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房石砚石》ppt课件.ppt
41页文 房 石---砚 石,文房石包括图章石和砚石两大系列我国利用砚石制作石砚的历史已相当悠久,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就已有石砚的雏形——石制的研磨器 在秦代,石砚已经定型 唐宋是石砚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各地相继发现了多种优质制砚石料,使石砚的品质和石砚的浮雕艺术,有了相当的发展 明清时期,砚石精雕细刻,讲求自然美,注重砚石的石质和花纹(砚书上称为“石品”),加之文房四宝中唯有砚是易于存传的,因此大量名砚遂演变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文化艺术品,砚是研墨和掭笔的用具,与笔墨纸合称文房四宝好砚发墨好,不伤笔砚石即制砚之石好砚须好石,加上精工制作,便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对砚的欣赏除欣赏砚石本身外,更多地集中在制作上石美,形更要美,再配以雕刻、镌画、铭文、钤印和命名等手法使之成为和谐完美的一体,方可称得上美砚砚石的基本特征,砚石主要由板岩、粘土岩和灰岩三类岩石构成 板岩、粘土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绿泥石、高岭石、绢云母、石英和黄铁矿等,化学成分以硅酸盐为主 灰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含少量白云石、绢云母、石英和铁质等,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碳酸盐少数砚石中含有古生物化石砚石的颜色以灰黑色调为主,还有苍黑、灰褐、紫红、青绿、青紫、灰紫、土黄、灰黄等各种颜色,可呈单色或杂色。
含有黄铁矿、黄铜矿或白铁矿浸染状包体者,抛光后有美丽的“金星”或“银星”效应砚石材料一般质地细腻,呈泥晶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等,具片理构造及块状构造砚石的结构构造决定了其贮墨特征砚石内部,组成矿物的粒度要求细小均匀,一般要求粒径在0.05mm以下,硬度3-4密度及其它物理性质等则随石质不同而有变化可制砚的石材种类很多,最著名的有端石、歙石、洮石和红丝石,合称四大名砚石端石 四大名砚石之首产于广东肇庆端溪河畔烂柯山有青灰、深灰、紫蓝、紫等色花纹数十种端石最大的特点是温润,具有发墨效果好,不损伤毛笔的优点中国端砚世界驰名端石呈青灰、深灰、紫、紫蓝等色,主要由水云母类粘土矿物组成,另含赤铁矿、石英、碳酸盐类矿物砚石呈显微鳞片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硬度3-4端砚,端砚,端砚,清初 端石雕云纹砚 尺寸:22.5X24cm 参考价:80,000——120,000RMB,歙石、龙尾石 产于安徽古歙州,尤以婺源县(今划归江西)龙尾石最佳歙石也含有天然纹饰,金星和金星罗纹最为精美歙砚温润、发墨效果好,不伤笔,耐用歙石产于江南古陆东段前震旦系上溪群海相泥、砂质岩的浅变质岩中,为灰黑色含绿泥石的云母质板岩—灰色千枚状板岩,具显微鳞片变晶结构、板状构造,粒径0.1mm-0.05mm,主要由多硅白云母和蠕绿泥石组成,含少量石英、碳质、黄铁矿等,硬度3-4/,密度2.89mm-2.94g/cm3。
歙石中多硅白云母的存在可使其显得坚实致密,石英颗粒的存在和均匀分布可使砚石显得柔中带刚、细中带锋所以,籍此歙石而具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贮墨久而不涸等优良品质,因而成为四大名砚之一歙石,汉 简,歙石,歙石,过 雨 看 松 色,歙石,红 楼 梦——读 西 厢,歙石,清中期 歙石雕仿汉石渠阁瓦砚 尺寸:14.6X8.1X2.1cm 参考价:18,000——28,000RMB,洮石 产于甘肃甘南洮河一带质地细腻、致密,晶莹而有光泽,纹路犹如翻腾的海浪颜色有红绿之分,以绿色更为名贵,绿洮石又分为鸭头绿、鹦哥绿等洮砚发墨快,不损笔,蕴墨久而不干因洮石潜于深水之下,故而难得洮石是一类青绿色的板岩,形成时代为石炭纪,矿物成分主要为多硅白云母和叶绿泥石,粒径0.Olmm~0.012mm,另含少量的石英和长石,具显微鳞片变晶结构、板状构造 洮石由于深浸于水下,所以石质细腻、发墨而不损毫、磨而不滑、呵气即润,具备了端、歙二名石的特点,堪称色泽艳雅、质地优良的上品,因而亦是我国的四大名砚之一洮石产地,洮 砚,洮 砚,洮 砚,清 洮河石素方砚 尺寸:15.9X10.8X2.9cm 参考价: 15,000—25,000RMB,红丝砚产于益都县王孔乡黑山北坡红丝洞和临朐县冶源乡老崖崮两地。
红丝砚是一种呈肝紫—砖红色、具有丝状弯曲纹理或变形缟状纹理的薄层状微晶石灰岩,赋存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中该石质地致密、温润,以具有极美的紫红、灰黄色细纹状刷丝为特征,丝纹回旋变幻,萦绕石面而次第不乱 工艺美术家常常根据其颜色、外形、质地等精雕细琢,制成多种形态迥异、美观适用的砚器红丝石产于潍坊、淄博、益都等地红丝砚,红丝砚,红丝砚,红丝砚,河北名砚-易水砚,易水砚产于河北省易县县城附近的台坛村一带岩石成分为泥质、粉砂质岩的浅变质岩——板岩颜色有绿色、暗紫色、黄褐色等,不少具有条带状构造易水砚,易水砚,易水砚,易水砚,其它砚石 (略,自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