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社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
28页1第二单元 祖国我为你自豪主题一 新时代 新生活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新时代,新生活”由“举世公认的奇迹”“感受新生活”两个活动主题组成两个活动主题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愤图强,创造了不少举世公认的奇迹,逐步迈入了初步的小康社会,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巨大历史变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2.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取得的累累硕果,感受祖国的巨变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教学重点: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感受新时代新生活的气息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的图片、文字资料2.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学校的历史和发展变化,并写好调查笔记举世公认的奇迹教学过程: 2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小组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有关反映祖国伟大成就的图文资料,反映过去生产生活各方面的状况的图文资料2、谈谈自己的感受。
3、师小结:是啊,多么令人骄傲的时刻从 1949 年 10 月 1日新中国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我们中国人民从此走进了一个新时代,开始创造我们新的生活!(板书课题)二、课中体验 深化感悟师:缺衣少食、贫穷落后、饱受欺凌的日子已经成为了历史从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开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愤图强,建设祖国,创建了举世公认的伟大奇迹经济建设方面活动(一)、了解祖国的变化1、结合具体的背景事件,谈谈旧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2、师小结: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十分贫穷落后,这些东西都要从外国进口,进口货称为“洋货”,当时洋货充斥中国市场活动(二)、通过看“胜利油田海洋钻井”图,结合课前所搜集的材料重点谈谈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活动(三)、出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对比图,让学生观察,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图中数据的对比了解到工业的飞速发展活动(四)、出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要农业品产量对比图,让学生观察,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1、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提示文和相关图片、主题故事(“谁来养活中国”)以及学生熟悉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有关资料展开讨论。
2、师小结:通过对比,有力地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3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粮食生产方面,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使 13亿人民丰衣足食,这是新中国创作的伟大奇迹,也是我们深深为祖国自豪的原因活动(五)、交流:1、你还知道哪些产品的产量也是位居世界第一?介绍位于前列的有:原子弹、洲际弹导导弹、各式各样的卫星、返回式卫星、战略潜射核潜艇,中华神盾 170 战舰,歼-10 战机,载人飞船、高速计算机、杂交水稻、高能物理粒子加速器、核电站、三峡工程,龙芯、基因研测、三十万吨货轮;钢产量第一、煤产量第一、水泥产量第一、棉花、油菜籽、肉类、蛋类产量第一等,外汇储备 3600 亿美元;家用电器早已遍地都是2、现在的生活有哪些优越性?(文化建设方面)师:在旧中国,,对很多人来说,上学读书只是一个永远实现不了的梦想现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教育和社会文化程度明显提高1)、过去的教育教育状况,出示搜集的图片2)、现在的教育状况讨论出示搜集的图片幼儿园 小学 中学 大学(3)、其他的教育、文化出示搜集的图片老年大学 特殊教育中心 中国国家大剧院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3、师小结:经济的腾飞,推动了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
充分展示了我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化程度的显著提高,这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累累硕果三、课后践行 内化感悟1、以小组为单位,到附近的学校调查 20 年前、50 年前和社会主义事业和平推进的今天,学校各是什么样子,整理调查结果,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把自己调查到的结果,以图片展、手抄报、故事吧等形式4展示出来,并同学间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老教师等共同参与板书设计: 举世公认的奇迹经济方面:工农业产品对比文化方面:教育、文化的发展对比创造——伟大奇迹感受新生活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从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从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教学难点: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51.组织学生收集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图片(能反映家乡面貌的变化或反映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组织学生向社区老人、村(居)委会干部了解家乡的过去,并做好记录教学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播放诗歌录音或朗诵《祖国啊,我为你自豪》,导入新课2、师:20 世纪 70 年代的“四大件”是指什么?20 世纪 90 年代“四大件”是指什么?看书中图片,学生自己填写。
3、出示从“四大件”到“万元户”的有关资料,让学生阅读你知道如今的“四大件”是什么吗?4、师:如今,中国人民吃饱了、穿暖了,正逐步迈入世代梦想的小康社会不信,我们一起去找找看,我们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呢!(板书课题)二、课中体验 深化感悟活动(一)、物质层面的变化1、学生交流:过去的衣着与现在的衣着2、小组讨论:过去吃的饭菜与现在的对比3、讨论交流:交通工具的变化、住房的变化活动(二)、精神层面的变化1、讨论交流:青少年参加少年宫活动、成年人业余时间学习、火爆的假日旅游等活动2、这些活动说明了什么?活动(三)、欣赏录音《听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教师小结: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物质建设方面的、有精神生活方面的,生活中的新鲜事变多了,吃要讲究营养、热量;穿衣追求时尚、美观;住要住得宽敞、舒适;行则要求安全、快速;用要满足省时、方便、高档……6活动(四)、畅谈感受1、教师:看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家乡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你有什么感想?2、学生自由谈感想学生 1:看到家乡的变化,我非常高兴,也很欣慰学生 2:我感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中,应该更加珍惜,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的明天。
学生 3:在我的外婆家,虽然路还是不平的土路,晚上还是那么黑,机器也不像别的地方那么多,但我相信,这一切都会改变的三、课后践行 内化感悟1、生活中,你和家人、朋友们还会参加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2、调查在你生活的区域有那些社会文化团体?板书设计: 感受新生活衣 食 住 行 乐主题二 春天的故事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7“春天的故事”由“小渔村的变迁”“高峡出平湖”两个内容组成,这个主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知道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切地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繁荣和美好教学目标:1.知道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引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知道邓小平引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教学难点: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图片、文字资料小渔村的变迁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谈话导入: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大家一定都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那么这首歌曲讲述的是哪位人物的故事呢?对,这首歌曲讲述的是邓小平爷爷的故事。
歌曲中有句歌词是这样写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下了一个圈那么邓爷爷为什么要画下这一个圈呢?学生讨论交流师:原来,邓爷爷画下这个圈代表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进行8了二、课中体验 深化感悟(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小渔村的变化1.小渔村的地理位置(结合地图)在广东省南部的珠江口东侧邓爷爷在南海边画下的这个圈,就是深圳2.今昔对比(过去的荒凉,现在的现代化城市的繁荣昔:二十几年前,总面积不到 3 平方千米,人口不足 3 万,十分偏僻,十分荒凉今: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占地面积达 2020 平方千米,街道宽阔,高楼林立,人群川流不息,霓虹灯绚丽夺目,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3.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港口”和“试验田”到 2002 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 504.25 万,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5561 美元,深圳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是一座“一夜崛起之城”思考:这个地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学生讨论交流:总结:深圳的发展靠的就是优越的地理位置——海上运输发达和国家给予的特殊经济发展政策4.学生分类整理所搜集的关于深圳的照片、图片,并向小组同学汇报,以加深对深圳特区的了解,直观感受这座现代化城市的繁荣。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简单介绍《春天的故事》创作背景1992 年春天,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加快改9革开放的步伐的主张,在重要历史关头又一次为全党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胆子要更大一点,思想更解放一点,步子更快一点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2)补充邓小平的事迹资料,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将学生、教师搜集的资料一一展示,将重要的展示在黑板上,在总设计师的指导下,经济特区迅速发展起来2、迅猛发展的经济特区(1)特区的迅速崛起离不开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像深圳这样的经济特区,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建立了 5 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2)结合教科书图片、文字资料逐一介绍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经济特区3)引导生讨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沿海城市为什么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学生各抒已见4)师小结:这些城市都位于沿海地区,有便利的运输条件,有了更好的经济发展政策,这些地区成为我国最先发展起来的城市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阅读教材 32 页地图:1.1984 年,党和政府决定开放了 14 个沿海城市,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2.了解我国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境开放城镇、沿长江开放港口城市。
P323.交流讨论:我国对外开放的区域逐步扩大并带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的事例三、课后践行 内化感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到过或了解的经济特区的风貌,以增强对特区发展的了解,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10板书设计: 小渔村的变迁深圳 ——“窗口”“试验田”邓小平—— 沿海五大经济特区 ——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全国经济迅猛发展高峡出平湖教学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查“三峡工程”的有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2.了解“三峡工程”是“世界之最”的资料,组织学生采用展示,汇报等方式交流资料:二、课中体验 深化感悟(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1.教师:1956 年,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时写了这样一首词: 水调歌头 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2.教师:词句中的“高峡出平湖”勾画出了三峡工程的宏伟蓝图板书课题) 3.教师:课前,老师请大家查找了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现在说说你的收获吧。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活动一:三峡工程知多少111.集体交流查找到的资料 2.教师:没错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