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中学教师流动案例.doc
5页某中学教师流动案例 收到培训通知后,笔者对所在县某中学进行近距离调研,尤其对该校近年来的教师流动情况作了重点考察,具体分析如下: 一、案情 学校简介:某中学建于1947年,是内蒙西部建校较早的学校之一学校现有教学班72个,在校学生4100人 ,教职工303人 ,其中专任教师242人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学历220人,学历达标率93.8%中学高级教师91人,中教一级教师12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区市级优秀教师27人;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5人,区市级教学能手101人 教师流动情况: 学校从2000年开始出现教师外流现象,目前,全校教师外流共计26人,占全校在岗专任教师总数的 10.7 %,其中流向鄂尔多斯市的25人,流向乌拉特后旗的 1人具体情况如下:2000年1人; 2002年3人;2003年3人; 2004年7人; 2007年3人;2008年2人; 2009年3 人; 2010年6 人 这些外流的教师大部分是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从学历看,硕士学位的 4人,大学本科的 22人,分别占15.3 %、84.7 %;从职称看,高级教师2人,中级教师20人,分别占7.7 %和 76.9 %;从年龄看,平均年龄36岁,最小的27岁,最大的42岁。
主要流向为附近经济较发达地区,住房、高薪为其主要诱因外流教师未经学校和有关部门同意,亦未办理任何手续,参加了当地的教师聘用校方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擅自离开岗位超过一个月的,按自动离职处理"为由报请有关部门对其予以除名 学校从2009年开始,出台人才引进政策,从全国高薪招聘(年薪15万左右)16名优秀教师教师外流势头得以缓解外聘名师的加盟推动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其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了学校教师的成长,也使得中考优秀学生外流人数明显减少,2009年和2010年,分别有72%和 74%的满分中考生留在学校就读 二、问题人才流动中的许多社会问题有待规范,社会综合管理措施与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如人才流动的政府导向、区域内平衡协调、用人单位的管理规范、准入制的检查、子女读书、家人的社会保障、社会治安与稳定等等大批教师外流已超出了人才有序、合理流动的范围,对学校正常的教学、教育秩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欠发达地区不合理的人才流动,即人才流失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人才配置上的内在矛盾,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能否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关系到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分析 人才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撇开宏观方面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分析自身因素和现实原因 1、人才自身由下而上的发展需求是导致人才流动的主要原因人才都有谋求更大发展,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而旗县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秀人才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再像从前那样要求教师爱岗敬业、以校为家,已经显得苍白无力运用行政手段禁止、堵塞,也无济于事,尽管学校采取一些措施、提供一些条件、想法设法满足个别人的一些合理要求,但要走的人依然会不辞而别,想走的人留人留不住心教师人生价值观的转变使教师外流成为必然 2、地区间待遇的差异构成了人才流动的强力磁场这是部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流出的根本原因首先,经济待遇低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工资构成中的基本工资、津贴、福利则相差悬殊我县教师的月基本收入在2000元左右,部分教师还达不到这一标准经济的窘迫,促使一部分教师不得不另攀高枝其次,教师的政治待遇低相对于其它部门来说,教师在职务上提升的机会太少,在政治方面发展的空间过于狭窄,在获取同等政治待遇上的能力处于劣势一些教师冒险调往外地,以期取得相应的发展空间 3、现行政策、制度的不合理,短期难改的不良现状客观上也造成了人才外流。
四、启示人才的合理流动,既是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近年该校教师流动的状况,得到以下启示:1、合理提高教师待遇,使其体现自身价值,获得尊重感 合理提高教师经济待遇,建立教师地位保障机制,确保教师享有与其身份、地位相符的尊荣,是留住人才、凝聚人才、吸引人才的基本措施高薪招聘教师的政策无疑对稳定现有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需有效防范"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现象的发生 2、加强沟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使教师找到归属感 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一个积极进取的团体,一个通畅的交流渠道,是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应具备的基本因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某种程度上比金钱更能留住和吸引人才学校要经常性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与谈心,及时了解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予以归纳,供决策时参考在制订有关决策前,应以适宜的方式,征求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并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在决策内容中,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体 3、强化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用人环境,使教师获得公平感 要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择优选拔、择优使用各类人才充分挖掘培植现有人才资源,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等,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和机会。
对不胜任现职的人员,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对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教师,要大胆使用,委以重任,让他们在重点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建立起完善的奖惩制度,实现奖勤罚懒,奖能罚庸,奖优罚劣,使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使人才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形成用人机制的良性循环以岗定薪,本地优秀教师也可享受外聘名师同等待遇 内蒙古五原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邵永斌 2010年8月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