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下驱动安装.doc
4页Linux系统下安装三汇板卡驱动步骤和注意事项准备工作;安装步骤;注意事项由于linux系统内核版本及gcc编译版本的不同,导致三汇板卡驱动必须在相应系统上编译后,客户才能在特定的系统上使用这一点很重要,忽略这点,会导致驱动装起来,板卡找不到等各种各样难以解释的故障现象概括起来,在Linux系统下安装三汇板卡驱动,经过以下环节:获取Linux内核版本和gcc版本、获取相应驱动压缩文件、解压驱动压缩文件、安装驱动、加载驱动、运行test进行测试,驱动的卸载准备工作:如果计算机系统中需要安装linux系统,可采用linux内核在2.6.11含以上版本的系统,如centos、ubonto、fc6、fc8等如何获得linux系统内核及gcc版本:命令:cat /proc/version,如下图:命令:uname –r,获取内核版本如何获得相应的驱动:可登录三汇网站BBS留言板,请先注册,可在以下链接地址中查找相应内核对应的驱动: 以root权限登录系统如果不是以root身份登录,安装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权限的问题如何解决?2. 将获取的驱动压缩文件复制到存放的目录 驱动压缩文件的命名包括以下部分:CtiLinux + 内核版本 + 打包格式。
复制压缩文件到存放目录,比如:下载时存放在/root下面,现存放到/home/msc下面: 进入目录:cd /home/msc 复制文件到当前目录:cp /root/CtiLinux5.0.10-2.6.23.1-42.fc8.tar.bz2 ./ 或者,如果在图形界面下,可以用鼠标直接右键复制粘贴到/root/home/msc目录下3. 解压驱动压缩文件tar –xjvf CtiLinux5.0.10-2.6.23.1-42.fc8-i686.tar.bz2,该命令执行后会生成目录CtiLinux5.0.10-2.6.23.1-42.fc8-i686技巧:名字太长可以用Tab键补全,例如,Cti+Tab就可以补全上面的驱动包名字注1):如果得到的驱动压缩文件扩展名是.tar.gz ,则解压命令为:tar -zxvf 文件名.tar.gz;扩展名是.tar.z的,解压命令为:tar -Zxvf 文件名.tar.z注2):如果驱动压缩文件扩展名是.zip,则解压命令为:unzip 文件名.zip4. 安装:进入驱动安装目录:cd CtiLinux5.0.10-2.6.23.1-42.fc8-i686。
执行安装命令:./install.linux安装完成后,会在/usr/local/lib/下生成shcti目录,用于存放驱动文件及相关工具和文档等这就是三汇板卡驱动安装的默认路径用以下命令可以查看该驱动安装目录下的内容:#cd /usr/local/lib/#ls5. 加载驱动:进入对应目录:cd /usr/local/lib/shcti/ver5.0.10/lkm/k2.6.23.1-42.fc8,红色字体会因为内核版本和驱动版本不同而有所改变A) 手动加载#cd /usr/local/lib/shcti/ver5.0.10/lkm/k2.6.23.1-42.fc8/#ls#insmod shdpci.ko(说明:shdpci.ko 驱动用于pci接口的板卡,shdcpci.ko驱动用于cpci接口的板卡)注意:手工加载驱动模块,计算机重启后会失效,所以,每次重启计算机都必须重新手工加载一遍驱动关于手动加载驱动的一个常见问题:有时候,你用#insmod shdpci.ko会出现错误,这有可能是由于驱动已经加载了的缘故你可以先用#lsmod |grep shd命令,查看是否存在shdpci或者shdcpci一项,如果存在,说明驱动已经加载上去了,就不用再加载了。
B) 开机启动自动加载驱动进入驱动安装目录,新建一个脚本文件名为load.shcd /usr/local/lib/shcti/#vim load.sh在load.sh中添加内容如下:#!/bin/shinsmod /usr/local/lib/shcti/ver5.0.10/lkm/k2.6.23.1-42.fc8/shdpci.koinsmod /usr/local/lib/shcti/ver5.0.10/lkm/k2.6.23.1-42.fc8/shdcpci.ko说明:上面第一句加载的是PCI接口的板卡驱动,第二句加载的CPCI接口的板卡驱动如果是PCI接口的板卡,只要加载第一句就行了;如果是CPCI接口的板卡,只要加载第二句就行了;如果你不能确定,就两个都加载上去,这样,不管什么接口的卡都能运行了修改开机启动脚本文件/etc/rc.d/rc.local#vim /etc/rc.d/rc.local在文件结尾添加内容如下:sh /usr/local/lib/shcti/load.sh这样,以后开机就会自动加载驱动模块了,不需要每次开机都手工加载驱动模块加载:insmod shdpci.ko(如果是cPCI卡则为insmod shdcpci.ko)。
注1):系统重新启动后要重新加载驱动驱动是否已经加载或是否加载成功可根据下面的第7步骤进行查看注2):如果执行insmod命令后有提示“-1 Invalid module format”,则说明加载肯定是失败的,且所加载的驱动与内核版本不符合,这时要核对所安装的驱动是否是对应该内核版本的注3):如果显示的是其他错误或提示检测不到板卡,可考虑使用命令lspci来查看PCI插槽信息,如果正常的话,显示中应该有“Computer telephony device“的项,且有多少板卡就应该有多少项;如果没有或数量不对,则要关机检查板卡是否插牢或插槽是否损坏6. 查看信息:#lsmod |grep shd如果有一行显示shdpci或者shdcpci,那么代表驱动加载成功,如果没有任何信息显示,那么驱动加载失败加载驱动成功后可以用dmesg命令查看板卡的信息,相关信息为:Detected SHT-16B-CT/PCI with serial number 29988 on IRQ185;查看驱动加载是否成功:lsmod,如果成功,在列表中应该有shdpci这一项如果觉得shdpci这一项难找,则使用命令:lsmod | sort,该命令会根据名称进行排序。
查看板卡信息:dmesg,成功加载驱动后可看到系统中板卡的BoardId和其他信息9、 运行Test前的准备运行Test前需要准备ShConfig.ini和ShIndex.ini两个文件,由于在linux下配置这两个文件相对比较复杂,所以一般我们选择先在Windows下配置好这两个文件,然后再将这两文件拷贝到Linux的Test目录下假设,我们已经将Windows下的ShConfig.ini和ShIndex.ini这两个文件拷贝到了/root/Download文件夹下你可以用U盘等方法,将Windows下的文件拷到Linux下cd /root/Download#cp ./ShConfig.ini /usr/local/lib/shcti/ver5.0.10/Test/gtk2.4_test/src/#cp ./ShIndex.ini /usr/local/lib/shcti/ver5.0.10/Test/gtk2.4_test/src/说明:这里Fedora Core 8,支持gtk2.4_test文件夹下的Test,根据gtk版本的不同,用的Test目录也不同例如,如果是redhat9操作系统,我们用的是gtk1.2_test下的Test,相应的命令应该改为:#cp ./ShConfig.ini /usr/local/lib/shcti/ver5.0.10/Test/gtk1.2_test/src/#cp ./ShIndex.ini /usr/local/lib/shcti/ver5.0.10/Test/gtk1.2_test/src/10、 进入Test目录编译运行Test程序#cd /usr/local/lib/shcti/ver5.0.10/Test/gtk2.4_test/src/#make#./Test如果需要启动7号信令服务器,则:进入对应目录:cd /usr/local/lib/shcti/ver5.0.10/ss7。
复制7号信令配置文件Ss7Server.ini到当前目录,配置方法与前述同启动信令服务器:./ss7d11、 卸载驱动上面所述为驱动安装步骤如果已经安装了驱动,但想换驱动版本,比如以前安装的是5010驱动,现在想换到5030,建议先卸载5010,然后重新安装5030安装的步骤已讲过,现在说明一下怎么卸载驱动:a. 关闭应用程序,如果启动了7号信令服务器,则还要关闭该服务器方法:命令:ps –ef,用于查看进程,找到应用程序和./ss7d对应的进程id号命令:kill XXXX,用于结束id号为XXXX的进程b. 卸载驱动:命令:rmmod shdpci,若加载的是shdcpci.ko,则卸载命令应该为:rmmod shdcpci命令:lsmod查看加载的驱动信息,若已成功卸载,则显示当中无shdpci(或shdcpci)项注:如果还未启动应用程序,也未加载驱动模块或启动信令服务器,则可省上面步骤具体情况可用ps命令和lsmod命令分别查看c. 删除shcti目录:进入shcti所在目录:cd /usr/local/lib删除shcti:rm –rf shcti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