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泰山岱庙宋天贶殿.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wm****3
  • 文档编号:41990968
  • 上传时间:2018-05-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泰山岱庙宋天贶殿泰山岱庙宋天贶殿经岱庙,北过仁安门透过蔽是遮天的苍松翠柏向北望去,只见一座五光十 色、金碧辉煌的大殿矗立在高大的露台上,这就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宋天贶 殿天贶殿又叫峻极殿,创建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 1009 年),是岱庙 主体建筑如果按传统建筑的规格规范来说,天贶殿采用的是我国古代建筑中 最高规格的“九五”之制及重檐庑殿顶的制度来建造的一般来说,只有王宫 的正殿才可以使用“九五”之制上覆黄琉璃瓦,檐下 8 根大红明柱,檐施彩 绘,辉煌壮丽,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公元 1008 年,宋、辽在澶渊 (今河南濮阳)交战,宋真宗虽大胜辽军,但无心再战,却签订了屈辱的条约, 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宋真宗为了平息朝野的怨愤之情,巩固其统治地位, 他采纳了副宰相王钦若策谋的“天降昭书”的骗局,于同年十月率领群臣,车 载“天书”来到泰山,举行了隆重的答谢天恩告祭大礼,并定于每年六月初六 为“天贶节”笠年,下昭扩建岱庙,又在原泰山神殿的基础上,建造了天贶 殿殿内祀泰山神,1928 年像毁,1944 年重塑;1966 年毁,1984 年再塑像 高 4.4 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

      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 “配天作镇”匾,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列明、清铜五 供各一套及铜鼎、铜釜、卤簿等 天贶殿东西长 43.67 米,南北宽 17.18 米,高 22.3 米,殿阔九间,进深四间, 重檐八角,斗拱飞翘,上覆黄琉璃瓦,檐间悬挂“宋天贶殿”的巨匾,檐下八 根大红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单翘重昂三跳拱,内槽殿顶为四个 复斗式藻井,余为方形平棋天花板整座大殿栾栌迭耸,雕梁彩栋,贴金绘垣, 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 走进殿堂,正面高大的“ 东岳泰山之神 ”彩色塑像是 1984 年重塑的,坐 像高 4.4 米,头顶冠冕十二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肃穆端庄,造形生动, 大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泰山神”是道教所信奉的“百鬼之神”, 可主宰生死唐代被封为“天齐王”,宋时封为“天齐仁圣安”,元朝又封为 “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明太祖登基后,认为给泰山神加封号是“渎礼不经” ,故去掉所有封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从此,岱庙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 享有“东岳神府”的盛名了 塑像两边的楹联为清人吴云所书,“帝出乎震,人生于寅”横额是清康 熙帝于二十三年(公元 1684 年朝泰山时所题“配天作镇”巨匾。

      殿堂内摆放着 明、清时代的部分祭器殿内东北西三面的传为宋代所绘壁画全长 62 米,高 3.3 米,画面借描绘泰山神出巡时的浩荡宏伟场面 大殿东次间有明代铜铸“ 照妖镜 ”一架,原在遥参亭,1936 年移此 大殿重台宽广,雕栏环抱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 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 重台南有小露台,台上一石卓然中立,名扶桑石,又名介石,俗称迷糊石 石北 14 米处,一古柏挺立,传为唐代忠臣安金藏来泰山神前告武则天灭子之状, 化为此柏,因名 孤忠柏 小露台南有石栏方池,跨道中通,名阁老池池内及周围有玲珑石 9 块, 金大安元年(1209 年)奉符县(今泰安)令吴侃同母王氏所献均具有透、露、瘦、 垢、皱、丑、秀等特点 天贶殿前宽阔的大露台分上下两层,雕栏环抱,站在大露台上,大有豁然 开朗之感露台两侧各有一座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拜谒岱庙的诗碑中间是 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香炉露台下古柏相夹的甬道向南延伸,尽头是一个方形 石栏小池,俗称“阁老池”皇帝举行大典参拜泰山神时,群臣就恭候在这里 池内及周围 9 块姿态怪异的太湖石是金大安元年(公元 1209 年)泰安县令吴衔与 其母王氏所献。

      每块石头各俱特色,仔细观赏耐人寻味,甬道中间有一玲珑石 卓然而立,名为“扶桑石”扶桑石北面有一株古柏独立阶下,名为“孤忠柏” 据说,游人蒙住双眼绕扶桑石左右各转三圈,然后去摸对面的孤忠柏,凡能 扶到的,都是神气很大的人这些富有浪漫色彩的传说固不可信,但却显示了 泰山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发达,那些编写传说的民间才子,把人间的善与恶巧 妙地融汇在柏树的形象中,给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感慨 天贶殿后面是后寝三宫,中为正寝宫,面阔五间,两边为配寝宫,各三间,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 1012 年)诏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后,考虑到还 缺个皇后,便于同年封了一个“淑明后”,并为“她”修建了后宫,从“嫔妃” 则居住配寝宫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借神安民”的目的,真可谓“用心良苦, 处心积虑了”今为泰山文物展室宫前银杏双挺,高大擎云,每年盛夏群鸟 集栖,生气盎然 天贶殿两侧为东西碑廊,各种碑碣汉画像石琳琅满目,泰山历代碑刻精品大 都集中在这里这些碑刻几乎集中国书法之大成,上追晋代“二王”,下承宋 朝“四大家”,真草隶篆,体例俱全;颜柳欧赵,风格各异,其中有七大汉碑 的>、>;晋代三大丰碑之一的>;造形新颖, 书法相异的>;泰山佛教记事名碑>等共 19 块, 均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西侧廊内陈列的 48 块汉画像石是自 1960 年以来,几次清理大汶口和旧县 东的汉画像石墓而集这些汉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有的反映车马出 行、乐舞百戏等社会生活;有的描述神话故事;也有反映历史人物的,画面图 案工整,造型生动,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国传统的画技同线刻、浮雕揉合一体, 体现出古拙质朴、雄健壮美的特点,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和东汉社会生活 的重要实物资料 殿两侧原有环廊百间,与仁安门两侧的东西神门连接,内绘十殿阎罗、七 十二司东廊中间有鼓楼,西廊中间有钟楼,均毁于清末1982 年后,陆续重 建环廊与钟楼今东廊内陈列历代碑刻,自北而南有《仿秦刻石二十九字碑》、 《汉衡方碑》、《汉张迁碑》、《晋孙夫人碑》、《魏齐隋唐造像记刻石》、 《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唐鸳鸯碑》、《唐经幢》、《宋升元观敕牒碑》、 《金泺庄创佛堂之记》、《金重修天封寺碑》、《五岳真形图碑》、《登岱八 首》、《太极图》、《谷山寺敕牒碑》、《颂岱诗》、《乾隆御制诗》、《望 岳诗》、《筑桥碑记》等名碑 19 块西廊内陈列汉画像石 48 块1990 年钟楼 更为鼓楼,辟为古币展室大殿东侧北廊内 1989 年辟为封禅蜡像馆,塑宋真宗、 王旦、王钦若等 19 尊蜡像,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殿前院,古柏蔽荫,碑碣林立:东有《宋封祀坛颂碑》、《金重修东岳庙 碑》、清乾隆皇帝御制《重修岱庙碑记》;西有《大宋天贶殿碑铭》、明太祖 御制《封东岳泰山之神碑》;中立《大观圣作之碑》、清康熙年间《重修岱庙 记》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