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数学课程的框架及内容简介.ppt
40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中数学课程的框架及内容简介,王尚志,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国际比较,*,培养目标,*,高中数学课程基本框架,*,高中数学课程的突破点,一、国际比较,根据美、英、法、德、日、俄等国高中数学课程的比较,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所有国家在一年必修后,都实行“选择性”课程,包括学分制.“人人都应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应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是几乎所有国家设计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所遵循的基本理念.,2.在高中课程中渗透了很多近代数学的思想和内容,如微积分、统计概率、向量等,甚至它们都成为高中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3.增加数学和其他科学以及日常生活的联系是一个总趋势.数学建模的教学日显重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成为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4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成为课程标准制定的一个基本理念.,一、国际比较,5在数学课程标准的设计中,各国普遍重视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使学生不仅学习数学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而且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和趋势以及数学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才的文理结合,提高他们的数学修养.,6我国高中生在同龄人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和欧洲国家相比,我们高中生所学的知识偏少、知识面窄,这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一、国际比较,二、培养目标,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空间想象、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抽象概括、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初步形成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逐步地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上升为数学意识,注意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做出思考和判断.,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逐步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初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具有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欣赏数学的美学魅力,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二、培养目标,三、高中数学课程基本框架,1课程框架,高中数学课程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模块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2个学分的模块(授课36学时),一种是由两个1学分的专题组成的模块.,高中数学课程基本框架图,*,上图中 代表模块,代表专题,其中2个专题组成1个模块.,C3,C2,C1,B2,B1,A1,A2,A3,A4,A5,D1,D3,D2,D4,E2,E1,F1,F2,.,.,.,E4,E3,2.必修课程,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必修课,共5个模块,计10学分.它们是:A1、A2、A3、,A4、A5.,三、高中数学课程基本框架,课程内容的简要说明,A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1.,A2:空间几何初步,解析几何初步.,A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A4:基本初等函数2,解三角形,数列.,A5: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不等式.,(注:数学文化、数学建模、数学探究三个板块的内容,各以26学时插入适当部分),三、高中数学课程基本框架,3.选修课程,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了若干模块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课程内容的简要说明,B系列课程,B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B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C系列课程,C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C2:导数及其应用,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C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离散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课程内容的简要说明,数学专题系列D:文化系列.,D1专题:数学与社会.,D2专题:数学史选讲.,D3专题:中学数学思想方法.,D4专题:数学问题集锦.,(每个专题1学分,每两个专题组成1个模块),课程内容的简要说明,数学专题系列E:应用系列.,如:风险与决策,优选法,统筹法,数字电路设计与代数运算等.,(每个专题1学分,每两个专题组成1个模块),课程内容的简要说明,数学专题系列F:拓展系列.,如:,几何证明,不等式,参数方程与,摆线,,矩阵与变换,数列与差分,整除与孙子定理,,,图论初步,球面几何与欧拉公式,,对称与群,分形的构造与探索等.,(每个专题1学分,每两个专题组成1个模块),4.,学生的6种最基本的选择和,课程组合的基本建议,学生的志向与自身条件不同,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要求也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以下提供的是一些课程组合的建议.,(1)学生完成10学分的必修课,即可达到高中毕业的最低数学要求.他们还可以任意选修其他的数学课程.,(2)学生完成10学分的必修课,在选修课程中任选1个模块获得2学分,即可达到多数高职、艺术、体育类的高等院校的最低数学要求.,4.,学生的6种最基本的选择和,课程组合的基本建议,(3)学生完成10学分的必修课,在选修课程中选修B1、B2,获得4学分.在其他选修课程中选修1个模块获得2学分,总共取得16 个数学学分,即可达到人文社会科学类高等院校的最低数学要求.,(4)在(3)的基础上,对数学有兴趣、并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在E、F中选修3个模块获得6学分,可以申请获得数学高级水准证书,成为升学或其他需要的依据和参考.,4.,学生的6种最基本的选择和,课程组合的基本建议,(5)学生完成10学分的必修课,在选修课程中选修C1、C2、C3,获得6学分.在其他选修课程中选修2个模块获得4学分(其中在D课程中只能获得2学分),总共取得20 个数学学分,即可达到理工、经济类高等院校的最低数学要求.,(6)在(5)的基础上,对数学有兴趣、并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在E、F中选修3个模块获得6学分,可以申请获得数学高级水准证书,成为升学或其他需要的依据和参考.,4.,学生的6种最基本的选择和,课程组合的基本建议,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学生做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5,关于课程设置的说明,模块的逻辑顺序:,(1)A系列课程是B、C两个系列课程的基础.D系列课程和E系列的部分专题、F系列的部分专题不依赖于其他系列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不考虑先后顺序.,(2)A系列课程中A1是基础,在A1的基础上学习A2和A3,A2和A3的开设可以不考虑先后顺序;在A1、A2、A3的基础上依此学习A4和A5.,(3)在A系列课程的基础上,可分别学习B、C两个系列的课程.B系列课程依B1、B2顺序开设.C系列课程,在学习C1的基础上学习C2和C3,C2和C3的开设可以不考虑先后顺序.,5关于课程设置的说明,课程设置了数学文化、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的学习活动,并分别对它们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学习活动被安排在适当的模块中.,学校应首先保证A、B、C课程的开设和质量.对于D、E、F中的专题,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逐步丰富和完善.,四、高中数学课程的突破点,我们按照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突出了基础性、选择性和多样性.,同时,特别突出以下几点:,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突出数学本质,避免过分形式化,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1.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研究、探索、实践.,公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经济、金融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等差数列模型和等比数列模型.因此我们设置了丰富的情境,鼓励学生研究、探索,在实践中学习.,我们安排了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对于E、F系列课程,学生可以采取独立阅读、探索研究等方式进行学习.,2.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我们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现实,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确定了每一部分内容的目标和要求.并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课程内容.,2.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课程内容,例如,希望在人文社科上发展的学生:,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逻辑证明和实验验证,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框图:为完成某个任务、报告、,工程,设计体系框架.,2.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课程内容,对数学有兴趣、并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要有知识,还要有见识.,华罗庚等老一辈数学家的宿愿就是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我们设置了数学E、F系列课程:,E系列:数学应用类.如:风险与决策,优选法,统筹法,数字电路设计与代数运算.,F系列:拓展类.如:,几何证明,不等式,参数方程与,摆线,,矩阵与变换,数列与差分,整除与孙子定理,图论初步,球面几何与欧拉公式,,对称与群,分形的构造与探索等.,3.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应用意识:,体现知识的来龙去脉;,介绍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的联系;,亲自利用数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3.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课程具有开放性;,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思路、探索创新的氛围;,处理好基础与创新的关系.,4.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一点是传统数学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我们把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一个基本理念融入到课程目标、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等中.,4.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希望突出数学的人文价值.,我们把数学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要求放入课程内容中,要求把数学的文化价值渗透到课程内容中.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历史的发展,数学对于人类发展的作用,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数学的发展趋势.,4.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例如:,17世纪前后是数学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变革时期,出现了许多对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的事件.如笛卡尔坐标的建立、微积分的创立等.涌现出一大批为人类文明进步发挥重大作用的科学家,如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牛顿、莱布尼兹等.,我们安排了一个实习作业,让学生设定主题,收集这一时期的有关资料,写成小论文,并进行交流.体验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作用,以及数学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5.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提倡使用信息技术(如计算器、计算机)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5.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中,数学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一是程序设计,而算法理论又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在中国传统的数学发展中,算法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我们把算法思想作为构建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线索之一,.,5.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我们把算法思想作为构建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线索之一.这样做会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课程内容的设计.,例如,在传统的数学课程中,方程的重点是放在如何求解方程.由于算法的引入,我们就把解方程程式化,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计算器和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的劳动.因此,我们将方程的重点放在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模型,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同时,可以利用算法来设计近似求解方程的步骤,改变只重视精确的解析解的状况,大大拓展了学生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6.突出数学本质,避免过分形式化,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数学教学不能过度地形式化,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数学的现代发展也表明,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的本质.数学课程“要讲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方法、思想,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形式化数学的学术形态适当地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6.突出数学本质,避免过分形式化,7.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希望建立:,资格考试制度.,高校独立考试、招生制度.,推荐甄别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