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ppt
22页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人体解剖学的起源 人体解剖在近代中国的兴起是西医学植根于中国的重要标志,也是西医学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体解剖在近代中国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艰难的过程 鸦片战争前后,西医学开始传入中国作为西医学的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也开始传入中国1900年以前,尸体解剖由外国人实施,可供解剖的尸体极少1900年以后,中国人开始介绍西医解剖学,以丁福保最为系统 另外,也有以动物尸体解剖来向国人作解剖启蒙的1909年,江西教育总会公立图书品物陈列馆为一头病犬当众开刀治疗,向众人讲解狗的生理结构,以期通过此举让人们从侧面来了解人体生理结构,同时也向国人灌输解剖学知识,可谓用心良苦执刀者却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医士即使这样,消息传出,轰动一时,“绅商学界到者四百余人。
有识之士丁福保意识到纸上谈兵的局限性,呼吁“不但研究解剖之理论,并宜施诸实行焉是非法部专家案奏准,以后凡囚尸无家族请收者,一律听候地方官立医学堂医院请领解剖不可一部由国家制订的解剖规则的颁布被提到日程上来 1912年11月22日,北京医学专科学校校长汤尔和上书教育部,要求提出法案准予实行解剖在其直接推动下,1913年11月22日,内务部颁布了解剖条例,它是作为内务部第51号部令被庄严颁布的这是解剖史上的大事,学者欢呼雀跃,西医前辈伍连德称“殊为我国医界前途喜也 解剖条例共有五条,规定了可供解剖的四种尸体其中第一条曰:“医士对于病死体,得剖视其患部,研究病源,但须得该死体亲属之同意并呈明地方官,始得执行 由于解剖条例太简单,1914年4月22日,内务部又颁布了《解剖规则施行细则》第一条曰:“凡国立公立及教育部认可各医校,及地方病院经行政官厅认为组织完全,确著成效者,其医生皆得在该校,该院内执行解剖全文开头既规定了可执行解剖的医学院范围,比解剖条例严格、完备下面几条重点规定向司法机关领取尸体的手续,及对解剖过的尸体的处理办法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1929年5月13日,内政部颁布了第二个解剖尸体规则。
全文共13条,第一条仍是规定可执行解剖的医学校范围,对“愿供学术研究,以遗嘱付解剖之尸体”的规定,仍须得其亲属之同意,并呈请该管地方行政官署,这与第一个解剖规则一致,只是稍有进步,“地方官署接收前项呈请,须于十二小时内处理之 1933年,又颁布了《卫生署修正解剖尸体规则草案》和《修正解剖尸体规则》,使第二个尸体解剖规则更完善、更周密,其中规定所有尸体解剖都必须报告官署,解剖报告呈上六小时后,即可解剖 近代两个尸体解剖规则,在保全尸首风气盛行、不重解剖的中国的颁布,无疑有深远的意义它表明尸体解剖作为一项医学实践活动,开始得到官方承认和保护,为中国西医学特别是解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颁布本身是对封建伦理观念的一次大挑战,对改变人们的旧观念,接受西方科学知识,是一个强烈的刺激 安德烈·维萨里 (Andreas Vesaliua) 是著名的医生和解剖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维萨里与哥白尼齐名,是科学革命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1514年(甲戌年)12月31日维萨里生于布鲁塞尔的一个医学世家他的曾祖、祖父、父亲都是宫廷御医,家中收藏了大量有关医学方面的书籍维萨里幼年时代就喜欢读这些书,从这些书中他受到许多启发,并立下了当一个医生的志向。
丁福保,(1874(甲戌年)~1952(壬辰年))近代藏书家、书目专家字仲祜,号畴居士,一号济阳破衲江苏无锡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次年考取秀才,后随华蘅芳学数学,编撰了《算学书目提要》又鉴于身体多病,改习医学,创办丁氏医院、医学书局,先后编译出版了近80种国内外医学书籍,合称《丁氏医学丛书》人类解剖学的发展 “解剖”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为“用刀剖割、以观察生物体形态结构”之意可见,它是一种方法,运用该法研究生物体,便有了“解剖学”,如若专属研究人体,又叫人体解剖学其实,这三个概念的出现过程就是今天人体解剖学的演变历史一、史前解剖学(蒙昧解剖学)阶段 由于缺乏文字或可识别或统一的文字,对这一阶段的解剖学认识多停留在祭祀、屠宰动物、制备食物、打猎和战争负伤等生产生活条件下旧石器时代猎人在将动物加工成肉块时对一些结构(心脏等)有了认识,后精确地将之以图画的形式记录在洞穴壁上,日后可瞄准杀伤从而猎物关于古代中国和埃及的尸体(木乃伊)防腐技术,今天依然是一个谜公元前1500-2000年,曾在对地中海繁荣一时的克里特岛文化古迹的发掘整理中,发现了一些具有人体形象的雕刻,在复制模型中呈现出人体精确性,这必须具有一定的解剖学知识才能做到。
可见,这一阶段所得的解剖学知识和应拥有的解剖学资源可能是不匹配的,关于解剖学的认识也只能是零散、杂乱的,是不完全的二、古代解剖学(朴素解剖学)阶段 由于文字的出现,学者们同意解剖学史从中国的战国时代(相当于西方的古希腊时代)开始的观点这一阶段历时长久,根据解剖学思想发展变化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文字记载、思辨时期 (二)系统化时期 (三) 伟大复兴时期 (一)文字记载、思辨时期 《黄帝内经》中指出:“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于此,即见有“解剖”二字的记载该书还提到: “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皆有大数”可见那时古人已观察测量过脏、腑及脉管的长度等另外对身体脏、腑等也有较详细地描述很多名称仍为现代人体解剖学所沿用很多数据,如食管的长度,经过折算核对,发现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记载相似这说明我国古代已有解剖学的研究历史,也可能是最早的有文字记载(二) 系统化时期 这个时期,我国的解剖学发展表现为:汉代的华佗(约145-208年)不但擅长医术,对人体结构也有所了解;晋代的孙思邈也进行过人体研究;1026年 王惟一铸造铜人0 精刻经络的穴位,开创了历史上人体模型制造的先河。
南宋人宋慈(约1247年,著有《洗冤录》一书,详细记载了全身各部骨骼的名称、数目、形状,并附有检骨图!两宋时期,曾有尸体解剖的记载和《五脏六腑》、《存真图》的绘制"与西方同一时期比较,我国的解剖学研究,由于长期受封建社会制度和儒家思想的束缚,轻视科学技术,缺乏实证研究,未能得到较大发展,解剖学始终融合在传统医学之中,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至少不属于国人的解剖学著作,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事(三) 伟大复兴时期 我国清代王清任(1768-1831年)曾亲去坟地,连续十余日剖视童尸约30余具,对古书记载作了许多修正和补充:“肺两叶大面向背,⋯⋯下有小片向胸,肺管下分为两叉,入肺两叶⋯⋯”此外,他对脑有独到的看法:“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于脑,⋯听之声归于脑”;“两目即脑汁所生,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这些论述基本符合现代医学知识,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三、近代解剖学(科学解剖学)阶段 从鸦片战争开始直至新中国建立1840Schleiden和Schwann创建了细胞学说1858 年Virchow发现了细胞分裂,提出了细胞来自细胞的理论,从而逐步建立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
特别是1859 年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对解剖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为探索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发展规律打下了理论基础但这一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三大发现之一的进化学说,却没有立刻被西方生物学界所接受,而在俄国有了较快的传播当时扎果尔斯基(1764-1846) 就开始研究结构的异常与变异,提出机能决定形态的见解,并开始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理解人体列斯加夫特(1837-1909)一生致力于研究人体结构与机能之间的关系,著有《理论解剖学基础》一书 我国近代解剖学的建立,约始于清末甲午战争后随着西医的传入,开始建立医学院校和医院,开设了解剖学课程,建立了一支由中国人自己组成的人体解剖学的教师队伍至二十世纪初,译著逐渐增多,在医学教育中,解剖学定为医学必修课解剖实习工作,也开始于本世纪初,解剖人的尸体只限于医学院校和法医检查解剖工作者及师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多数由外国教师担任;解放前,国人任教者为数不多,未能占主要成分,到1947 年仅80 余人,老一辈的解剖学家马文照、张荈、鲍鉴清等曾对解剖学、组织学、神经解剖学和人类学等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不断问世,至十九世纪末,解剖学形成了一些分支学科,如外科解剖学、X 线解剖学、病理解剖学、临床应用解剖学、成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和表面解剖学等不一而足。
并逐步发展成为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实验形态学等综合性现代形态学科四、现代解剖学(飞速发展的解剖学)阶段 现代解剖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和方法的进步日益密切,1932年M.Knoll和F.Ruska发明了透射电子显微镜,1935年发明了扫描电子显微镜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镜已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使对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成为可能超高压电镜更能观察与研究生物高分子,如蛋白质分子分析电镜更可分析晶体结构与元素,使形态学研究进入到分子水平小结 建国前我国的解剖学工作者不足百人,建国后,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解剖学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现在已发展成为一支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为一体,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学位点整体覆盖,人才济济,形成了人数众多、水平较高的一支学术队伍不但解剖学工作者的队伍成十倍地增加,且已有了成套的教学设备、标本、模型和图谱等,还编写了不同系列(医学、药学、体育等)的解剖学教材,改进了科研条件,更新了科研设备,出现了人体解剖学的网络教学和多种课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的研究、神经解剖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神经培养、神经生物学等方面均已达到相当的水平。
在大体解剖学方面已初步完成了反映国人形态结构特征的体质调查的历史使命,在应用解剖学、显微外科解剖学、断面解剖学、运动解剖学以及结合生物力学等进行形态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在广大的解剖学工作者正在为提高我国解剖学水平而努力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