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nrnp22fb1和ref-1在nsclc表达以及痰检hnrna22fb1对肺癌诊断意义.pdf
40页硕士学位论文h n R N PA 2 /B 1 和r e f - 1 在N S C L C 的表达以及痰检h n R N PA 2 /B 1 对肺癌诊断的意义中文摘要目的探讨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 2 /B 1 ( b n R N PA 2 /B 1 ) 及氧化还原因子( r e f - 1 )在非小细胞肺癌( N S C L C ) 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N S C L C 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的关系另外,探讨痰中检测h n R N P A 2 /B 1 对于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6 0 例住院手术患者的肿瘤及正常癌旁组织标本,根据术后病理学诊断,有N S C L C 病例5 0 例,良性病变1 0 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 n R N PA 2 /B 1 和r e f - 1 并以胞核或胞质中出现明显的棕色颗粒为判断标准,按阳性细胞百分比及染色强度综合记分作半定量分析另外收集5 1 例疑诊肺癌患者的痰标本,分别采用常规痰检和免疫组化检测b n R N P A 2 /B 1 的方法,两者进行比较所有数据采用S P S S1 3 .0 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以P 5 0 %区域染色的强度为准:无色为0 分,淡黄色为1 分,棕黄色为2 分,棕褐色为3 分。
两者相加为总得分定量口1 3 .痰细胞块处理方法:取适量痰置于玻璃试管内,加1 0 %福尔马林固定,再用擦镜纸包裹,同组织学制成细胞石蜡块( 即细胞块) ,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如下:1 ) 将细胞石蜡块切片收于涂胶载玻片,8 0 C 烘干2 h ;2 ) 常规脱蜡至水,P B S 洗3 m i n ×3 ;3 ) 室温下,0 .3 %H :0 :孵育l O m i n ,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P B S 洗3 m i n×3 :4 ) 热水浴抗原修复,将切片置入盛有枸缘酸缓冲液的容器,微波炉加热至煮沸l O m i n ,室温冷却2 0 m i n 后,P B S 洗3 m i n ×3 ;5 ) 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室温2 0 m i n ,甩干;6 ) 滴加h n R N PA 2 /B 1 单克隆抗体5 0 u l ,浓度l :1 0 0 0 ,4 C 下过夜;7 ) P B S 洗5 m i n x3 ;硕士学位论文8 ) 滴a n - :抗5 0 u l ,室温孵育3 0 m i n ;9 ) P B S 洗3 m i n X3 ;1 0 ) D A B 显色5 一l O m i n ,镜下观察,适时流水冲洗至显色反应;1 1 ) 苏木素复染细胞核2 m i n ,1 %盐酸酒精分化5 s ,3 7 —4 5 。
C 温水返蓝5 m i n ;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1 2 ) 痰免疫组化结果按每张涂片的阳性细胞数判断, 3个为阳性口’四、统计学分析用S P S S1 3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对每一组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及平均表达得分做相关统计学分析1 .各组数据阳性率之间的比较采用p e a r s o nx 2 检验,部分采用F i n s h e r 确切概率法;2 .各组数据平均得分之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3 .年龄与h n R N PA 2 /B 1 、r e f - 1 表达,以及h n R N PA 2 /B 1 与r e f 一1 表达之间的关系采用s p e a r m a n 相关性分析4 .痰检部分两两比较采用配对) C 2 检验5 .以P 5 0 %区域染色的强度为准:无色为0 分,淡黄色为1 分,棕黄色为2 分,棕褐色为3 分两者相加为总得分为方便绘制图表,以得分≤2 标记为阴性,3 分标记为阳性( + ) ,4 - 5 分标记为( + + ) ,6 - 7 分标记为( + + + ) H 】 图1 - 6 )硕士学位论文辨{ :I j .麟图1 鳞癌( S P x l 0 0 )图2鳞癌( S P x 4 0 0 ).1 0 .孺型蕴_:一震一移融骤醛縻酶瞧俐∥霆黪硕。
L 学位论文口,■.● I ·图3 腺癌( S P x l 0 0 )图4 腺癌( S P x 4 0 0 ).1 1 .~◆一1 2 .硕士学位论文1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阳性率1 0 0 %,平均表达得分5 .3 ±0 .9 ;癌旁组织阳性率3 2 %,平均表达得分为1 .9 ±1 .2 ,采用p e a r s o nx 2 检验,癌组织表达阳性率与癌旁正常组织存在显著差异,( P O .0 5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年龄3 7 - 7 9 岁( 平均年龄6 2 - - + 9 .7 岁) ,通过相关性分析,P > O .0 5 ,两者不存在相关性 表2 )表2h n R N PA 2 /B 1 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的表达h n R N PA 2 /B 1 表达性别++ ++ + +平均得分n男性3 8O1 72 15 .4 ±O .9女性1 2l1 0l4 .9 ±0 .9P = O .1 5 7 7硕士学位论文3 ) h n R N PA 2 /B 1 在不同类型N S C L C 的表达,鳞癌有2 8 例,平均得分5 .2 ±O .9 ,腺癌有2 2 例平均得分5 .4 ±0 .9 ,统计学检验提示两组无明显差异( P > O .0 5 ) 。
表3 )表3h n R N PA 2 /B 1 在不同N S C L C 类型中的表达N S C L Cn++ ++ + +平均得分鳞癌2 8O1 71 15 .2 ±0 .9腺癌2 2l1 11 05 .4 ±0 .9P = O .3 3 2 94 ) h n R N PA 2 /B 1 在不同临床分期的N S C L C 中的表达资料中,5 0 例N S C L 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其中T l 、T 2 患者有4 5 例,占9 0 0 5 ,平均得分5 .1±O .9 ,T 3 、T 4 仅有5 例,占1 0 %,平均得分6 .4 ±0 .5 ,经过统计学分析,P O .0 5 ) 表8 )说明该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类型可能不相关2 ) r e f - l 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的表达,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而且其表达于年龄经相关性分析,P > O .0 5 ,无相关性 表9 )3 ) 同时观察到7 例鳞癌及1 例腺癌有胞浆移位现象4 ) r e f - I 在不同T 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临床分期中的表达,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 表1 0 )5 ) 将5 0 例N S C L C 中的h n R N PA 2 /B I 的表达得分与r e f - 1 的表达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数据统计学分析后,P < O .0 5 ,相关系数0 .3 2 2 5 ,表明两者存在正相关。
硕上学位论文蒸黪’辫菰;魏:擀图7 鳞癌( S P ×1 0 0 )臻簧i’^ :h :;岛一: .『:0 ;《q0图8 鳞癌( S P x 4 0 0 ) 图中箭头所指即为胞浆移位现象.1 6 .硕士学位论文蕊、 ^ 、·? ’曩^、●●J,图9 腺癌( S P X1 0 0 )●;了7'图1 0 腺癌( S P x 4 0 0 ).1 7 .辩X 誊嚣漫图1 1 炎症组织( S P ×1 0 0 )表7r e f - 1 在不同肺部病变组织中的表达n++ ++ + +阳性率N S C L C5 01 61 41 826 8 %木癌旁正常组织5 04 73006 %肺部良性病变1 01 0000O %* N S C L C 组与癌旁正常组织组阳性率比较P = O .0 0 0表8r e f —i 在不同类型N S C L C 中的表达n+阳性率鳞癌2 891 96 7 .8 %腺癌2 271 56 8 .2 %P = O .9 2 0.1 8 .鬻l,●,◆●i..0^,,._.‘,√....冉一.蘩硕士学位论文表9r e f - 1 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的表达r e f - 1 的表达性别++ ++ + +阳性率n男性3 81 01 01 627 3 .6 8 %女性1 2642O5 0 %P = O .1 2 5表1 0r e f 一1 在不同分期及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中的表达木I —I I 期组与I I I - I V 期组之间r e f - 1 表达阳性率比较P = O .6 4 1:I c 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有淋巴结转移组之间阳性率比较P = O .4 2 1木料T 1 、T 2 组与T 3 、T 4 组之间阳性率比较P = O .9 2 2.1 9 .硕士学位论文二、痰检实验部分共收集临床可疑肺癌病人痰标本5 1 例,其中3 5 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肺癌,其余1 6 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良性疾病。
传统痰涂片诊断肺癌,阳性率为1 1 /5 1( 2 1 .5 7 %) ,没有假阳性检出,敏感度为3 1 .4 2 %,特异度为1 0 0 %h n R N PA 2 /B 1诊断肺癌,经过免疫组化染色后,阳性细胞被染成棕黄色( 图1 2 - 1 3 ) ,检出并经过病理学确诊肺癌2 8 例,另有5 例阳性患者经病理学确诊为良性疾病,其阳性率为2 8 /5 1 ( 6 4 .7 1 %) ,敏感度为8 0 %,特异度为6 8 .7 5 %采用配对f 检验分析,P < O .0 1 ,认为两种检查方法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表1 1 ) 采用这两种方法结合的手段进行检测,阳性率可达7 4 .5 1 %,其敏感度为9 4 .2 8 %,特异度为6 8 .7 5 %( 表1 2 ) 表1 1 传统痰检与痰检测h n R N PA 2 /B 1 方法的比较配对x 2 检验后P = O .0 0 0表1 2 传统痰检与痰检测h n R N PA 2 /B 1 的联合检测硕:} 二学位论文● ●~●●●●o ’《●◆·● ~,.,.●.●L ● p .·●●●●.,+图1 2 痰检h n R N PA 2 /B 1 阳性( S P x 4 0 0 )图中箭头标记处阳性细胞染色早棕色或棕黄色图1 3 痰检h n R N PA 2 /B 1 阳性( S P x 4 0 0 ).2 1r 净净●J V●..1 ●气,.、●荨寸硕士学位论文讨论一、h n R N PA 2 /B 1 的表达对于N S C L C 的临床意义h n R N PA 2 /B I 广泛低量存在于正常肺组织中,参与许多重要的细胞生理作用,包括R N A 的拼接,端粒、端粒酶D N A 序列的调节,m R N A 由胞核到胞质的转运,细胞有丝分裂、成熟、分化及凋亡的调节等H 1 。
由h n R N PA 2 和h n R N PB 1 组成总体而言,h n R N PA 2 与h n R N PB 1 结构相似,高度同源一般认为两者是由同一基因( h n R N PA 2 /B I ) 起源,经过剪接、插入而形成的变异体h n R N PA 2 /B 1 基因全长1 1 .3 9K b ,包含1 2 个外显子,1 1 个内含子h n R N PB 1 基因的c D N A 序列仅在前者5 ’端插入一个3 6 b p 的片段,其余完全相同:氨基酸序列亦比前者多一个1 2 个氨基酸片断因此,常将两者合称为h n R N PA 2 /B 1 国1 h n R N PA 2 /B 1 复合体中A 2 - B l 一般为3 :l 在肺癌发生早期或癌前阶段,h n R N PA 2 /B 1 广泛表达于恶性病变和增殖细胞中但对于h n R N PA 2 /B 1 在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胚肺中的h n R N PA 2 /B 1 蛋白随胚肺发育开始表达,最早可在假腺期的早期被检测到,在假腺期末期和小管期的起始期达到高峰,在囊( 小泡) 期仍维持高水平的表达。
而在肺组织发育成熟后,h n R N PA 2 /B 1 在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