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细胞--肌肉收缩.ppt

19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13490555
  • 上传时间:2019-11-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22M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根据形态学特点,可将肌细胞分为横纹肌(包括骨骼肌和心肌)和平滑肌根据其功能又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骨骼肌是随意肌,每条肌纤维(肌细胞)都有神经控制其舒缩活动神经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给肌细胞,才能引起肌肉的兴奋和收缩一、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N)—肌肉(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1、N-M接头的结构 接头前膜:囊泡内含 ACh,并以囊泡为单位释放ACh(称量子释放) 接头间隙:约50-60nm 接头后膜:又称终板膜存在ACh受体(N2受体),能与ACh发生特异性结合无电压门控性钠通道接头间隙,2.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 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3.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征 (1)是电-化学-电的过程 N末梢AP→ACh+受体→EPP→肌膜AP (2)具1对1的关系 ①接头前膜传来一个AP,便能引起肌细胞兴奋和收缩一次(因每次ACh释放的量,产生的EPP是引起肌膜AP所需阈值的3-4倍)。

      ②神经末梢的一次AP只能引起一次肌细胞兴奋和收缩(因终板膜上含有丰富的胆碱酯酶,能迅速水解ACh) (3)单向传递 (4)时间延搁 (5)传递过程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2.肌小节 是肌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明带+暗带+1/2明带 = 2条Z线间的区域,1.肌管系统 横管系统:T管(肌膜内凹而成肌膜AP沿T管传导) 纵管系统:L管(也称肌浆网肌节两端的L管称终池,富含Ca2+) 三联管:T管+终池×2,3.肌丝 粗肌丝: 由肌凝或称肌球蛋白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横桥:①能与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发生可逆性结合;②具有ATP酶的作用,与结合位点结合后,分解ATP提供横桥扭动(肌丝滑行)和作功的能量 细肌丝:肌纤(动)蛋白:表面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肌凝蛋白掩盖;原肌凝蛋白:静息时掩盖横桥结合位点;肌钙蛋白:与Ca2+结合变构后,使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结合位点按任意键 飞入横桥摆动动画,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横桥摆动,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分解ATP释放能量,原肌球蛋白位移, 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的构型,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 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4.肌丝滑行,,,,,,,肌丝滑行几点说明: 1.肌细胞收缩时肌原纤维的缩短,并不是肌丝本身缩短,而是细肌丝向肌节中央(粗肌丝内)滑行。

      因①相邻Z线靠近,即肌节缩短;②暗带长度不变,即粗肌丝长度不变;③从Z线到H带边缘的距离不变,即细肌丝长度不变; ④明带和H带变窄2.横桥的循环摆动,细肌丝向肌节中央(粗肌丝内)滑行,滑行中由于肌肉的负荷而受阻,便产生张力 3.横桥的循环摆动在肌肉中是非同步地,从而肌肉产生恒定的张力和连续的缩短 4.横桥循环摆动的参入数目及摆动速率,是决定肌肉缩短程度、速度和肌张力的关键因素五)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1.前负荷: 由前负荷→肌节初长度→粗细肌丝的重叠程度→肌张力 肌节最适初长(2.0-2.2m)时,粗细肌丝重叠佳,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最大;大于最适初长时,粗细肌丝重叠↓,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小于最适初长时,粗细肌丝重叠↓,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虽然↑,但不如最适初长时 ∴ 前负荷↑或↓→肌节最适初长↑或↓→肌张力↓2.后负荷 在等张收缩条件下观察负荷对肌缩张力和速度的影响 后负荷为0→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最小;后负荷↑→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后负荷↓→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后负荷过大,虽肌缩张力↑,但肌缩速度、幅度↓,不利作功;后负荷过小,虽肌缩速度、幅度↑,但肌缩张力↓,也不利作功。

      曲线1:张力-速度曲线 曲线2:速度×张力=功率,3.肌肉收缩能力 是指与负荷无关、决定肌缩效应的内在特性 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①决定肌缩效应的内在特性主要是: Ⅰ.兴奋-收缩耦联期间胞浆内Ca2+的水平; Ⅱ.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 ②调节和影响肌缩效应内在特性的因素: 许多神经递质、体液物质、病理因素和药物如:甲状腺素和体育锻炼能提高心肌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增强心肌收缩力老年人因心肌肌球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ATP酶活性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六) 收缩的形式 肌肉收缩的效能,即产生的张力和缩短速度及程度表现为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注: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与肌肉收缩时所遇到的负荷大小有关: ①当负荷小于肌张力时,出现等张收缩; ②当负荷等于或大于肌张力时,出现等长收缩; ③正常人体骨骼肌的收缩大多是混合式的,而且总是等长收缩在前,当肌张力增加到超过后负荷时,才出现等张收缩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复合收缩:肌肉受到连续刺激,二个或二个以上肌肉收缩相互叠加的肌肉收缩过程 ①不完全强直收缩:下一次肌肉收缩开始在上一次肌肉收缩的舒张期中,这种叠加方式 ② 完全强直收缩:下一次肌肉收缩开始在上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期中,这种叠加方式  注意: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 ( 并非动作电位的叠加,动作电位始终是分离的),所以,强直收缩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力比单收缩大肌肉不同形式收缩的曲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