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并用基尼系数加以分析.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17229234
  • 上传时间:2022-11-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4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t —1—前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促进了城乡居民的收入状况的多样 化,带来了经济利益在不同利益群体间的重新调整和分配及社会收入分 层的加剧当前我国城乡、行业、地区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农村内 部差距也很突出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对策,加强收入分配的调控与监督 管理,改善农民生活,深化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122.2.2.2.3.3.3.3.3.3.3.目录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 1.1 基尼系数 1.2 城乡收入差距 1.3 行业收入差距 1.4 地区收入差距 1.5 城镇内部差距 1.6 农村内部差距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老百姓对收入差距拉大感到无奈 2 城市贫困人数增加 3 非法致富的利益集团阻碍了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 4 不合理的行业差距妨碍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1 进一步强化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力度 2 通过完善税制系统来缩小部分不合理的高低收入群体差距 3 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 4 加强市场管理 , 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经营 5 加强干部管理 , 严惩腐败分子 6 千方百计改善农民的收入预期 7 继续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促进了城乡居民的收 入状况的多样化,带来了经济利益在不同利益群体间的重新调整和分配 及社会收入分层的加剧,居民收入差距在城乡、行业、地区之间的扩大, 始终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阶段收入分配领域的焦点问题。

      1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1.1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按照国际通常标准, 基尼系数在 0.3 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 0.3-0.4 之间为正常状态,超 过 0.4 就算警戒状态, 达到 0.6 则属社会动乱随时发生的危险状态据国 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资料: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10 个国 家是塞拉利昂 0.629,巴西 0.601,危地马拉 0.596,南非 0.593,巴拉圭 0.591,哥伦比亚 0.572,巴拿马 0.571,津巴布韦 0.568,智利 0.565,几内 亚比绍 0.562据测算,我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自 1994 年就已经超过这个临 界点(当年为 0.434),近三年呈现逐年 缓慢攀升 的态势 ,1998 年为 0.456,1999年为0.457,2000年又增加到0.458,每年递增0.1 个百分点 [1]以致有专家惊呼:“我国的基尼系数已严重超过国际警戒线,收入差距 已经和美国差不多了从数据上看是这样,但问题是复杂的,进一步分 析则显示,我国基尼系数拉大的问题,主要是由城乡差距拉大引起的据估计,1980年,中国大陆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基尼系数为0.3左右, 整体差距不大,到1988年,城乡合计的基尼系数已上升至0.382,仍然在正 常的区域内,但只有短短几年便突破了正常状态与警戒状态的临界点 ,若 拿 2000 年与 1980 年相比, 基尼系数上升了十几个百分点。

      2.2 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的城乡差距在世界上是最高的按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 年36 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 1.6,只有 3 个 国家超过了 2,中国是其中之一从近年的具体数据看,1998—2000 年我 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5458 元、5888 元和6316 元;而农村居民人均 收入分别为 2162 元、2210 元和 2253 元城镇居民收入分别是农村居民 收入的 2.52倍、2.66 倍和2.80 倍按国际一般的情况,当经济发展水平 在人均GDP为800—1000美元阶段,其他国家城镇居民收入大体上是农村 居民收入的 1.7 倍,而我国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并且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国家统计部门的资料还显示,自 1997 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幅 度连年下滑,由 1996 年的 9%持续下降到 2000 年的 1.9%,而同期城镇居民 收入增长幅度一直保持在 7%左右2000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相 当于城镇居民纯收入的 35.7%,比 1997 年的 40.5%下降了 4.8 个百分点; 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 33.41%,低于 1997 年38.61%五点二个百分点。

      1.3 行业收入差距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个老问题统计资料显示 ,和 1990 年相 比,2000 年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和技术服务业收入增幅最高,分别达到 470%、542%和 466.8%,农林牧渔业和采掘业增幅最低 ,仅为 236.4%和 206.8%其他行业增幅在250%—400%之间1990 年最高收入行业与最低 收入行业的收入比为1.80 : 1,2000年上升为2.36 : 11990年收入最高 的三个行业是采掘业、水电煤生产供应业和地质勘探水利业;2000 年变为 科研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 最低的三个行业变为农林牧 渔业、餐饮服务业和采掘业 1990 年最高收入行业的收入是最低行业的 1.72 倍, 而 2000 年变为 2.63 倍这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是垄断经 济造成了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垄断性经营行业(如金融、邮电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 业务量突飞猛进, 获得了高额利润, 并把其中一部 分以不同形式分配给职工, 职工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一些依靠财政 补助的基础性行业(如农林牧渔业和地质水利业)和一些充分竞争性行业 (如社会服务业、餐饮业和建筑业)由于补贴减少和利润下降, 从业人员收 入减少。

      第二是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开始向科学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 倾斜一些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竞争较充分行业的收入在相对 下降, 而科技含量高的行业、新兴产业的职工工资水平增长较快 , 如金融 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 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普通 高校、商业经纪与代理业等行业、部门职工的工资增长速度都排在前列 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 正在迅速提高1.4 地区收入差距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在城市, 以 2000 年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北京和最低的山西、河南进行比较从 1997 年到 2000 年, 上海、北京、山西、河南四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加的幅度差别较大 :上海和北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相对 较快,平均每年要比上一年多增加1.57 个百分点,而山西和河南却只比上 年多增加 0.25 个百分点;1997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是上海, 为 8438.9 元, 是最低山西 4989.9 元的 1.69 倍,2000 年这一比值增加为 2.48 倍。

      在农村,以 1978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华南地区与最低 的西北地区相比,绝对差距为221元,相对差距两者的比值为1.68 : 1;到 2000 年, 最高的华东地区与最低的西北地区绝对差距达到1 774 元, 扣除 物价上涨因素, 也达到 492.8 元, 比 1978 年的 221 元还高 271.8 元, 相对 差距两者比值为2.15 : 1,比1978年高47个百分点收入最高的上海郊 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5596.37 元, 是收入最少的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 1374.16 元的 4.07 倍如果进行三大地区差距比较, 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依照地区排序, 分 别为 11202 元、7411 元和8332 元东部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 5%, 中部 和西部分别低 20.6%和 11.1%东部 12 个省、区、市中有 7 个居全国前 10 位, 其中上海和北京分别为 18531 元和 16350 元,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97.7%和 74.5%西部 10 个省、区、市中有2 个高于全国水平, 其中西藏 14976 元、青海 10050元, 分别列全国第3位和第9 位,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59.8%和 7.2%。

      中部 9 省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排序位次最前的吉 林省, 职工平均工资 7 924 元, 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 54.%全国职工平均 工资后 10 位中有 5 个在中部由于有关政策方面的因素, 西部部分省、 区职工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在全国工资水平中仍居于较高位次东中西三 大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却有所缩小近年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开发的力度有所加大 , 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农 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1995-2000年, 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别增长40.7%、44.7%和46.7%, 中西部地 区比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分别快 4 和 6 个百分点从东中 西三大地带收入比率看, 差距缩小, 若以西部地区为1比较,1995年东中西 部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比率为 2.01: 1.32: 1;到 2000 年, 纯收入的水平 差距缩小为 1.92: 1.30: 11.5 城镇内部差距首先是基本情况由于所掌握数据比较全的是 1999 年, 目前的情况 与 1999 年差别不大, 所以这里仍用 1999 年数据分析九五”期间, 我 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实际增长 5.7%。

      据《中国统计年 鉴》有关统计数据计算,1990 年至 1999 年 9 年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 配收入年平均增长16.25%,职工工资年平均增长16.33%,城镇居民消费性 支出年平均增长 15.33%扣除物价因素,三者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分别为 8.76%、8.84%和 7.90%1999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4 元,比 1978 年增长了16 倍,比 1990 年增长了2.9 倍,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实际分别 增长了3.4倍和1.4倍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16上升为1999年的0.295, 上升了 13.5 个百分点其次是高低收入分组状况根据不同收入群体概 率分布,按收入差距五等分,可以计算得出,1999 年,全国城镇居民低收入 户(每户年人均收入为2 357元至4 315元)占31.79%,中等偏下收入户(每 户年人均收入为4 316 元至 6273 元)占 32.36%,中等收入户(每户年人均 收入为 6 274 元至 8231 元)占 19.67%,中等偏上收入户(每户年人均收入 为 8 232 元至 10 190 元) 占 8.95%,高收入户( 每户年人均收入为 10 191 元及以上)占 7.23%。

      如果按五等分法将户人均收入由低到高排序,我国城 镇居民贫富差距仍小于一些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90 年代末,美国 20% 的最富有家庭占总收入的50%,而20%的最贫穷者所占份额不到4%,收入最 高的 20%家庭年人均收入是最低的 20%家庭的 10 倍而我国城镇居民中 20%的高收入家庭占总收入的31%,20%的低收入家庭占11%,高收入家庭年 人均收入是低收入家庭的3.4 倍更为关键的是,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拉大是在各阶层收入均有明显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 ,只是步子有快有慢 而已1999年与1986年相比,20%的高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增长了7.3倍, 与此同时,20%低收入家庭也增长了 4.5 倍而美国在过去 20 年中,最低 工资和中等工资一直没有增长甚至下降,而高工资却大幅度增长,公司高 级人员和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由1980年的42倍扩大到了419 倍,收入最 高的 20%家庭年人均收入增长了15%,而收入最低的20%家庭仅增长了1%我们目前不同收入群体的分布呈现“中、底部大 ,上头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