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质量评估(四) 文化传承与创新b word版含答案.doc
7页单元质量评估(四) 文化传承与创新B(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1.在台湾,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福建的地方戏剧在台湾深受喜爱清明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船,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过年,这些都是两岸同宗同祖的文化证明这主要是因为(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传统习惯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艺具有继承性解析:B 两岸同宗同祖的文化表明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2.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三五”重点项目,大量的文化遗产已经转化成数字化形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经启动这说明( )A.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C.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D.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解析:B 题意反映了科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排除A、C两项;D项说法错误3.邮票是一个国家的“艺术名片”,羊、狗、鸡、虎等作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吉祥动物,也一次次跻身于方寸之间。
不仅我国陆续发行了不少与这些动物相关的生肖邮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越南、韩国、新加坡等也发行了与羊、狗、鸡、虎等有关的生肖邮票这表明( )A.各民族文化其内容与形式是完全一致的B.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规律C.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都是吉祥物D.各民族的文化在其发展中都是一样的解析:B 羊、狗、鸡、虎普遍受到各国人民欢迎,说明不同的民族文化也有共同之处4.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近些年来,国内建筑一面是“罗马”“普罗旺斯”等洋名字遍地开花,规划却是千楼一面;一面是奇形怪状的大楼突兀而立,违和之余,又“山寨”到让人哭笑不得有人总结,国内建筑有五大“怪现状”:崇洋、求怪、趋同、贪大、逐奢要治疗国内建筑“虚火上浮,不接地气”的“病”,必须从文化上( )①抵制文化霸权主义,拒绝西方文化 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根植民族文化土壤,推动民族文化创新 ④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恢复传统文化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③④解析:C 要采用辩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①拒绝西方文化是错误的;④恢复传统文化的说法也错误5.随着网络的发展,水木年华的《青春再见》、陈楚生的《我知道你》等一系列网络歌曲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可见( )A.网络文化正确反映时代要求B.现代技术和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只有现代技术和传媒传播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D.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文化的区域性解析:B 抓住材料中“随着网络的发展”就不难选出B项6.60集电视剧《老农民》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连续一周占据收视排行榜前三甲,赢得了收视、口碑的双丰收其成功得益于编剧高满堂历时五年来的采访和导演张新建的二度创作为了写出这部最大限度贴近农民质朴形象,最大程度体现农民真实生活的历史正传,高满堂历时五年,走访了全国五省农村200多名农民,进行大量的采访和记录这表明( )A.文化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再现B.来自劳动群众生活中的灵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动力C.文化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创新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它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解析:C 《老农民》的成功,一是在于对农民真实生活的调研与反映,二是导演的二度创作,答案为C项;A项错在“真实再现”;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而非灵感,B项错误;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D项错误7.徐悲鸿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以画马著称于世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这表明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应该是( )A.不断创新的过程B.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C.学习外域文化的过程D.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过程解析:D 徐悲鸿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说明徐悲鸿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博采众长善于创新故答案选D项A项不如D项具体准确,B、C两项不如D项全面准确8.2015年是中英两国文化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中英两国间首个文化交流年,在此框架下一系列高水平的文化和创意活动在两国集中展示这说明( )A.文化是无国界的、无阶级的B.在文化方面应毫无保留地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C.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并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D.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解析:C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文化创新的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考核学生的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A项错误,文化无国界是对的,但文化是有阶级的;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认为毫无保留地进行文化交流是错误的;D项不符合题意9.纪录片《五大道》是中国故事国际化表达的成功之作,采用国际化叙事方法,把五大道的历史、天津的情况乃至于发生在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系统串联,复活了一段天津的历史,复活了一段中国的历史。
该片在中央电视台开播后,受到观众的青睐,相关书籍也持续热销这体现了( )①电视等大众媒体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需要相应的物质载体 ④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D 中国故事国际化表达,体现了④大众传媒是传播文化的手段,舍去①优秀、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排除②纪录片讲述中国故事,说明了③10.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①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 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A.④—③—① B.①—③—④C.①—④—② D.②—④—③解析:C “走下去”体现了文化创作要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①符合题意,应选走进去”体现了文化创作要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④符合题意,应选走出去”体现了文化创作要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②符合题意,应选③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C项11.保护传统剧种既要保持传统剧种的本色,又要顺应时代不断创新针对当前传统剧种面临的困境,有人提议要大胆改革传统剧种形式,加大创新力度,使传统剧种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
下列对传统剧种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传统剧种形式的创新对传统剧种的继承起到积极作用 ②保持传统剧种的本色是对传统剧种形式创新的束缚 ③对传统剧种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创新是对传统剧种质的提升,是继承过程的终结A.②③ B.①③C.②④ D.①④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要大胆改革传统剧种形式,加大创新力度,使传统剧种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说明传统剧种形式的创新对传统剧种的继承起到积极作用,①正确;保护传统剧种既要保持传统剧种的本色,又要顺应时代不断创新,说明对传统剧种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③正确;保持传统剧种的本色,并不排斥对传统剧种形式的创新,②错误;创新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并不是继承过程的终结,④错误 12.“送您一枝鲜花,请把火种留下清明节,许多地方的市民以鲜花和植树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了上坟烧纸、烧香、放鞭炮等陈规陋习各地政府表示应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这说明( )A.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D.文化创新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解析:A 材料强调的是用“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正确,但没有反映材料的主要意思13.近几年,在社交网站出现了许多仿成语形式的编造词,如根据“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成语简化而成的“喜大普奔”,根据歌词“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提炼而出的“人艰不拆”等这些语义难懂、形式生硬的编造词借助网络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网络编造词不断产生并被广泛传播和使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网络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 ②大众传媒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创新应该力求形式新颖、内容独特 ④文化创作的成果应真正满足实践需要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B “网络编造词不断产生并被广泛传播和使用”,体现了网络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编造词“语义难懂、形式生硬”,体现了文化创作的成果应真正满足实践需要,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③错误,不能只追求形式故选B项14.时至今日,大多数国人对科学的理解仍停留在实用层面,强调的是科学的认知功能,科学精神还未真正沁入人们的心灵为此,有识之士一直提倡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之所以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是因为(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C.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的基础解析:B 题干强调的是弘扬科学精神,因此A项与题意不符;之所以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是因为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B项符合题意;C项与题干不符;D项错误。
15.回首中华民族5 000年历史,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文学,还有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足以傲视天下但这也会使我们产生文化惰性,变成文化“啃老”,只靠重拍、戏说、改写前人的经典过日子这告诉我们( )A.中华文化灿烂辉煌、长盛不衰B.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C.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解析:B 中华文化曾在近代走向衰落,故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故C项错误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我们只靠重拍、戏说、改写前人的经典过日子,不进行创新是没有前途的,故本题应选B项1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对于文化创新而言,这意味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把握好这两组关系,就必须( )①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②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③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④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外来文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A ③属于“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不选。
④属于“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不选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7年河南省信阳市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历史上信阳豫剧团在河南省豫剧演出市场中独占鳌头,近年来,受新市场商业化影响经营困难为此,信阳市豫剧团从机制创新等方面入手,将信阳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信阳豫剧团在新剧目编排中,将信阳民间音乐和闽南小调的委婉绮丽元素融入昂扬激越的传统唱腔中,为豫剧唱腔改革注入了新的能量,让南方观众倍感亲切,观众群体不断扩大,由此在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一抹绚丽的“信阳红”信阳市豫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人们生产生活之余积极参与的文艺活动信阳豫剧团依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