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地理教程.ppt

98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6520359
  • 上传时间:2019-10-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58MB
  • / 9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带,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中国东部地带包括辽吉黑地区、京津冀鲁豫地区、沪苏浙皖湘鄂 赣地区以及粤桂闽港澳地区4个地理区域,共有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东部地带是中国地理区位最优越、自然条件最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海陆兼备,气候湿润,位于第三级阶梯,集中了中国的三大平原, 成为中国农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带,具有多个重要 的粮食基地和工业基地,以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哈大工业 走廊为核心的都市群 东部地带大多处在大江大河的下中游,洪涝和台风灾害、环境污染 以及湿地保护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东部地带受热量驱动呈现南北地域分异,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呈 现纬度地带变化本章前言,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中国东部地带,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东北平原 (Northeast China Plain) 华北平原 (North China Plain) 长江中下游平原 (Middle and Lower Plain of Yangtze River) 京津唐 (Beijing-Tianjin-Tangshan Area) 长三角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珠三角 (the Zhu River Delta) 哈大工业走廊 (Ha-Da Industrial Corridor),关键词,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 第二节 京津冀鲁豫地区 第三节 沪苏浙皖湘鄂赣地区 第四节 粤桂闽港澳地区,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逻辑框架,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一、地理区位,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也称东北地区,介于 38°43′N~53°33′N, 118°53′E~135°05′E ;中国纬度最高、经度最偏东地区,属于寒温带与中温带 面积78.73×104 km2,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8.2%;位于亚欧大陆东北端,具有边疆、临江、近海的特点 处于亚欧大陆桥的东段,可通过哈大铁路线经满洲里与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相连,成为连接欧、亚、美三大洲的“大陆桥”枢纽,是亚洲太平洋各国通向欧洲的陆上捷径,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二、地理概况,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三面环山、平原沃野是辽吉黑地区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地理区域形成的自然基础。

      一)环境结构,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辽河、鸭绿江、 图们江等水系,还有天池等湖泊 径流时空分布明显不均,年均径流深在25~700 mm之间河流主要由降水补给,冰雪为辅,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也存在比较明显的丰枯交替 大部分地方属于中温带气候,气温南北差异显著,降水量 在300~1 000 mm之间,东多西少具有寒冷干燥而漫长的冬季,温暖湿润而短促的夏季,热量不足,并且年际波动较大,冻害平均3~4年发生一次,相比而言,北部和山区受害程度严重,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由东向西分布有湿润区、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相应 的地带性植被为森林、草原 和典型草原 从北到南有寒温带、中温 带和暖温带,相应的自然地 带性森林植被为寒温带针叶 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暖 温带落叶阔叶林,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森林和草甸草原广泛分布,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深厚的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广泛分布,是东北地区冷湿 环境的综合反映季节性冻土普遍存在,从南向北冻结厚度 逐渐加大,冻结时间逐渐加长 冻土的广泛分布增加了气候寒冷程度,同时阻碍了地表水与土 壤水的下渗,尤其是在地势比较低缓、排水不良的地段,草甸 化与沼泽化现象显著。

      沼泽的广泛分布、类型多样是东北地区冷湿地理环境的另 一个重要特征,湿地之多名列全国前茅,基本上都属于沼泽 类型的湿地沼泽分布由北向南递减,黑龙江省沼泽面积最大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二)资源结构,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 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6%,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 原,人均耕地是全国人均量的两倍,居全国之首本区是全国宜农荒地 最多的地区之一,地势平坦,水热条件较好,土壤肥沃,开发条件优 良,质量较好,肥力较高 森林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4 大兴安岭北段为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小兴安 岭、长白山地以红松、糠椴、胡桃楸、水曲柳等为主,材质优良本区 是具有全国意义的用材林基地,木材产量约占全国的40%左右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草地以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为主 牧草的蛋白质含量高、草质好、适口性强,适合饲养多 种牲畜其中,东北草甸草原是中国温带天然草地中产草 量最高的草地 水资源总量为2 156.4×108 m3,人均占有量少 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和绥 芬河等水系,水资源分布不均,东丰西欠、北多南少,径 流年际变化幅度大,有明显的丰枯水段交替变化的特点。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本区是全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已探明储量的有100 余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三 位的达45种,尤以能源和 铁矿资源最为丰富,而且 资源分布范围广,相互配 合良好,便于开发利用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种比较齐全,,,,,,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东北地区经济状况,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交 通 与 经 济,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具有对外开放的优越区位,而且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边 贸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利用外资与技术引进,已建 立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国家级高新区、3个国 家级出口加工区、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大连保税 区,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图们江下游地区,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倡导下,中、俄、朝、蒙、韩、日等有关国家经过多次国际会议协商,将该地区建成为一个国际贸易、金融中心,并成为东北亚的海、 陆、空交通枢纽边境开放与开发,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实施林业生产多元化经营战略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绿色生态示范区,合理利用和保护沼泽、湿地 采取北水南调和东水西调的水资源利用战略,水资源统一规划 加强西部草原盐碱、沙化治理 东北长白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平原土壤养分恢复与污染治理 保护黑土地,区域可持续发展,保护黑土地的措施: 一是科学种田、合理轮作与施肥; 二是防止风蚀沙化; 三是保持水土,强化中部大中城市工业污染治理。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三)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指导下,东 北迅速成为国家的重化工业基地,汽车、石油、煤炭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位,拥有发达的冶金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制造工业,还拥有十分发 达的林业与农业 直到1978年,东北三省的人均GDP仅次于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在全国处 于领先地位这一期间,东北地区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远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 进入21世纪后,东北经济开始出现提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增 大这一期间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 大幅度下降,第三产业稳定增长.总体结构优于全国水平,经济发展,,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三、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都有深厚的暗色表土层,当 地群众称之为“黑土地”土壤呈中性和微酸性,具有良 好的团粒结构和团块状结构,土壤疏松多孔,蓄水性能强, 对农作物蓄水的供应和调节起着良好的作用,是自然肥力 很高的土类 商品粮生产基地 日照充足,光合作用潜力大,夏季普遍高温,并且雨热 同季。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一熟制(南部为两年三熟)作 物种植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东北平原农田-聚落景观,遥感影像——,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2005年,粮食产量为7 419×104 t,占全国的15.3% 粮食作物面积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5% 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小麦、水稻、高粱、谷子等 水稻生产集中分布在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 型灌区,水稻种植有向北、向西推移的趋势 春小麦主要分布在生长季较短的北部地区,其中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北部和黑河地区最为集中 玉米生产分布广泛,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成为中国的“玉米带” 谷子分布比较普遍,以比较干旱的西部地区比重较大 高粱是本区传统的粮食作物,以辽河平原为主产区,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经济作物比重大 约占总播种面积的25%左右 主要品种有大豆、甜菜,其中大豆占经济作物的60%左右 种植大豆历史悠久,单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左右,总 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占全国总产量的1/3以上,大豆的分 布以平原地区最多,而北部又多于南部。

      大农业结构完整、农林牧渔业俱全 林业及林副业是本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是中国温带水果苹果和梨的重要产地 黄牛遍布,北马南骡,东猪西羊的牧业分布基本格局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农业生产存在明显地域差异性 从南到北划分为: 海洋渔业地带 粮、棉、柞、果、花生、烤烟地带 粮、豆、甜菜、亚麻、林牧地带 新垦区粮、豆、林猎地带 从东向西划分为: 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 以农为主的农林地带 农耕地带 农牧地带 牧业地带,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四、哈大工业走廊,形成以铁路为主体, 以公路为基础,包括管道 (输油)、内河航道、海 运和航空运输在内的综合 交通运输网 比较发达的交通运输 网为加速东北地区的资源 开发、产业发展、区内外 联系提供了重要保障其 中,尤其是以哈大沿线为 基础的哈大工业走廊凸现 其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 的轴线功能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重工业基地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 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工和 纺织、造纸、制糖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呈沿哈大交通 轴线展布的工业走廊。

      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辽吉黑地区城市群 辽中南密集城镇群,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等城镇构成,主要沿哈大线分布,是东北地区的钢铁、机械、化工、轻纺的核心区 哈大齐城市群,由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城镇构成,主要沿滨洲、滨绥线分布,是石油、机械、煤炭、化工生产基地 吉林中部城市群,由长春、吉林、四平、辽源、松原等城镇构成,是汽车制造、光电子、化工基地,中国地理教程 第十二章 中国东部地区,五、振兴东北,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遇到新的困境和 挑战,同时也迎来了第三次发展契机——国家提出了: “振兴东北”的区域发展战略 丰富多样的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区位, 良好的开放环境,仍是振兴东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 基础 以东北地区资源潜力的合理开发为基础,面向国际国内 大市场,优化、转换产业结构,促进省区间横向经济联合与 协作,加强煤、电、运输、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东北经济区 必然会从资源开发型为基本特点的产业模式,转化为资源深 度开发和加工型为主的产业模式,它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实力 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第一节 辽吉黑地区,中国地理教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