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蛙人工养殖技术.doc
4页牛蛙养殖技术牛蛙(/?日/7耳 catesbeiana)原产于北美,1959年引进到我国, 现在牛蛙的养殖已遍布到我国大部省市我市最先于1998年从 湖北引进种蛙,开发人工养殖,积累了一些技术经验现将牛蛙 的生态习性、繁殖与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蛙生产者参考一、牛蛙的生态习性 蛙类没有调节体能温的能力,属变温动物,其生长适温为20 - 30C ,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C ,水温超过35C便难以生存,秋季水温降至18C以下食欲减弱,15C以下停止 摄食,9-10C开始冬眠,环境的温度是牛蛙生存的决定条件, 蝌蚪即使短时间也不能离开水,成蛙虽然能较长时间离开水,适 应陆地栖食,但要保持相对湿润,否则不能生存,在自然条件下, 成蛙多选择在水中高湿度的岸边生活,当环境不适的时候,便迅速迁移到有水的地方牛蛙的生殖、排卵、蝌蚪的生长发育,需 要在水中进行牛蛙一般怕光,昼伏夜出,平时喜欢栖息在向阳环!1!境,但又避免阳光直射照射,喜欢弱光,更喜欢蓝光日常将身 体悬浮于水中仅头部露出水面,一有惊扰即潜入水中夏季炎热, 常栖息于阴凉洞穴和浓密潮湿的草丛之中,冬季寒冷则钻入池底 淤泥中进入冬眠牛蛙有群居习性。
牛蛙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比较贪食蝌蚪期以植 物性食物为主,所以水环境中应培养有益藻类幼蛙以后则转入 动物性食性为主经过人的驯化,牛蛙可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现在已成为牛蛙规模化养殖的主要饵料来源二、牛蛙的繁殖K亲蛙的选择 选择活力强、色泽好,1—2龄体重在300-400克之间的个体雌蛙要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雄 蛙要咽部黑斑明显、前肢拇较粗,婚垫发达的个体,雌雄比例为一般分自然繁殖和人工催产繁殖两种(1)自然产卵繁殖:牛蛙产卵最适水温为24〜289 ,在 同等条件下一般性成熟年龄为1周年,繁殖季节成熟的雄蛙发情 鸣叫,雌蛙循声而至,并发生叩卡、咔”的应和声在水面相互追逐 直至雌雄蛙自行抱对(交配)、产卵受精,时间多半在午夜至黎明 之间,一直到卵产完后雄蛙才脱离雌蛙产卵时间一般持续1620分钟卵多产在漂浮的植物上,卵子由胶质物包裹粘连成块浮于 水面,种蛙池应保持水质清新、环境安静,尤其要减少人为干扰 移卵时应小心操作2)人工催产繁殖:人工可以做到有计划地安排产卵、出 苗主要用药物LRH—A(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HCG(绒 毛膜促性腺激素)混合液注射雌雄蛙雌蛙每公斤注射LRH-!1!A20ug和HCG2000国际单位(用0.7%的生理盐水配制混合液), 每只在臀部注射1—1.5ml ,雄蛙剂量减半。
约经6-8小时以后, 雄蛙高叫求偶,仁3天即会产卵受精3、孵化 整个孵化期内,水质要清新,溶解氧保持6mg/L以上,PH值在7.0-7.5之间,不能在土池中孵化以免 沾连污物造成胚胎死亡孵化池10-60m2 ,池底铺数块(4 m2)的 聚乙烯网片,将采集的蛙卵(连附着物)移放到网片上,密度为每 平方米5000粒左右最好采用微流水效果更好,蛙卵要避免阳 光直射并注意鱼虾等敌害进入三、牛蛙的成养管理1、蝌蚪培育(1) 受精卵在温度适宜时,3-5天便可孵出小蝌蚪, 静卧池底或吸附在池壁和水草上,依靠其体内的卵黄维持生命 当发育到吸盘逐渐退化、鲤丝退化并发育到鲤盖出现形成蝌蚪牙 岀现时,才开始摄食2) 蝌蚪放养密度:10日龄蝌蚪1000-2000尾/m2 ,11-13日龄500-1000尾/m230天后按不同规格进行分级饲养3) 投饵:孵化4-5天后,开始摄食,此时可喂部分轮虫、单胞藻或蛋黄过滤液,10天后即可投喂配合饲料、蝌蚪 粉,可直接洒于水中让其采食,或调水捏成团投喂45天后可 以投喂蝌蚪粒料,投量约占体重的6%左右投喂饲料必须浸泡 软化10分钟(1公斤饲料加水0.5公斤水)每日投喂3-4次。
4) 水温控制:25~30C为蝌蚪最适发育生长温度, 夏天遮阴,应提高水位60-80cm,至289左右,池中要放入大叶 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方便蝌蚪脱尾上岸5) 水质调节:为保持良好的水质,应及时添换新水,捞出剩余 残饵防止水质变坏水质标准:溶解氧4mg/L以上,PH值在 6.5-8.0 之间<牛蛙养殖技术 http://www.cc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