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障性住房调查报告.pdf
3页简单而不简陋-------浅析保障性住房设计一.导言本人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暑假进行了深入基层的社会实践活动,实地参观过一处政府保障性住房 在商品房市场发展旺盛的今天,保障性住房受众群体以及面积设置等方面的特殊性,让我对保障性住房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并与业内人士沟通,对保障性住房有了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在了解的同时, 也进行了很多思考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因为受众群体的不同,而与商品房有很大的差异性,作为一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对保障性住房设计的研究,对住宅设计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受益匪浅二. 调研结论保障性住房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还是存在着比如,资金及土地来源不足、分配制度不合理、 没有完善的法规和退出制度等等缺陷在几天的实践中,引起我思考最深的思考的是关于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标准不明确,具体实施有困难在建设过程中,国家以及地方上出台的各种政策文件中,重视的是对保障性住房数量的要求, 而对于保障性住房的质量是否过关并没有做详细的要求这就导致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带来了较大的困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保障性住房究竟应该按怎样的面积标准设计?2.公共部位应如何处理?3.日照通风应如何解决?4.小区的选址以及总体规划应如何解决?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保障性住房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保障性住房没人住,或者老百姓住的不满意,就起不到解决民生问题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关于保障房设计的思考1.定位: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住宅,每个家庭生活所必须的,住宅的好坏, 质量水平, 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社会的安定, 以及经济的发展 改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在保障性住房的设计过程中,针对居民的特点, 应细致得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精益求精,合理安排空间,优化采光以及通风条件,规划周边配套设施以及交通线路真正能提升群众的居住调节,改善民生,然而众所周知, 建立保障性住房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与此同时, 存在住房问题的中低收入群众数量巨大,但是, 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用有限的资金尽可能解决更多群众的住房问题,这就对保障性住房的成本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 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标准必须低于市面上住房的一般水平,在提供基本保障的情况下略低于舒适线,这对于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的执行也有着非常总要的意义,同时也可避免产生赖居现象,积极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商品房市场来获得更为舒适的居住条件,更有效得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有限的资金以及高质量的住房,这也成了保障性住房所面临的最大的矛盾。
如何解决呢,我认为, 首先, 我们要将保障性住房的定位定好保障性住房是为了解决住房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 而不是未来满足富裕家庭享受生活的欲望所以可以把保障性住房看做是“雪中送炭” ,而非“锦上添花” 2.基本原则:简单而不简陋简单而不简陋可以作为保障性住房设计的宗旨想要做到“简单”并不容易,实现“简单”意味着要做减法减去哪些不多余的,不重要的,而哪些该减去,哪些该留,就是我们在设计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需要认真探讨人类对住宅的众多需求,从而找到人类对住宅建筑的最重要,最核心,最基本的需求在有限资金以及土地条件下,摒弃掉那些不必要的,适当放弃一些合理但是不重要的,兼顾一些次重要的,专注于满足人类对房屋的核心要求从而真正做到简单而不简陋最核心的:安全、水电暖、适度的空间、厨卫、卧室(休息的空间),采光及通风次重要的:、起居室、交通、周围的基本配套设施合理但是不重要:宽敞的空间,美观大方、便利的交通,避免空气污染以及噪音污染,周围环境优雅不必要的:优美的造型和奢华的装饰,开阔的空间,、紧邻商业区等等3.关于住房面积标准,以及空间布局 关于保障性住房的面积问题,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
2009 年末,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的2010 年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保障性住房面积严格执行60 平方米的标准针对这一规定,贵州亨特地产董事长杨中安认为, 保障性住房面积应梯度设置,上限应增至100 平方米, 至少考虑两三代人居住问题,而 60 平方米的设定有可能会成为房价高涨的催化剂2009 年 5 月 8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位领导在接受中央政府网访谈是提出:“对于人均建筑面积低于10 ㎡的,保障到 13 ㎡左右 换句话说, 就是三口之家应该有40 平方米左右的居所,这是廉租房的建设标准 ”首先,因为保障性住房的特殊性,面积既不能过小,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也不能过大,浪费了社会资源, 背离了保障性住房制度设置的初衷,对政策的实施也造成了很多阻力2012 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保障性住房的面积必须低于平均水平根据满足基本需求的原则,我认为保障性住房的面积标准应设定为15----20 ㎡/人较为合适保障性住房的受益家庭构成情况非常复杂,有两口之家, 有两代同住, 三代同住等等各 种情况,所以说,保障性住房严格执行某一单一的标准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我认为,保障性住房的面积标准的制定应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家庭成员数量, 进行梯度设置, 设定上下限,根据情况灵活调整。
同时,我还认为在保障性住房的面积标准配置过程中,要着力于满足家庭的基本功能,放弃诸如大客厅,大餐厅,豪华沙发,大厅柜,进入时衣帽间等强调舒适性的设计,更应该充分考虑安全、 卫生、人的生理、 学习等方面的基本需求用有限的面积, 设计出布局合理,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住房一般来说,一件住宅可以分为起居室、卧室以及厨卫等功能性空间,这是对于住宅最基本的要求对于两口之家来说,总的住房面积达到30 ㎡左右,去除必要的厨卫空间以后,留给起居室和卧室的空间仅仅为20 ㎡左右,不大的面积在强行加以分割的话,不但空间的质量降低,而且非常不利于采光和通风,严重影响住户的生活品质所以我认为, 对于两口之间的小户型, 可以将卧室与起居室合并,有效提升空间的质量,虽然卧室的私密性以及封闭性受到影响,但是在面积非常小的情况下,我认为合并起居室与卧室,利大于弊两代以及三代人合住的住房,面积可以达到50---80 ㎡,在这种情况下,住宅主要起居室、卧室以及厨卫空间组成,在房间数目多的情况下,可设置过厅兼顾通行于餐厅的作用卧室:根据《住宅设计规范》要求来设计,双人不小于9 ㎡,单人不小于6 ㎡的规定,这是家庭居住的最低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床,柜子,写字台等家具的摆放,不会对正常的生活造成影响,同时,卧室还要兼顾私密性,不可通过。
厨房:根据《住宅设计规范》要求来设计,厨房的面积不得小于4 ㎡,这是摆放炉灶,洗菜池,冰箱,热水器等厨房用品的最小面积卫生间:根据《住宅设计规范》要求,卫生间设置马桶,洗手池,洗衣机时的最小面积为3 ㎡所以卫生间的面积必须大于3 ㎡,因为面积的限制,浴房或浴盆不建议设置,可以设置一定的淋浴空间,既满足了洗浴的要求,又节省了空间4. 公共空间的设计楼内公共空间的设计也是需要考虑的一部分因为保障性住房的特点,楼内空间的设计保证紧凑,经济了,才能把更多的面积用在居民住房中但是与此同时,因为保障性住房人口密度大,所以疏散,防火安全标准更是绝对不能降低公共空间的设计尽量简单化,满足基本的通行要求和安全疏散要求即可,节省更多的面积用于改善住户内部的居住条件5. 关于保障性住宅环境指标的制定住宅的环境指标主要包括通风以及日照良好地通风可以带来新鲜的空气,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而日照也是住宅建筑环境中重要的部分因为保障性住房的户型面积小,人口密度高, 所以保障良好地通风和日照的难度更大、在满足国家规范的通风及日照要求的基础上,需要设计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这方面开拓创新, 发展更多关于改善通风及日照的新技术,以及新的建筑布局用以改善,高密度住宅区的通风以及采光条件。
目前出现很多设计,为了降低设计难度,忽视了建筑通风采光的需求,这样的作发无法保证建筑的质量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1)至少有一个居室能获得标准日照2) 除小于 10 ㎡的过厅外,其他的居室都有直接对外的窗户6. 规划周边配套设施以及交通线路住宅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必须与周围的交通路线以及各种配套设施组合才能组成一个真正的为居民服务的生活圈,所以说,配套设施的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除学校、诊所、派出所、公园、体育运动设施等必须具备的外,在规划的住宅的同时,还应该留有一定比例的商业用房,为居民服务因为客观原因, 保障性住房所处位置不一定靠近时中心,但是确保道路的畅通以及配套的公共交通线路是必须做到的,保障了居民工作以及生活的要求结语:保障性住房事关民生,意义重大, 如何做到简单而不简陋,是我们建筑行业工作者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创新,从而为保障性住房的普及做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