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信号员(长)初级题库及答案(完整版).doc
82页2025年信号员(长)初级题库及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客货共线铁路,编组站、区段站的站修线与相邻一条线的线间距离为(8000mm )A)6000mm (B)8000mm (C)6500mm (D)5500mm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客货共线铁路,运行速度120 km/h<v≤160 km/h的双线区间,正线之间的最小线间距离为(4200mm)A)4000mm (B)4200mm (C)4400mm (D)5000mm3.《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客货共线铁路,调车作业繁忙车站,牵出线与其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为(6500mm )A)6500mm (B)5500mm (C)5000mm (D)5300mm4.《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客货共线铁路,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线间最小距离为(5000mm )A)3600mm (B)4600mm (C)5000mm (D)5500mm5.《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客货共线铁路,站内相邻调车线与调车线线间最小距离为(4600mm )。
A)3600mm (B)4600mm (C)5000mm (D)5500mm6.《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客货共线铁路,站内相邻货物线与货物线线间最小距离为( 4600mm )A)6500mm (B)5500mm (C)3600mm (D)4600mm7.《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客货共线铁路,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中心线间,无列检作业的最小距离为( 5000mm )A)3 600mm (B)4600mm (C)5000mm (D)6500mm8.《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客货共线铁路,站内正线间的最小距离为(5000mm )A)4600mm (B)5000mm (C)5500mm (D)6500mm9.《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客货共线铁路的三线及四线区间的第二线与第三线线间距为(5300mm )A)4000mm (B)5000mm (C)5300mm (D)6500mm10.《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客货共线铁路,列车运行速度v≤120 km/h的双线区间,正线间的最小距离为( 4000mm )。
A)5000mm (B)4200mm (C)4000mm (D)4600mm11.《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客运专线铁路,列车运行速度为300km/h A)4000mm (B)5000mm (C)5300mm (D)5500mm16.《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客货共线铁路,站内相邻两线只有一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时,线间距最小为(5000mm )A)4000mm (B)5000mm (C)5200mm (D)5500mm17.《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客货共线铁路,铺设列检小车轨道的两到发线间最小距离为( 5500mm )A)5300mm (B)5000mm (C)5500mm (D)6500mm18.《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客运专线铁路,线间无设施,正线与相邻到发线间最小距离为 ( 5000mm )A)5000mm (B)4800mm (C)4600mm (D)4000mm19.接发列车时,应接入固定线路的列车是(超限列车 )A)试运转列车 (B)路用列车 (C)救援列车 (D)超限列车20.货物列车原则上应由( 正线)通过A)到发线 (B)货物线 (C)正线 (D)侧线21.旅客列车应按《车站行车工作细则》规定接入(固定线路 )。 A)到发线 (B)货物线 (C)固定线路 (D)正线22.信号机所防护的方面为(内方 )A)前面 (B)后面 (C)内方 (D)外方23.信号机显示的方面为( 前面)A)前面 (B)后面 (C)内方 (D)外方24.接发列车应在(正线或到发线 )上办理A)到发线或货物线 (B)到发线或调车线 (C)正线或到发线 (D)货物线或调车线25.警冲标向线路有效长一侧为(内方 )A)前方 (B)后方 (C)内方 (D)外方26.列车进站后,列车尾部应停在接车线末端( 警冲标)内方A)出站信号机 (B)轨道绝缘 (C)警冲标 (D)调车信号机27.按铁路线路分类,在区间或站内接轨,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是指(岔线 )A)站线 (B)段管线 (C)岔线 (D)特别用途线28. 按铁路线路分类,(三角线)属于段管线A)三角线 (B)站修线 (C)换装线 (D)站内整备线29.按铁路线路分类,机务段、车辆段内的铁路线属于(段管线)A)站线 (B)岔线 (C)段管线 (D)货物线30.按铁路线路分类,特别用途线包括(安全线和避难线)。 A)加冰线、段管线 (B)机待线、禁溜线(C)装载超限、危险货物车辆停留线 (D)安全线和避难线31.按铁路线路分类,牵出线属于(站线)A)其他线 (B)段管线 (C)岔线 (D)站线32.大型车站当有数个车场,如车场靠站舍时,股道编号应从靠近(站舍)的线路开始,向对侧顺序编号A)站舍 (B)正线 (C)到发线 (D)调车线33.大型车站当有数个车场,如车场远离站舍时,股道编号应顺公里标前进方向(从左向右)顺序编号A)从右向左 (B)从左向右 (C)从南向北 (D)从东向西34.单线客运站股道编号,从靠近(站舍)的线路开始顺序编号A)站舍 (B)正线 (C)到发线 (D)列车进站方向左侧35.到发线是指供列车(到达或出发)使用的线路A)到达或出发 (B)编组或解体 (C)取车或送车 (D)装车或卸车36.股道编号为罗马数字的线路属于(正线)A)段管线 (B)特别用途线 (C)正线 (D)站线37.机车走行线和机待线属于(站内指定用途的其他线路)A)站线 (B)岔线 (C)特别用途线 (D)站内指定用途的其他线路38.尽端式车站的股道编号,当站舍位于线路一侧时,从靠近(站舍)的线路开始顺序编号。 A)站舍 (B)正线 (C)到发线 (D)列车进站方向左侧39.尽端式车站的股道编号,当站舍位于线路终端时,(向终点方向由左侧)开始顺序编号A)站舍 (B)正线 (C)列车出发方向左侧 (D)向终点方向由左侧40.在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为超过(6‰)下坡道的车站,应在正线或到发线的接车线末端设置安全线A)1.5‰ (B)2.5‰ (C)4.5‰ (D)6‰41.确定线路有效长的标志之一是(警冲标)A)警冲标 (B)脱轨器 (C)轨道电路 (D)进站信号机42.双线车站股道编号,从(正线)起顺序编号,上行为双号,下行为单号A)站舍 (B)正线 (C)到发线 (D)列车进站方向左侧43.为防止在长大下坡道上失去控制的列车发生冲突或颠覆,应根据线路情况,在站内或区间设置(避难线)A)岔线 (B)安全线 (C)避难线 (D)牵出线44.用于车列解体与编组等调车作业的线路是(牵出线)A)到发线 (B)安全线 (C)货物线 (D)牵出线45.连接区间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是(正线)。 A)到发线 (B)货物线 (C)岔线 (D)正线46.站内股道编号为阿拉伯数字,该线属于(站线)A)正线 (B)站线 (C)段管线 (D)特别用途线47.5 000t~6 000t重载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一般是(1 050m)A)750m (B)850m (C)950m (D)1 050m48.某站为单线半自动闭塞非集中联锁设备,共有3股道,1道两头设矮型出站信号机,其有效长是(警冲标与出站信号机)之间的长度A)警冲标与警冲标 (B)警冲标与出站信号机(C)出站信号机与出站信号机 (D)警冲标与道岔尖轨尖端49.( 安全线)属于接发列车进路的隔开设备A)脱轨器 (B)脱轨道岔 (C)安全线 (D)尽头线50.导曲线半径为350m,12号单开道岔侧向允许通过速度为(50km/h )A)45km/h (B)50km/h (C)60km/h (D)80km/h51.导曲线半径R≥ 860m的 18号单开道岔侧向允许通过速度为(80km/h )A)80km/h (B)100km/h (C)120km/h (D)140km/h52.50kg/m的普通钢轨尖轨,18号道岔直向过岔允许最高速度为(140km/h)。 A)110km/h (B)120km/h (C)140km/h (D)160km/h53.30号单开道岔客车侧向允许通过速度为(140km/h)A)160km/h (B)140km/h (C)120km/h (D)110km/h54.按道岔分类,渡线两端的道岔属于(普通单开道岔)A)普通单开道岔 (B)交分道岔 (C)三开道岔 (D)对称道岔55.车站道岔编号时,(渡线)上的道岔应该连续编号A)正线 (B)到发线 (C)调车线 (D)渡线56.车站道岔编号时,(梯线)上的道岔应该连续编号A)正线 (B)到发线 (C)调车线 (D)梯线57.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50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