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1 西周的政治制度-2017学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775945.doc
14页专题01 西周的政治制度-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母题再现】高考选题:(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答案】B【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解题技巧: 文字材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材料形式,从材料来源看可分为两种:一是典籍碑刻类,即从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字资料中摘取片段;二是文学作品类,即从诗歌、小说、剧本、对联、歌谣、传说等资料中选取材料三是条约类 例如,本题就是条约类文字材料 做此类题目一定要抓住这类题型的特点:①依托或扣住课本内的一两个重点内容或知识要点,力求有“貌离神合”之妙;②保证应有的以文字为主要载体的信息量;③所引用的材料注重历史感,并注重时代感;④文辞语句的阅读难度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宗法制的作用:(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是西周政治的建制原则和指导思想3)成为规范社会、整齐生活习俗的指导思想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考点揭秘】高频考点一:分封制【例1】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 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 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答案】A 【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高频考点二:宗法制【例2】(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B.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3)内容:①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②宗法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④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高频考点三:礼乐制度【例3】“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则贵贱等矣……则上下和矣”可知礼乐制度下明确的等级制度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故D项正确礼乐制度实质上是等级制,规定上下有别,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可知,作者主张的是以乐求同,以礼存异,并非集体认同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等级明确对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故C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名师点睛】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直击高考】1. (2015年浙江卷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及其影响2.(2016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答案】D 【解析】家族和睦不是材料体现主题,故A项错误;等级秩序是指依据宗法制形成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分层,与题中“小儿不及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贵族世袭指的是贵族世代继承祖先的权力,不属于材料中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体现宗法制下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正确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03.(2016年海南卷单科历史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影响04.(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4)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 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西周的建立05.(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右表中应填入(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③农民起义频繁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对于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往往都是由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这几个方面来决定春秋战国的社会大转型是多重因素共同造成的,材料中已经给出政治和思想上的影响,所以选择经济的原因和社会方面的原因①是经济原因;④是社会政治方面的原因,因此选择D选项②是民族问题,讲的是西周的灭亡,但是这并不是主要因素③时间点不对,农民起义是发生在封建王朝的历史现象,不是奴隶制社会的现象,因此排除。
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社会大变革【课后反馈】夯实基础:1.历史典故“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西周时期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郡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宗法制【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历史学家李学勒在解释某一制度时说:“它是中国早期阶段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有部落联盟转变来的‘联联’‘联邦’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制度应为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世袭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中国早期阶段社会中政权结构……一种有部落联盟转变来的‘联联’‘联邦’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属于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故B正确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但不属于社会政权结构,故A错误礼乐制,也不属于社会政权结构,故C错误世袭制,属于王位继承制,不属于社会政权结构,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
这种建筑布局A.深受宗法影响B.突出皇权至上C.体现宗教色彩D.利于邻里和睦【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4.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跃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掲示了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期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士、庶民“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见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A项正确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弊有利,但从材料无法推断其利弊大小,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5. “周代这种自上而下的分封制,还是造成了比夏、商二代更为统一的国家,更为集中的王权。
这可以表明A.西周是统一国家的开端B.从夏至周中央权力在加强C.分封制加强了专制王权D.国家统一必须借助分封制【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能力拓展: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官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B.“官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C. “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 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游士社会”是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出现夜市和草市,不能选A官吏社会”是秦朝时期,并没出现百家争鸣,不能选B门第社会”出现于魏晋时期,魏。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