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语名句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75541931
  • 上传时间:2024-0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21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语名句: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原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 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张(1)学干禄(2),子曰:“多闻阙(3)疑(4),慎言其余,则 寡尤(5);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 其中矣注释】(1)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生于公元前 503年,比孔子 小48岁,孔子的学生2)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 求取官职3)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4)疑:怀疑5)寡尤:寡,少的意思尤,过错解释翻译】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 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 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 其余有握的, 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子张是孔子的弟子郑康成批注里讲,他是姓颛孙,名师, 字子张『学干禄』这个干,就是求的意思 ;禄,就是禄位,也就 是从事政治得到禄位子张想学这个,想学如何从事政治以下 夫子的回答,『子日』,这是孔子教子张求禄之道, 说『多闻阙疑』 这四个字,邢禺的注疏说,多闻就是博学,学无止境。

      虽然是博 学,仍然有不完全了解的事情,这就叫疑,有疑、有疑惑刘宝 楠的《论语正义》里面,这个阙当空字讲,就是把疑空出来就 是有疑惑,可以先存着,存疑,不要急于妄加论断,这叫阙疑, 所以阙疑就是存疑的意思,那么这是一种讲法下面我们看朱子 的解释,会有另外一种讲法,我们待会会讲到这个『慎言其余,则寡尤』,包咸的批注说,「尤,过也其 余不疑,犹慎言之,则少过」在多闻博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 遇到有疑惑的事情,那么我们就可以存疑所以古德讲,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这是未来开悟的因,遇到一个缘猛然 醒悟,这疑就破了,这叫开悟对于没有疑惑的,真正已经明了 了,这是属于其余的部分,其余的是不疑对于没有疑惑的部分, 我们还要慎言之,也就是说话恰到好处对自己所知的不能够故 意炫耀,也不能够多说,就变成强不知以为知了多说话,不能 慎言,就难免有失,这就有尤,尤就是过失,所以慎言就能够少 过失这是讲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的意思底下讲到『多见阙殆』,包咸《批注》说,殆是危的意思,就 是危而不安,心不安这个不安也是因为有疑惑,多见就是见得 很多,对所见的事情,有可疑之处,就有疑惑,这叫做有心不安,心不安就不敢行,这个是慎行。

      一直到疑惑都解决了,疑虑都没 有了,我们才能安心去行,这是讲到「多见阙殆」 『慎行其余,则寡悔』,这个其余就对没有疑惑的这部分来讲, 我们心能安的这部分对于这部分没有疑惑,能安心去行的事情, 我们也要慎行谨慎的去行,不能够骄慢,不能够放逸随便行 是以中道而行,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这叫慎行对于自己有 疑虑,心不安的事,我们不行,不去做对于没有疑惑的,安心 能做的事情,我们还要谨慎的去做,这样就寡悔,就很少后悔的 事情这是教我们慎言、慎行然后底下讲,『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言语少过失, 寡就是少言语少过失,行事少后悔,没有什么做错的事,就没 有后悔那么禄位即在其中了,也就是说,这时候你就可以办政 事了这是雪公老人在《论语讲要》里给我们所说的说法,这是 平易而踏实,让我们知道如何去做,关键在于慎言、慎行朱子他的解释,他引吕氏,就是吕大临,他是程颐的弟子, 属于程门四先生,跟游酢、杨时、谢良佐合称程门四先生,就是 程颍、程颐的大弟子他精通六经,而且尤精通于礼,也是宋朝 的大儒朱子引述他的话讲,「吕氏日:『疑者所未信,殆者所未 安』」「多闻阙疑」,这个疑是讲还没有信的这一部分,这就是属 于有疑。

      有疑就是未信,信了就没有疑 「殆者」,殆是讲未安,这是心未安,心里拿不定主意这是对于所做的事,拿不定主意 那拿不定主意,就别做没有信的,你觉得这个事情,可能是有 疑点,还没弄清楚,那你就先别说,所以这就是慎言、慎行依他的这个解释,「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就是说我们多闻 博学,如果有疑虑的这些内容,不足信的,还未生信的,我们先 不说,先考证之后再说考证了的部分,我们已经没有疑虑的, 可以令人足以生信心的,我们才慎而言之,就是慎言其余那部分, 其余是没有疑虑的那部分「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就是我们见 得很多,对于很多的事情,如果我们心里有疑惑,心不安,拿不 定主意,先别做所做的是其余的部分,其余是没有疑虑,能拿 定主意,决定了的事情,我们才去谨慎的去做那么朱子讲,这 是选择所说、所行的这些事情,要非常的精思熟虑,你自然就少 过失程子解释说,朱子也引用程子的话, 「程子曰:『尤,罪自外至者也悔,理自内出者也』Jo寡尤寡悔,这个尤是讲过失、罪 过,罪过是什么?从外头来的,这叫罪过譬如说你说错话、做错 事,人家看到,表现在外面了,这属于罪过悔是讲内心的,跟 理不能相应,就是我们讲的,自己违背了天理,受良心责备,这 是悔,从里头出来。

      朱子对这段话的评说,他讲到「愚谓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 殆者择之精,慎言行者守之约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至之 辞言此以救子张之失而进之也」愚谓就是朱子自己谦辞,说这 是我认为「多闻见者」,多闻多见是什么意思?博学,学得很广博, 见闻丰富「阙疑殆者择之精」,这个阙疑殆,阙疑阙殆,刚才我 们也解释了对于那些有疑虑的话,我们不说;对于我们有心不安 的事,拿不定主意的事,我们不做,这是在选择来讲,选择上非 常谨慎精是讲精思熟虑,那么你就避免了过失 「慎言行」,这是讲到要说话,说的都是你很有把握的,没有疑虑的话所行的一定是你拿定了主意,有把握的事情你才去做,这是慎言行,还 得慎、谨慎,这是「守之约」,约是简约,就是没有那些多余的话, 没有做多余的事这里讲「禄在其中」,在其中是什么意思?就是不求而自至, 就这个意思所以禄位,我们现在讲官位、富贵,要不要有心去 求?孔子这里说不需要,不求而自至所以我们细细去体会「禄在 其中矣」这句话,我们就能够体会得,真的不用有心去求禄位 你真正能做到夫子这里讲到的德行, 你能慎言行,你能寡尤寡悔, 少过失,少后悔,你自然就有禄位了那么说这话对子张来说, 也肯定是对治他的毛病。

      那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有没有子张的毛 病?大概也有子张什么毛病?有一点急功近利,大概他想学得到 禄位,求禄,想得到功名富贵的话,不能急功近利孔子告诉他, 你自己好好修身,你能慎言行,你还怕没有禄位 ?这是帮助他改正 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毛病你要成大事,必须要有大德圣人求功名富贵,这个求不是为自己求,是因为有这样的禄 位,有这样的机会帮助天下苍生如果为自己求,这私心,自私 自利,那难免就会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求得的是命,命中有, 就有;命中没有,求不来那我不为自己求,为一切大众去求,我 真有德行学问,我能帮助众生那要不要有心去求 ?其实也不必如果众生有福,你自然有机会出来;众生没有这个福分,感应不了 圣贤出世那么你大可学孔子一样,从吾所好,你自己干你自己 喜欢的事就好了完全把名闻利养,从心里洗除得干干净净孔 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什么叫不义?不义是自利, 就是不义,自私自利义和利,这是相对的,你要求利,那义就 没有,求自利,就显得不义所以孔子他也在周游列国的时候, 也担任官职,也希望诸侯任用他,他可以为百姓服务可是他这 个求不是为自己,早把自己的功名富贵放下了朱子又引程子的话讲,「程子曰:『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 行能谨,得禄之道也。

      子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 为利禄动,若颜闵则无此问矣或疑如此亦有不得禄者,孔子盖 曰耕也馁在其中,惟理可为者为之而已矣』Jo程子的话讲,「修天 爵则人爵至」,这个天爵跟人爵是出自于《孟子•告子上》篇孟 子说,「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 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 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 亦必亡而已矣」这个话讲得太好了,说我们要求爵位,你要知道 爵位有两种,一种叫天爵,一种叫人爵,天授予你的爵位和人授 予你的爵位,这两个不同什么叫天爵?你能够有仁义忠信的德行,你能乐善不倦,就是 助人为乐,断恶修善没有疲倦,这个德行是天爵,天尊敬你公 卿大夫叫人爵,这人授予你的爵位、官位古人,他是修其天爵, 修他的德行,自然就有人爵授予给他,有其德就有其位人家看 到他这么高的德行,无不钦佩尊重,所以推举他出来当官,他就 能够真正为民服务那么现在的人?孟子说现在人,那是讲到战国时代的人战国 时代距离我们二千多年,那时候人心还是比较纯朴,现在人更是 如此,远不如那时候的人,怎么样 ?「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

      那时候的人还算不错了,他的目标是得到人 爵,得到公卿大夫的这些官位,功名富贵,所以他来修自己的德知道什么?有德者,才有其禄位这样也算不错了,他明白因果, 明白什么?你修善才有善报所以他为了要人爵,他也去修他的天 爵,修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现代人?就要人爵,天爵都不要了用贿赂的手段去买官位,你看这个,为了人爵把天爵丢掉实际上能不能得到 ?能得到还是你命中该有的本来就有这个因果,你不用那种卑鄙手段得到,也能得到,但是你失去的是天爵,那真是太愚痴天爵失去了, 人爵也会失去,我们的德行要是没有了,禄位也跟着消亡所以古人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所以求福避祸的道理,要知道唯有断恶修善,也就是孟子说的修其天爵孟子批评现在人,为了人爵才修天爵,如果没有人爵,他就 不想修天爵那么得到人爵,他满足了,他也就不再修天爵,把 天爵给遗弃掉,也就是不再讲仁义忠信,为善的动力没有了,这 是大疑惑最终天爵失去了,人爵也消亡,这叫双失如果能修 天爵者,人爵自然得到,这叫双得所以程子是引孟子的这个话来讲, 「修天爵则人爵至」,你真正修德行善,你必有禄位,你就有这个福,你的禄位是你的福福得修,不修哪来的福?所以讲福德,福是建立在德的基础上。

      「君 子言行能谨」,就是孔子讲的慎言慎行,这是得禄位之道,得禄位 的方法在这里这里程子讲到的「得禄之道」,他还有一个心要得 禄位,这是落到孟子讲的第二个层次的人,是什么 ?修其天爵以要 人爵的人心目中还有人爵,还有功名富贵,然后去修天爵,能 够言行谨慎,这个能得到禄位能不能得到 ?能得到,因为有其因 必有其果,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种善因得善果,但是这落到第二 层次了,为什么?心中还有禄位的念头子张就有,子张他想跟孔子学怎么样求得禄位,所以孔子把 这个道理告诉他,这是什么?随机说法,既然你喜欢这个,我就告 诉你怎么得到,你只要如理如法的求,能求得到正所谓「命自 我作,福自己求」,但是你求,一定要如理如法不如理不如法, 你是妄求,求不到明朝的《了凡四训》就说明这个道理,说得 太清楚了了凡先生他就是要求福求禄,命中无子,他求儿子 ;命中无功名,他求功名,求不求得到 ?求得到,他成功了,怎么求 ? 就是断恶修善把命里头无福、无禄、无子的相给洗刷掉,你就 有福、有禄、有子了这里讲到的「立命之学」,非常值得我们学 习,真正能帮助世间人离苦得乐,所谓有求必得那么子张想要求,孔子把他的心定下来了首先不能够妄求, 不能够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所以告诉他慎言、慎行,这才是求 禄位之道。

      但心中不能为利禄所动,虽然你想求,你要被它转了, 你求不到你得真正修那个因,才能得那个果所以要如理如法 求如果是颜回、闵子骞,这是孔门弟子里面德行第一的,他们 有没有会提出这种问题?没有,绝对不会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