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doc
9页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心县兴隆乡中心学校李彦珍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论文摘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推动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 结合新课程改革谈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2、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3、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二、 新课程理念下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 1、转变思想观念2、教师主动走近学生,密切师生情感3、改革课堂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4、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个别学生与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5、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6、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师生的关系如何而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更易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轻松愉快的实现教育目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理念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一、新课程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在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要毫不犹豫地抛弃师道尊严,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灵负担由此可见,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我们班有个后进生杨森,父母离异,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不喜欢读书,喜欢跟社会青年在一起混,别人偷鸡摸狗,他负责望风班上没人瞧得起他,“浑身都是毛病”,但我还是发现了他的一处优点:爱干净马老师,让杨森同学担任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怎么样?”我对班主任马成梅老师说马老师同意了杨森干得浑身是劲,同学们刮目相看。
我发现杨森自个儿调皮捣蛋,但挺喜欢管管别人,又建议让他当上了纪律委员,杨森更是前后判若两人,过去总要晃荡到老师上讲台时才摇摇摆摆进教室,如今第一个进课堂,监督课堂纪律有板有眼上学期末,杨森被评为“班级进步最快奖”,我特地把奖状和奖品送到他家里,他的爷爷奶奶热泪盈眶:“从来没想到他还能得奖!以前老师来家里,都是来告状的!”杨森说在李老师那里,他第一次尝到了被尊重的感觉,我要好好学习报答他所以,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和谐的关系,以真心的关爱去感化他,让其从思想上先改变,从而得到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提高三)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面对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信息的海洋,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韩愈提出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得到了有力的例证,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固然在专业知识上比学生精深,但在知识的广度上可能还有所不及面对每个学生,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相理解、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的关系教师应该抱有谦虚的态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教学不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
二、新课程理念下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 (一)转变思想观念,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出发点人的行为总是由思想观念支配,有怎样的教育教学观念就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方式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民主的思想观念,确立培养现代人意识,并积极地把这种思想观念和意识贯穿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们总是受“先入为主”思想意识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一些不正确的心态、做法引入到教育实际,从而影响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克服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倡导和创新教育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1、要防止和克服教师高高在上、脱离学生,摆出一副先生的面孔,让学生怕老师,显示老师高学生一等,无视学生等心态树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地位和真理面前平等的思想意识,要明白教师和学生作为自然人具有同样的属性,教师有自尊心,学生同样有自尊心,学生作为普通人也需要得到尊重2、要防止和克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学习围着教学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或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习服从于教学等心态要倡导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
要明白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平等合作3、要防止和克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知识的灌输为中心,把学生当“容器”;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事事过问,事事亲为,或不允许学生违背自己的意愿,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轨道前进等心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特别是教学设备不足的农村中小学,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同时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早晚读,教师常去组织集体朗读;40分钟内讲满,40分钟外还要“多嘴”;自习课也得跟,也要讲总之,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义务在教师的“筹划一切,包办代替”中变成一句空话要知道,这表面上似是关心备至,可实质上是教师将学生的义务变成教师自己的义务稍有一定教育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可是近些年,社会迅速变化,教材不断翻新,学生知识的获取渠道多样化,课堂一些教学却还停留在“教材加参考书,黑板加粉笔”的旧模式上,已是很落后了在这时代背景下,教师唯教材教参是从,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无论如何都是难免死气沉沉,这样,学生难免对学习失去兴趣 4、要防止和克服“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对学生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把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学习成绩简单的转化成一个分数,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教育等心态。
要提倡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借闪光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这个闪光点成为他今后生活和发展的支撑点二)教师主动走近学生,密切师生情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切入点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走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实行一种心心相印的教育那种上课来,下课走,完不成任务怪学生,学得不好埋怨学生;那种教师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发号施令,根本不考虑学生的需要;那种学生受老师管制,动辄训斥、责骂、盘问、追查,盛气凌人,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那种照着教科书、参考书备课,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设计教案,从不与学生谈心的教师,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密切的情感关系的1、教师要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早晨与学生亲热地互相问好,与学生一起打扫班级和环境区的卫生,与学生一起做广播操课间与学生一起聊天、一起谈心,一起娱乐放学时到教室与学生道别,如能同路,与学生一起回家只要教师心中拥有学生,就一定能创造机会和学生相处在一起,打成一片2、教师要用心走近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意识,与学生平等相处,以朋友相处,以心相交,师生之间,心心相印。
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要给予最大的、最多的爱心,不讨厌,不鄙弃他教师要对学生要面带微笑,因为教师的微笑是学生最大的快乐3、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4、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的 “自然人”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想,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有自己的选择作为教师,要容忍学生想法的存在,应该鼓励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真实想法,努力让学生的需求与教学内容达成一致而不能死守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旧有观念不放三)改革课堂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给学生创设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思考交流的时间,有活动训练的时间,有探索发现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1、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教学模式,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解决一个个自主发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的创新演练,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的自主权,鼓励学生发表有独特的、有想象力的、有个人见解的见解2、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新课程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等于获得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要变重教为重学,变被动为主动,变知识获得为知识获取3、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种渴求,是教师利用的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4、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有实力才有自信班上几十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要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