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警社会学复习总结资料.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7562339
  • 上传时间:2022-05-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1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社会学重点复习(一)社会学提纲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1、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1838年出版的阐述社会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孔德第一次提出了 “社 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学科的产生2、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 孔德(1798—1857)在社会学发展史上,孔德作为创始人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出突 出贡献:他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虽然他自己并未做 过实证社会学研究,但是他对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的区分和研究对象的概括:即社会静学研 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社会动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的观点至今仍是社会学的基本分 析框架2)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是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受达尔文生物 进化论的影响,他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比,从而成为社会进化论(也称社会达尔文主义) 的创始人他认为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一样,生存竞争、优胜为汰、适者生存也在社 会中起支配作用斯宾塞撰写了《社会静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等大量社会学 专著,阐明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他用增长、分化等概念分析社会结构的变化(进化)规律, 强调结构的功能,并以功能为分析的出发点。

      他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并把结构和功能联系起 来考察,这对后来功能学派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他对社会学的具体对象的研究,比 起孔德的“包罗万象”的社会学来,也是学科发展上的进步3) 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 1858—1917,也译作涂而干)是法国社会学家,也是 法国第一个获得任命的社会学教授迪尔凯姆明确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 实为了回答法国当时社会动荡等现实问题,他撰写了《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 活的基本形式》等著作,他提出的机械团结、有机团结等概念和进行的深入分析至今都有重 要价值他用统计学研究自杀现象,实践了孔德开启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构想,并成为最早 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他的《社会学方法的规则》系统、详细地论述了实证 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主张用社会事实來说明社会问题,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做出了重 大贡献4) 韦伯(Max Weber, 1864—1920)是德国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韦伯认为社会学是 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 学,并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

      在方法论上韦伯提出“理想类型”的观点以及“价值中立”的主张韦伯对于社会行动的分 类、关于权威的分类,他对于科层制度的论述,以及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的 研究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社会学的发展尽管后人对韦伯的观点和理论有所争论甚至批评,但 是他仍是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自孔徳以来,经过社会学先驱们的努力,到20世纪初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逐渐明确,研 究方法不断系统化,它的科学性也逐渐得到学术界的认可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了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 社会学界定从综合的、较具包容性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來界定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 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2、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 整体性观点:社会学创始人一般把社会视为一个有机体,认为社会各部分之间存在着 像生物有机体那样的联系,这就是社会学的整体性观点2) 方法与知识的综合性原因在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与广泛性)(3) 科学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实证性,可验证性)(4) 应用性以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为目标追求)(5) 建设性与批判性。

      社会学的两个基本取向:维护改良取向和革命批判取向)3、社会学的功能指社会学这门学科对人类和具体社会的运行所起的作用1) 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 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3) 能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4) 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5) 促进科学的社会治理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第一节什么是社会1、 社会的含义(1) 社会是由有意识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2) 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 和结合在一起带來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3) 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联结而成的,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些社会 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活动的规范2、 社会的类型宏观社会的类型:具体社会的类型(1) 早期的社会学家倾向于从宏观上去认识社会孔德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 段,这种发展是以人类智慧的发展为标志的这三个阶段是把社会看成上帝的产物的神学阶 段,用抽彖的自然力来说明一切事物的形而上学阶段,以科学的方法去探索社会规律的科学 阶段斯宾塞以社会内部的管理类型为主要依据将社会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军事社会 的特征是其强制性,这表现为社会的各个组成单位的各种联合行动都是被强制的。

      工业社会 的基础是自愿合作和个人的自我控制,其特征表现为个人自由2) 马克思则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征为基础将社会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 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他认为任何社会的基础都是生产力和由此形成的生 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基础),在这之上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 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及制度),这就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马克思认为,在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第二节社会的构成要素1>社会的构成要素是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2、 社会关系的含义社会关系则是从更加概括和抽彖的意义上说明处于相同或类似的社会相对位置上的人 们之I'可的共有的行为模式,比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等3、 社会关系的类型认识社会关系的两个角度:角色纽带的性质和角色Z间结合的性质从纽带的角度看,(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从社会关系性质的角度看,(结合关系、对立关系、统治关系)第三节文化1、 文化的含义可以概括地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 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2、 文化的特征(1) 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和学到的。

      文化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的产物;对于一个个 体來说,文化不是先天就有的特征和能力,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2) 文化是群体共亨的当某种行为和价值被群体接受、共亭时,它们才成为文化 并被保存和留传下来3) 文化是建立在彖征符号之上的符号是人类表达意思、进行交流的工具,符号包 括人类的语言、表情、姿势,以及标志等任何有意义地表达某种事物的东西当这些符号所 承载的意义被普遍认可后,符号也就有了独立存在的价值,也就成为某种意义的象征各种 符号的相互结合表现为复杂的社会意义4) 文化是人类生活经验积累的产物3、 文化的分类主文化与亚文化(从文化相对地位上分类)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 位的文化;亚文化是指在一定范圉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4、 边际文化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区域的交汇处出现的一种混合文化一个文化区域有中心区和边缘 处,中心区是该文化的发源地,保存着本民族的最纯粹的文化在边缘处,由于传播递减的 规律和接触外来文化的频繁,本民族文化特征减弱,外來文化的影响较中心区增强,两种文 化逐渐混合形成一种既非完全的本民族文化,乂非完全的外来文化的边际文化,如新加坡文 化等边际文化是由文化传播、文化采借和文化融合而逐渐形成的,从中可以看到多种文化 的相似处。

      6、 文化模式文化模式是相关的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7、 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1) 我族中心主义是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 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2) 文化相对论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 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人的社会化含义与内容1、 人的社会化含义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 程社会学关于社会化的研究有三种角度,即个性发展的角度、文化的角度和社会结构的角 度2、 人的社会化的可能性(1)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3)人有语言的能力第二节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1・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 程2、 社会化的内容(主要是指基本社会化):(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 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明确生活目标3、 个人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4、 培养社少年一青年社会化遇到的问题(1)心理上的断乳(社会性断乳);(2)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4) 社会的迅速变迁;(5)代沟5、代差(代沟)广义指年轻一代与老一代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兴趣爱好方面存在的心理 距离或心理隔阂。

      由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在所著《代沟》中提出狭义 指父母子女之间的心理差距或心理隔阂代沟主要存在于--般成人与年轻人两代人之间,父 母与子女之间的差异并不是不可避免的6、 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1) 继续社会化是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 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继续社会化的原因在于,随着社会成员自身及环境的变化,他以往在基本社会化中所学 到的知识己不够用,从而需要学习新的知识2) 再社会化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 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再社会化就是在某些重要方面对人的重新社会化7、 再社会化原因:一是原來的社会化失败;二是原來的社会化成果基本上己不适应1)被动再社会化(如,犯罪分子的改造);(2)主动再社会化(如,跨文化者的再社会 化学习)第四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1、 社会行动及其类型韦伯把人的社会行动分为四类:目的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情感行动和传统行动1) 目的理性行动也称工具理性行动,它是人们对作为手段的自己的行动和达到目标 的可能性都进行过认真算计的行动,这种行动的核心是最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这里, 自己和对方的行为都是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或工具,(2) 价值理性行动是为了追求某种价值一一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信仰而采取的行 动3) 情感行动是基于情绪、尤其是感情而采取的行为4) 传统行动是由传统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所决定的行动在韦伯看来,目的理性行动具有最高的合理性很明显,冃的理性行动是以西方占统治 地位的经济人的利己主义为基础的,这种行动在现代社会里具有普遍性与合理性2、 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 的社会交往活动1) 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2) 个人之I'可、群体之I'可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才存在互动;(3) 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4) 社会互动并不是非要在面对面的情况下才能发生;(5) 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