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志童 74例椎板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doc
3页74例推板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何志童 盐城市新东仁医院 (江苏 盐城) 224000【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板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采 用椎板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方法,并与2010年-2012年采用传统稚板切除术治 疗的56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术后并发 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及椎间隙高度分别为:74. 32%.6. 75%、12. 16%、0. 354土0. 004mm, 对照组为:53.57%、14. 28%. 23.21%、0. 2630. 005mm经统计学比较(P<0. 05 )结论: 采用椎板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使术后稚体结构的稳定性更 加可靠,保持较为固定的椎间隙,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 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椎板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临床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指由于在外力的作用或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等 因素影响下,其髓核突出压迫邻的神经根,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主要有腰部疼痛,下 肢麻木、疼痛,活动受限等,严重者能够导致患者下肢瘫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带來 极大的负面影响从理论上讲各个腰椎都有发病的可能,但临床统计其好发部位以口-5、 L5-S1最为常见,约占90-95%[,1o临床治疗一般先行保守治疗,如3个月后症状得不到缓解 甚至加重,则需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的方法有传统的椎板切除、改良式椎板切除、微 创椎间盘切除等方法笔者选择椎板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手术方法,对2013年1月 -2015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74例腰稚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手术,并与回顾性分析传统的椎 板切除患者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住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其 中,男性患者52例,占70.27%,女性患者22例,占29.73%;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 492. 65岁:病变部位:L4.543例,占58.11%, L5-Si31例,占41.89%回顾性分析2010 年1月-2012年12月间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5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39例,占 69.64%,女性患者17例,占30.36%;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49 + 2.81岁;病变部位: L4M3例,占58.92%, L5- S^l例占41.08%。
两组患者在病史采集上无明显差异,经统计 学分析(P>0.05)o本组入选患者均有稚间盘突出症典型的临床症状,且经DR、CT或MRI 检查明确诊断,并排除脊髓肿瘤、腰椎结核、腰椎滑脱等疾病1.2、治疗措施:1.2.1术前准备: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予以常规的术前准备,包括完善术前检查、术前 讨论、术前用药、健康教育及医患沟通等在健康教育中,我们耍对患者进行形象化、通俗 化讲解椎间盘突出病的发病原理和治疗方法,使得患者及其家属能对该疾病有一个较为清晰 的认识,并告诉患者在围手术期应该注意哪些应该注意的康复要点同时,对术后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研制可行性预案,指导患者与我们医护人员一起努力1.2.2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椎板切除的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椎板减压联合椎 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方法具体手术步骤如下:①患者于全麻成功后俯卧于手术台上,碘伏常 规消毒手术野,铺巾置单②取背部口一5或L5- S, 间隙为中心纵行切开长约lOCm的切口,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腰背筋膜,电凝止血,与棘突右侧切开深筋膜,以骨膜剥离器延棘 突右侧剥离椎旁肌群,并将椎旁肌群以椎板拉钩拉至外侧,显露L4_5或L「S|右侧半椎板, 与L.5或L5・S]椎板右侧上关节突下方外缘与横突交点处钻孔,(矢状角0,向中线偏向10), 钻入深度约4mm左右,置入椎弓根钉,同样方法于对侧置入相同规格的椎弓根钉,咬除L#5 或Si的椎板,探查见黄韧带肥厚并与硬筋膜粘连,切除肥厚的黄韧带,切开后纵韧带, 保护好L5神经根,去除髓核及椎间组织约1 X 1 X lcm大小。
清除L』5或Si椎间隙软骨 面后置入刚刚咬下的椎板部位的骨质,置入锥间融合器,再上椎弓根固定系统棒并上紧固定, 彻底止血,清点手术器械和敷料无误,以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椎管外放置皮管引流一根,逐 层缝合至皮肤,取出髓核组织交家属过目并送病理1.3、 观察指标:我们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6个月复 发率及椎间隙高度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1.4、 疗效判定:优:临床病理症状全部消除,正常生活、工作不受任何影响良:临 床病理症状基本消除,但不能参加连续重体力劳动,或者参加后还存在腰腿不适及疼痛,对 正常工作稍有影响可:治疗后腰腿通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仍有不适感,需减轻日常工作 差:术后无明显变化,不能正常生活⑵2结果2.1、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统计结果(见表一):观察组中优:18例、良:37例、可:17 例、差:2例,优良率:74. 32%,对照组中优:9例、良:21例、可:20例、差:6例,优 良率:53.57%两组优良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表一: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组别例数优良可差优良率观察组74183717274. 32%对照组5692120653. 57%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6个月复发率及椎间隙高度统计结果(见表二): 观察组为:6. 75%、12. 16%、0. 3540. 004mm,对照组为:14. 28%、23. 21%、0. 2630. 005mm。
两组统计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 o表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组别例数并发症发生率术6个月复发率术6个月椎间隙高度观察组745 (6. 75%)9 (12. 16%)0. 354 0. 004mm对照组568 (14. 28%)13 (23.21%)0. 263 0. 005mm3讨论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髄核,解除其对脊神经根的压迫, 以缓解患者的腰腿痛的临床症状,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⑶但在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对腰、詆椎板进行破坏的损伤,对脊椎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容易导致复发、椎管 狭窄等术后康复问题我们对本组74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左手术方法, 并与传统的椎板切除法比较认为:①椎板减压手术方法较椎板切除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有利 于患者日后的康复我们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只对患者部分的椎板进行切除,以暴露手术视野 为限,使患者椎体大部分的骨质结构得以完好的保存,而不是对椎板进行全切除这样大大 的缩短了患者骨质愈合时间,避免了患者需长期的卧床休息,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的发生 [,1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 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8%②椎间融合内固定手 术方法,极大的提高患者椎体的稳定性,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我们在手术过程中将刚咬下的 新鲜的椎板骨质填充到手术的椎体间,待骨质愈合后起到支撑作用,同时避免异物的填充带 来的免疫反应,加重手术部位的水肿,对神经根的压迫再者我们应用椎弓根固定系统棒对 手术部位的椎体进行内固定,进一步加强椎体的稳定性,防止在术后康复观察组患者椎体间 距缩小,而支撑对脊神经根的压迫,引起患者临床症状的复发我们从表二可以看出,观察 组术后6个月随访复发率为12.16%,椎间隙高度在0.3540. 004mm,而对照组为23.21%、 0. 2630. 005mm,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③椎板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方法,能够 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椎板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棒内固定三种手术步骤的联 合使用,不仅是患者腰椎间盘突岀所引起的椎神经根压迫症状得到有效的解除,同时对患者 手术后的脊椎的稳定性无太大的影响,一是通过植骨融合使得被破坏的椎体有一个良好的支 撑,二是通过稚弓根系统棒的加压固定,使得患者的脊椎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而 大大的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⑸我们从表一可以看出,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74.32%,明显 优于对照组的53.57%0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稚板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能够使术后椎体 结构的稳定性更加可靠,保持较为固定的椎间隙,从而探高其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和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 毛立科,单椎板开窗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析[J]中 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1) 16-17o2、 沙文昆,林桂权,周丽.臭氧与胶原酶微创-介入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岀症中的应用[J]・微 创医学,2007, 8 (6) : 72-73.3、 朱雪松.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 (4) : 146-147.4、 周连军,刘艳.李海燕.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 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 9 (1) : 47-48.5、 王伟,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 10 (14) : 1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