 .典型病例:8岁患儿,高热6 h,反复抽搐多次,伴神志不清2 h 送入院体检:体温4 0.6 (肛温),浅昏迷,皮肤湿冷、口唇发生,血压70/5 0 nm)H g,瞳孔不等大,有叹息样呼吸,肛门拭子取样粪便检查红细胞1 0 2 0 个/H P,巨噬细胞。

      2 个/H P患者诊断应是中毒型菌痢混合型第 1 2单 元 霍 乱1 .早期诊断霍乱的依据,粪便悬滴用暗视野观察可见穿梭运动之弧菌;霍乱流行期间的快速诊断方法为大便常规、涂片染色、动力试验2 .引起霍乱暴发流行最为重要传播形式为水源污染3 .霍乱病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机制是肾缺血霍乱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周围循环衰竭4 .霍乱所特有的米滑水样吐泻物产生是因为胆汁分泌减少5 .霍乱病人反应期的发热是内毒素进入血流所致6 .霍乱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泻吐期(无痛性剧烈腹泻,为米沿水样便或洗肉水样血便,先泻后吐,无粪质,无腹痛及里急后重);脱水虚脱期;恢复期(反应期)7 .抢救霍乱休克病人首要的措施是纠正水与电解质丢失;霍乱临床治疗的原则为: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8 .霍乱流行时,预防和控制流行的主要措施是水和食品的消毒发生霍乱疫情时:严格隔离和治疗病人;灭蝇;疫区、疫点封锁;疫区内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5 d第1 3单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 .确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依据是皮肤瘀点细菌学检查阳性2 .脑膜炎双球菌,内毒素是其重要致病因素,可产生自溶酶,在体外易自溶3 .流脑的流行中感染形式最多见感染带菌状态。

      4 .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皮疹特点是大片瘀斑伴中央坏死5 .治疗普通型流脑在我国应首选磺胺喀唆第1 4单元感染性休克1 .引起败血症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2 .微循环障碍在感染性休克的发生过程中经历缺血缺氧期、淤血缺氧期、微循环衰竭期3 .抢救感染性休克扩张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原则是扩血管药应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4 .感染性休克应用右旋糖肝-4 0抗休克治疗的直接作用是防止血细胞凝集和血栓形成;提高血浆渗透压,拮抗血浆外渗;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5 .感染性休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维持血管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可以降低外周阻力,扩张血管;可以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出现颅内压增高、神志改变等脑水肿表现时应及时给予大剂量治疗6 .扩容治疗需达到的客观指标:收缩压 9 0 nnnH g,脉压 3 0 mmH g;脉率 3 0 ml/h7 .感染性休克病人治疗原则是及时清除化脓病灶;迅速扩充有效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酸中毒;维护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第 1 5单元钩端螺旋体病1 .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类型有稻田型、雨水型和洪水型2 .钩端螺旋体病后期并发症有后发热、反应性脑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或葡萄膜炎等眼部后发症,闭塞性脑动脉炎。

      3 .诊断依据是钩端螺旋体血清凝集试验4 .钩端螺旋体病治疗首选青霉素,其次为庆大霉素及四环素5 .钩端螺旋体病首次青霉素抗菌治疗过程中如出现高热、寒战加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