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清代皇家园林.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lil****ar
  • 文档编号:276158077
  • 上传时间:2022-04-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园林史论文学 院:园林学院班 级:风园11-2姓 名:谭歆岳 学 号:110354208简析清代皇家园林 —一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摘要:简单介绍清朝经济、文化等对这一时期皇家园林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以三大杰作之一的避暑山庄作为具体实例,结合其景观从中挖掘出清朝康雍乾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思想、建设原则和具体操作中的造园艺术特点关键词:清代 皇家园林 造园特点 避暑山庄一、 时代背景清代是中国历史上造园最多的时期,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同为中国古代后期园林史上的两个高峰清代所建皇家园林之多,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建筑之华丽为以往任何时代所不及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并逐步统一全国由此建立统治中国三百余年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清朝总体社会平稳,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在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呈现出经济文化大繁荣的局面,有康乾盛世之美誉在经济上,由于在清朝初期采取了修生养息的各种经济措施恢复国家经济,促进了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在国家土地开垦、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贸易流通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经济进步,壮大了清朝的国家财政来源及总量。

      同时由于清朝前期几次军事胜利成功的消除了国家内部的反叛势力和周边邻国的军事挑衅,为经济发展营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这些经济上的发展为清朝大兴土木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正是这样强大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在清代兴起皇家造园的高潮这个高潮始于康熙,终于乾隆在文化上,康、雍、乾年间,是清代社会安定繁荣时期,呈现出文化发展繁荣的景象由于康熙积极学习汉学的文化主张,入主中原的满族统治者并没有一味排斥打压中原文化,不过依旧继续厉行清早期的钳制政策但是即使在皇家园林中也会出现根据北宋《万壑松风图》设计的场景和取自苏轼《赤壁赋》中语句的“月色江声”这些都体现出新的外族统治者对中原文化的包容与尊敬在技艺上,由于大量园林的兴建,造园实践的增多以及前代园林营造经验的积累,清代在造园设计、施工、管理上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造园大师,如康熙时期的张涟,乾隆时期的戈裕良等二、 建设思想皇家园林作为一项国字头工程历来都是倾全国之力它们往往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最成熟的技术,通过精心搭建各个园林要素以满足天子们奢华的物质享受和九五之尊的精神需求因此,一个朝代的皇家园林往往可以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物质、文化水平。

      三、建设类别就皇家园林的性质而言,可以按位置分为建于京城中的“大内御苑”如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建福宫花园等;建于京郊畿辅的“行宫御苑”如静明园、乐善园、钓鱼台行宫等;以及建于郊野景区的“离宫御苑”如畅春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这些“御苑”位置不同,功用各异,从故宫乾隆花园的庭院形式到承德避暑山庄的大型天然山水几乎包揽当时全部的造园形式四、艺术特点 清代是皇家园林建设的高潮,也是皇家园林艺术手法上最为集大成者的时代总体来说,清代皇家园林的营建特点可以概括为宏伟壮阔的总体规划,造景作用突出的建筑设置,寓意丰富的园林景观、充分吸收南方私家园林特色的造园手段本文将结合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来逐一分析这些特点1、 宏伟壮阔的总体规划 皇家气派的一大特点就是规模宏大在封建时代,皇帝就是全国最大的地主由于拥有对国家资源的支配特权,清代的皇帝们不必像江南的私家园林师那样以“一勺代水,一拳代山”一味的追求“浓缩山水于咫尺之间”同时处于统治者的政治考量,为了表现出九五之尊的统治地位也必然会追求大气磅礴气吞山河的宏伟景观而作为拥有广袤疆土的清朝皇帝在挥霍土地上可谓格外潇洒康熙就曾在《避暑山庄记》中发表过“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峰岚之势。

      的向往壮阔自然山水景观的言论因此,除去像乾隆花园那样在狭小宫院建造的别有趣味的后花园外,绝大多数清代皇家园林都为大型的人工山水园林或天然山水园林这其中最为宏大的承德避暑山庄则坐拥560公顷的土地然而皇家园林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占地,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环境构成的画幅上巧妙的进行合理的规划以避暑山庄为例,山庄四周群山环抱,层峦叠嶂,武烈河从山下蜿蜒而过,形成了依山傍水,山水相映的盎然意趣除去依山傍水外,山庄内还有平原、沼泽、森林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其中不时有溪流蜿蜒而过更为山庄增添了良多趣味面对这样一片趣味盎然的自然景观,避暑山庄的建造者巧妙地利用其固有形态,将山庄分为山区、宫殿区、平原区和湖区山庄西部多山,营造重峦叠嶂的北国群山;东南多水,营造翠波泉涌的江南水景;北部平坦营造象征权力的重重宫殿和带着关外祖先“胡服骑射”血性的塞外草原通过对固有景观的巧妙规划,避暑山庄一下子成了全国版图的浓缩,让统治者虽身离京畿仍能感受到自己坐拥天下的精神满足既契合了康熙帝“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峰岚之势的心灵向往又满足了皇帝时刻坐拥山河的精神需求可以说,宏大的皇家园林,通过精巧宏伟的整体规划将南方私家园林“一勺代水,一拳代山”的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更大的尺度具有了皇族气派。

      2、 造景作用突出的建筑设置 清代的皇家园林,既充分吸取了前朝建筑的精华又在面对不同园林风格时适应不同的造景需求创造出全新的建筑排布形式清朝皇家园林的设计者们着力突出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强调形式美,使皇家园林中的建筑成为了表达皇家气派的一个重要载体皇家建筑本身普遍偏于恢弘大气但在建筑群落的组合上却随着园林风格的不同而时有变化在清代皇家园林中,建在山地、水边的建筑群多着重塑造竖向的空间组合,顺应地形起伏表达出连贯完整而又有高低错落的动而不乱的整体形象而在土地平旷的开阔地段则突出建筑的中心作用,使建筑充分显露出来以“点景”同时也给人以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的想象这些建筑语言在不同的园林中各有不同的应用在地处京畿身为“大内御苑”的西苑,这里的园林建筑就显得恢弘大气富丽堂皇;在颐和园中的建筑就显平易近人许多,除了万寿山中央建筑群采用恢弘的“大式”做法外,其余建筑归于简朴给人以淡雅轻松的感觉而在承德避暑山庄中,为了给来此消暑的皇帝一个远离京畿养性怡情的环境,同时也与周围的自然风光相和谐,避暑山庄中的建筑并没有刻意强调皇族气派,较之京城内的重重宫殿显得朴素淡雅,没有与周围的美丽风光“抢戏”,这也正投了康熙帝“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峰岚之势。

      的一份亲近自然的心境然而,作为皇帝的行宫,皇家园林的气派多少也必须要有体现,在处理意境与礼制的问题上,避暑山庄选择了将外围的外八庙做的雍容华贵,这样既不影响山庄内但淡雅朴素的格调又恰到好处的起到了标示的作用,好似一道与低贱庶民的分界线,告诉人们这里是皇帝的土地3、 寓意丰富的园林景观皇家园林除了供皇帝处理公务、外出巡玩以外还具有极其强烈的政治色彩和象征意味不论那一个朝代,人们都通过外在形式的塑造来表现皇权至高无上的概念在清代,高度的中央集权使得对皇权至上的表达在皇家园林中比比皆是例如,圆明园后湖的九岛环列象征“禹贡九州”,九州居中,冬眠的福海象征东海,西北角是园内最高的土山“紫碧山房”象征昆仑山这样看来整个圆明园就是一个古代世界版图的微缩,而这样一个“世界的版图”都置于一处皇家园林之中无不明确的宣示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的皇权口号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避暑山庄在布局上不仅通过人工建筑在山庄外侧布置环绕中心的外八庙来表达清王朝满、汉、蒙多民族统一的大帝国还通过运用固有地形地貌将山庄内的山地、平地、沼泽营造成西北的叠嶂群山,华北的往万里平原,江南的五里水乡,将全国的版图微缩于一园之中给置身其中的皇帝以实实在在的满足感。

      当然,除了通过各种形式赤裸裸的表达中央集权以外,清代皇家园林中也有对其他形象的模仿例如对神话中场景的模仿如“蓬莱三岛”“仙山琼阁”出自《山海经》,“梵天乐土”出自《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等以及对园中景观的诗意化描述如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中“青枫绿屿”点出了山庄夏季草木青葱的景象,“月色江声”取自《赤壁赋》中“月白风清”“江流有声”的意象描述山庄秋季天朗气清的自然风光4、 充分吸收南方私家园林特色的造园手段清王朝作为一个通过武装入侵而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并没有一味的排斥中原文化这一点同样体现在清代皇家园林在造园手法上学习效法中原造园师上,甚至直接将江南私家园林景观照搬到自己的皇家园林中南方私家园林在明代已经以其精湛的造园技巧和高雅的艺术格调成为了中国造园艺术上的一座高峰北方的统治者们欣赏并向往拥有这种高端的园林形式 首先是引进造园手法,皇家园林中开始出现常见于南方私家园林中的景观元素,例如水廊、游廊、亭桥、拱桥、舫、榭等同时在假山的堆叠上也学习南方园林的手法其次是引进江南园林中的景观,这一做法在承德避暑山庄中比比皆是比如山庄内的文津阁仿造的是宁波的天一阁,湖区的金山亭仿自镇江金山,芝径云堤仿造杭州西湖的苏堤,而狮子林就是将苏州狮子林搬到了承德。

      这些学习、仿造江南造园手法的做法通过工匠们因地制宜的改良不仅适应了北方皇家园林的整体氛围也为清代皇家园林丰富了景观增添了色彩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造园最多的朝代,随着康雍乾盛世皇家造园的热潮,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家园林也在这一时代达到了最高峰这个时代的工匠、造园大师甚至帝王都对皇家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他们留给了我们一笔巨大的艺术文化财富,给我们这些日后的造园者以借鉴和参考参考文献:  《中国园林艺术概观》 宗白华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5年《中国园林史》 任长泰 孟亚男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3年《皇家园林》 丁山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年《明清文人园林艺术》 张淑娴著 紫禁城出版社 2011年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