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年级冀教版下学期必背古诗词完整版.pdf

2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7901644
  • 上传时间:2018-04-2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29.90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三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词三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词2 1. 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 籍建安(今福建 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 ( 今属浙江丽水 ) 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 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 真德秀交往甚密,与 葛天民 互相酬唱 生于 1194 年,卒,不明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 以七言绝句最佳注释】 1.游园不值: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 2. 应:应该 3 值:遇 3.怜:怜惜,爱惜 4.屐齿 :木屐( 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的锯齿,可以防滑) 本文指木底鞋踩在地上,留下的印子 5.苍苔:生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苔藓植物 6.小扣 : 轻轻地敲 7.柴扉 : 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柴门解读】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敲了半天门,也没有人来开主人大概不在家也许是担心游人踏坏了地面的青苔,故意不开门 但是一扇柴门, 虽然关住了游人, 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只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诗意:《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遂,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1. 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 籍建安(今福建 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 (今属浙江丽水 ) 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 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 真德秀 交往甚密,与 葛天民互相酬唱 生于 1194 年,卒,不明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 以七言绝句最佳注释】 1.游园不值: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 2. 应:应该 3 值:遇 3.怜:怜惜,爱惜 4.屐齿 :木屐(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的锯齿,可以防滑) 本文指木底鞋踩在地上,留下的印子 5.苍苔:生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苔藓植物 6.小扣 : 轻轻地敲 7.柴扉 : 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柴门解读】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敲了半天门,也没有人来开。

      主人大概不在家也许是担心游人踏坏了地面的青苔,故意不开门 但是一扇柴门, 虽然关住了游人, 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只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诗意:《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遂,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3 2. 春日,,, 【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1130.9.15 ~1200.4.23 )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 徽州府婺[wù] 源县(今江西省婺源) 人19 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译文: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诗意: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2. 春日,,, 【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1130.9.15 ~1200.4.23 )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 徽州府婺[wù] 源县(今江西省婺源) 人19 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译文: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诗意: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4 3. 晚春,,, 【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 768~824),字退之, 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 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与柳宗元 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诗中所描写的乃郊游即目所见乍看来,只是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 群芳谱 ” :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本与木本植物(“ 草树” )都探得了这 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 各自使出浑身招数, 吐艳争芳,一刹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笑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言“ 杨花榆荚 ” 偏义于 “ 杨花 ” )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的印象如果说诗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韩愈对他所创造的“ 杨花榆荚 ” 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 无才思 ” 者敢于创造前文所引述的两种对此诗寄意的解会,虽各有见地,于此点却均有忽略殊不知诗人对 “ 杨花榆荚 ” 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3. 晚春,,, 【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 768~824),字退之, 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诗中所描写的乃郊游即目所见乍看来,只是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 群芳谱” :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本与木本植物(“ 草树” )都探得了这 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 各自使出浑身招数, 吐艳争芳,一刹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笑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言“ 杨花榆荚 ” 偏义于 “ 杨花” )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的印象如果说诗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韩愈对他所创造的“ 杨花榆荚 ” 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 无才思 ” 者敢于创造前文所引述的两种对此诗寄意的解会,虽各有见地,于此点却均有忽略殊不知诗人对 “ 杨花榆荚 ” 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5 4. 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1021年—1086 年 5 月 21日),字介甫,号半 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 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注释:泊船:停船泊,停泊 . 京口:在今 江苏省 镇江市, 长江的南岸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立足点)、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钟山:今 南京市 的紫金山隔:间隔数重:几层读shù ch óng 何时:什么时候还(huán):回到译文:京口到瓜洲只隔一江,从京口到钟山也只隔几座山而已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何时才能照我回到家乡啊!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这首 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4. 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1021 年—1086年 5 月 21 日),字介甫,号半 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 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注释:泊船:停船泊,停泊 . 京口:在今 江苏省 镇江市, 长江的南岸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立足点)、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钟山:今 南京市 的紫金山隔:间隔数重:几层读shù ch óng 何时:什么时候还(huán):回到译文:京口到瓜洲只隔一江,从京口到钟山也只隔几座山而已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何时才能照我回到家乡啊!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6 5. 书湖阴先生壁,,,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 1021 年—1086 年 5 月 21 日),字介甫,号半山, 封荆国公临川人( 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 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 改革变法诗作《元日》、 《梅花》等最为著名注释①书: 书写,题诗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 ,隐居之士,是王安石 晚年居住 金陵 时的邻居。

      也是作者元丰 年间( 1078-1086)闲居江 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 庭院④无苔:没有青苔⑤成畦( qí ):成垄成行畦: 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⑥护田: 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 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 加以领护⑦ 将:携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