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pdf
6页1 / 6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 _ 姓名: _ 时间: _ 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夯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下面句子中的“之”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是()A.歆辄难之 B.默而识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友人惭,下车引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俱乘船避难 _ 幸尚宽 _ 纳其自托 _ 遂携拯如初 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4用原文回答问题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_ 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_ 5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_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题目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1解释加点的词我欲之楚(_ )将奚为北面(_ )吾马良(_)此数者愈善(_)2翻译马虽良 , 此非楚之路也 . _ 此数者愈善 , 而离楚愈远耳 . 2 / 6 _ 3成语( _ )出自本文 , 比喻( _ )。
4此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 3. 快乐阅读外科医(明)江盈科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镞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裨将曰:“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注释)裨将:副将膜内:肌肉内延使治:请他来治疗请谢:请求给予酬劳簇在膜内者须亟治:箭头留在肌肉里面这才是最急需治疗的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自称善外科( _ )(2)延使治( _ )(3)不意并责我( 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_ 3文中体现他爱钱的一句是:_ 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_ 5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5. 文言文阅读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之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日: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3 / 6 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选自左传(注释)子罕 : 人名或: 有人玉人 : 雕琢玉器的工匠宝: 指珍贵的东西敢: 表敬辞尔: 你若以与我 : 如果把它给我人: 各人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1)子罕弗受弗:_ (2)故敢献故:_ (3)若以与我若:_ (4)皆丧宝也丧:_ 2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文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3你觉得子罕是一个 _ 6.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习题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_ (2)_ (3)_ (4)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_ (2)_ 3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 4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 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4 / 6 _ 7. 文言文阅读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节选自为学)(注释)鄙:边远的地方去:距离顾:难道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吾欲之南海 _ 越明年 _ 2翻译句子:子何恃而往?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4读了这段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 8.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弈秋,通国之 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惟弈秋 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按原文填空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通国: _ 诲:_ 弈:_ 俱:_ 其:_ 3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故事,采用对比手法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学习态度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B.可以用成语概括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一个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一个一心二用、心不在焉因此学习结果是“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C.文中有一个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这个设问句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9. 阅读理解学弈5 / 6 弈秋,通国之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鹤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为是其智弗若与?曰:1请按原文填空2朗读下面的句子时,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朗读停顿是()A.使/ 弈秋/ 诲/ 二人弈B.使弈秋 / 诲二人弈C.使/ 弈秋诲 / 二人弈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使弈秋诲二人弈诲:_ 弈:_ (2)一人虽听之之:_ (3)思援弓缴而射之援:_ 4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呢?_ 10. 文言文阅读翠鸟移巢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 _)爱之,恐坠,稍下作巢(_ )2翻译下列的句子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3从文章看,翠鸟爱孩子的结果是被人偷走了小鸟,由此可知,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 _ 11. 课外阅读 昔者, 有馈鱼于郑相者 , 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 “子嗜鱼 , 何故不受?”对曰 : “吾以嗜鱼 , 故不受鱼受鱼失禄 , 无以食鱼不受得禄 , 终身食鱼注释: 郑相 : 郑国的宰相或 : 有人子 : 您, 对人的尊称对 : 回答禄 : 做官的俸禄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 昔者:_ (2) 何故不受 :_ (3) 吾以嗜鱼 :_ 2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请给这篇小古文拟个题目, 写在文前的横线上4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 ) _ 6 / 6 12. 读文言文伯牙鼓琴,按照要求做各题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原文2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_ 3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_ 1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谖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注)少时:小时候诵:背诵辍(chu)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谖( xu n):遗忘,忘记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其母方织 _ 其母引刀裂其织 _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何为中止?_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3孟母通过 _这件事,告诉孟子 _这个道理14. 阅读与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使弈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把选文内容补充完整2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通国: _ 弗若: _ 然:_ 3学下棋的两个人有着怎样不同的表现?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