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学中应怎样分析教材.doc
8页在教学中应怎样分析教材高平市教育局 牛素忠要上好一节课,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切实吃透教材的内涵教师对教材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达到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真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对教材只有理解深刻,才能挖掘教材精髓一、分析教材的什么分析教材,就其角度而言,主要包括:(1)编者的角度教材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科教学的整体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精心编写的从编者的角度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理解编写意图,有利于居高临下地把握教材2)学生的角度教材既是教本,又是学本教师应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分析教材:哪些地方使学生感兴趣,哪些地方难以理解,哪些地方最感人,哪些背景不了解,这样就会比较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兴趣点、疑难点、动情点、背景介绍点,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针对性3)教师的角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抓好两个“统一”:即一是编写者与学习者的统一,有时编者的要求与学生的愿望不相统一,需要教师协调二者的关系,围绕编者的意图,考虑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二是编者与教师的统一,编者的意图须靠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教师须根据编者的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力求最充分地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分析教材,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即分析这段教材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后续学习的影响,这段教材对形成学生认知结构、训练技能、品德培养的作用2)分析知识结构和特征一是分析结构关系,即这段教材与前后教材知识结构的关系——来龙去脉,层次脉络;二是分析类型特征,即分析这段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3)分析教材所涉及的技能和能力一方面要分析这段教材涉及哪些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分析通过这段教材的教学,训练学生的哪些技能,发展他们的哪些能力4)分析教学的要求就是确定这段教材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必须按《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有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即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阶段中要有改变、发展和提高总之,对教材的分析,一要深刻,二要全面,三要独到,要有真知灼见,才能揭示教材的本质二、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我们经常讲,课堂教学时,很重要的一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分析教材,就要找到重点,发现难点,抓住关键处1.把握重点什么是重点?所谓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教师安排教学结构的主要线索,是教师必须着重阐明的部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
如何分析重点呢?确定重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要明确重点的相对性重点内容是相对而言的因而,一方面重点章节既有更重要的部分,也有非重点的内容;另一方面,某一内容在该节内可能是重点,在全章或全书就不一定是重点了2)根据教材的主次确定重点分析重点时,应当首先分析清楚教材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明确各部分教材在整体中的地位,再根据各章节教材的教学目的,来确定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一般来说,每本教材都有重点章,每章都有重点节,每节(课)又有重点内容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统观全局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并紧紧围绕重点内容设计教学,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手段,突出教学重点3)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确定重点一般来说,难而深的教材大多又是重点教材,只有少部分与教学目的没有直接相联系的内容,可能难度很大,但不是重点4)根据学生的已知或未知情况确定重点分析教材时应注意,已学的内容不能作新课的重点有时从局部分析,某问题是某节的重点,但由于这个问题前面已经学过,就不能作为新课的重点了有时候,重点内容不易确定,要经过反复推敲,才能分析得出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以上各种方法,钻研教材,全面衡量,作出正确的判断。
2.把握难点所谓难点,是指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或接受的内容这些内容之所以成为难点,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知识本身抽象、复杂难以理解而成为难点;二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属于宏观或微观世界,不能全面地、直接地感知,难于形成真实的表象而形成难点;三是一些区域性的事实材料多而复杂,容易混淆不便记忆,也可能成为难点掌握难点形成原因后,就不难发现,凡符合上述三点之一者可能是难点内容因此在分析教材时,要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确定教学难点应当注意的是,分析重点和难点时,应明确两者的关系一般来说,难点大多数是重点,尤其是第一种原因形成的难点多为教材重点但也有些难点不一定是重点,重点也不一定都是难点对于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的内容,教学时要多花些功夫;对于非重点的难点,只要能解决疑难就行了另外,任何一节教材内容都有其重点,但不定都有难点3.把握关键所谓关键处,是指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那些知识,即通常说的“教学突破口”只有把握住教学关键,才能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教学关键点的确定,要在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做文章三、分析教材的知识点如果说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是从宏观上、总体上去把握教材的话,那么,理清教材的知识点则是从微观上、局部上去驾驭教材。
知识点是教师吃透教材和学生理解教材的基础每一章(节)教材内容都包括若干知识点,有些知识点在教材中是十分明确的系统的,而有些则是较为隐含、零散的知识点的划分既不要太细,以便突出重点;也不能太粗,以防止遗漏有关内容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将知识点一一列出,以便教学时心中有数,评价时有所依据,确保知识点的落实另外,在分析教材确定其知识点时,还应注意深入挖掘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的“智力价值”和“情感价值”,以便通过有关知识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四、正确处理和对待教材教师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再处理事实上,组织处理教材是在宏观教学思想指导下的微观操作,牵涉到方方面面,这里仅提示几点:(一)适当精简内容精简就是对课本正文的某些内容,可以略讲或不讲凡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内容,无论是事实材料还是理论知识,都不要当作新知识传授,一些重要的内容,如须再现,则可采用复习提问的方式要做到上述这点,教师必须熟悉各个教育阶段,各个年级的教材,并了解相邻学科的有关内容。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简时,应当注意同一题目、不同说法的知识,或扩大、加深的知识是属于未知的,不能将这些内容当作“已学过的知识”,因而不能精简精简教材,一般适用在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又不足情况下来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教学时要着重讲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而把次要或学生看得懂的教材略讲或不讲,指导学生学会自学,然后提高巩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分清内容的主与次、难和易,并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二)适当补充内容对教材的内容既要精简,有时又要补充,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统一表现在于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补充的情况较为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1.补释术语在现行课本中,大多数术语是以正文、插图加图下小字说明、注释等方式作了解释的但是也有一些术语,未做解释,这就需要我们作必要的补充解释2.有些基础知识,在课文中都未谈到,需要加以适当的补充但要注意的是增补内容的深度,要讲科学性,避免主观随意性,更不能认为超越教材越多越好,越深越好,加重学生的负担3.补图形之不足课本表达内容手段,一是文字,二是图形,而有时图形的作用大于文字4.补充实际事例可联系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更好地说明问题和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但必须结合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题展开。
5.加生动的描述课本中阐述或描述的一般都比较简练,生动不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内容的印象,增加思想教育的感染力,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增加一些形象、生动的描述三)适当调整顺序一方面是课本中已有的内容,或因安排欠妥,或因叙述不明,需要进行调整或剪裁,整理成前后连续,条理分明,层次清楚,符合逻辑顺序,以利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内容的完整性但无论怎样调整都要符合学科的科学性四)注重内在联系分析和研究前后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准确地掌握本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特别重视分析新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已学过的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明确已学过内容在后面的学习中又有哪些运用和发展总之,教材是教和学的最直接的凭借,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科学地驾驭教材,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