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子规总序及入则孝篇分析课件.ppt
38页弟子规学习弟子规,将文化落地为文明作者档案作者档案姓名:李毓秀李毓秀 字:子潜子潜 号:采三采三生:康熙年间(康熙年间(16621662年)年) 卒:乾隆年间(乾隆年间(17221722年)年)学历:秀才秀才偶像:孔子孔子职业:教书教书任职单位:自办校敦复斋自办校敦复斋 成就: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著作:《《训蒙文训蒙文》》、、 《《水仙百咏水仙百咏》》等等爱好:读及研究读及研究““四书四书””等等 儒家经典之作儒家经典之作 写歌颂水仙花的诗写歌颂水仙花的诗《《弟子弟子规》》修订者:贾存仁形式:1.三字一句,形式学习《三字经》; 2.内容源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 3.全 文 360句 , 1080字 , 对 言 行 、 动 作 、 举 止 、 待 人 、 接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用:1.教育孩子,使之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传统教材 2.进行员工培训,使之守规矩、遵守规章制度 3.反省自身,不断改进 点点拨1.开篇的八句总序,出自《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对其言行的记录从宋代开始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3.四书五经泛指儒家的经典作品,“五经”为《诗经》、《易经》、《尚书》、《礼记》、《春秋左传》(诗、书、礼、易、春秋)作作业第一部分 “总序”第二部分 “入则孝”第三部分 “出则悌”第四部分 “谨”第五部分 “信”第六部分 “泛爱众”第七部分 “亲仁”第八部分 “余力学文”弟子弟子规总总 序序弟 子 规,圣 人 训首 孝 悌,次 谨 信泛 爱 众,而 亲 仁有 余 力,则 学 文入则孝入则孝父 母 呼,应 勿 缓父 母 命,行 勿 懒父 母 教,须 敬 听父 母 责,须 顺 承冬 则 温,夏 则 凊;晨 则 省,昏 则 定出 必 告,反 必 面;居 有 常,业 无 变事 虽 小,勿 擅 为;苟 擅 为,子 道 亏物 虽 小,勿 私 藏;苟 私 藏,亲 心 伤弟子弟子规亲 所 好,力 为 具;亲 所 恶,谨 为 去身 有 伤,贻 亲 忧;德 有 伤,贻 亲 羞亲 爱 我,孝 何 难?亲 憎 我,孝 方 贤亲 有 过,谏 使 更;怡 吾 色,柔 吾 声。
谏 不 入,悦 复 谏;号 泣 随,挞 无 怨亲 有 疾,药 先 尝;昼 夜 侍,不 离 床丧 三 年,常 悲 咽;居 处 变,酒 肉 绝丧 尽 礼,祭 尽 诚;事 死 者,如 事 生总序序 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弟 子 规,圣 人 训首 孝 悌,次 谨 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泛 爱 众,而 亲 仁有 余 力,则 学 文圣人:指儒家创始人孔子圣人:指儒家创始人孔子训:教导、教诲训:教导、教诲悌:指弟弟服从兄长悌:指弟弟服从兄长谨:出言慎重,寡言谨:出言慎重,寡言信:诚信信:诚信文:文化知识或文献典籍,泛指一切学问文:文化知识或文献典籍,泛指一切学问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家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如果做了这些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有益的学问。
作作业入入则孝之一孝之一 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父 母 呼,应 勿 缓父 母 命,行 勿 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g父 母 教,须 敬 听父 母 责,须 顺 承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冬 则 温,夏 则 凊;晨 则 省,昏 则 定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出 必 告,反 必 面;居 有 常,业 无 变入入则孝之一孝之一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父 母 呼,应 勿 缓。
父 母 命,行 勿 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g父 母 教,须 敬 听父 母 责,须 顺 承二十四孝之二十四孝之3《《啮指痛心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贾君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贾君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孝的第一步:倾听父母的需要孝的第一步:倾听父母的需要孝的第二步:尽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孝的第二步:尽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二十四孝之二十四孝之18《《卧冰求卧冰求鲤》》 东晋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孝是人所以是人的根本作作业入入则孝之一孝之一1.冬则温:冬天用自己的身体先为父母把被窝捂暖2.凊:凉夏天替父母把床铺扇凉3.省:探问,请安4.定:定省,子女早晚问候父母,这里专指昏定,即晚间服侍父母就寝5.反:同返,指返家6.面:当面向父母禀告平安,让父母放心7.业:职业,做事8.无变:没有改变指在外做事有规律、和规矩;不随意改变,以免父母担忧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冬 则 温,夏 则 凊;晨 则 省,昏 则 定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出 必 告,反 必 面;居 有 常,业 无 变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寒冷时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请安问好,回家后,向父母报平安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告父母平时生活起居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随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二十四孝之二十四孝之13《《扇枕温衾扇枕温衾qīn 》》 黄香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九岁时母亲便去世,又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除平时帮助父亲操持农活、料理家务外,冬天还要为父亲暖和被子,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子,对父亲十分尽心尽孝,人们都夸他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冬温夏凊点点拨1.儒家重要典籍《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2.成语“昏定晨省”,原意晚间服侍父母就寝,早上省事问安,这是传统社会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弟子规》接下来又更具体地提出了小辈、子女应该遵循的规矩,那么究竟哪些事情是做子女、做小辈的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呢?有时我们为了能让父母高兴、满足父母的愿望,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应该去做吗?作作业入入则孝之二孝之二 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 g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事 虽 小,勿 擅 为;苟 擅 为,子 道 亏 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g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物 虽 小,勿 私 藏;苟 私 藏,亲 心 伤。
qīn suǒ hào lì wèi jù qīn suǒ wù jǐn wèi qù亲 所 好,力 为 具;亲 所 恶,谨 为 去 shēn 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dé yǒu shāng yí qīn xiū身 有 伤,贻 亲 忧;德 有 伤,贻 亲 羞入入则孝之二孝之二1.子道:子女应该做得 shi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 g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事 虽 小,勿 擅 为;苟 擅 为,子 道 亏 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g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物 虽 小,勿 私 藏;苟 私 藏,亲 心 伤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入入则孝之二孝之二1.具:准备,置办2.贻:遗留 qīn suǒ hào lì wèi jù qīn suǒ wù jǐn wèi qù亲 所 好,力 为 具;亲 所 恶,谨 为 去。
shēn 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dé yǒu shāng yí qīn xiū身 有 伤,贻 亲 忧;德 有 伤,贻 亲 羞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亲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让父母蒙受耻辱二十四孝之二十四孝之6《《鹿乳奉鹿乳奉亲 》》 周郯(tán)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需要鹿的乳汁洗眼,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里去,伪装在群鹿中间,于是取鹿乳来供养双亲打猎者看见他,以为是鹿而欲射之剡子便将实情告诉他,才得幸免,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郯子作为春秋时郯国的第一任君主,有孝心、博学,孔子曾求见,虚心请教;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德、才、威、雅 的化身与孔子、老子并称为三圣二十四孝之二十四孝之11《《怀桔桔遗亲》》 在汉朝末年的时候有一位孝子叫陆绩,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陆绩 今江苏苏州一带人,大概公元187年出生,219年去世,活了三十出头,很年轻就去世了东汉末年他是孙权手下的一个官吏《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有一个人跳出来跟诸葛亮辩论,诸葛亮说:“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郎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要孝敬父母,就应该善待自己,好好爱护父母给的这个身体,这才叫孝心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茁壮成长,洁身自好,远离各种坏习惯,不要沾染坏毛病,这才是真的孝敬孝是一种有机的互动,孝是尊长和小辈之间爱的交流,这样的孝道绝不是单方面的作作业入入则孝之三孝之三 qīn ài wǒ xiào hé nán qīn zēng wǒ xiào fāng xián亲 爱 我,孝 何 难?亲 憎 我,孝 方 贤 qīn yǒu guò jiàn shǐ gēng yí wú sè róu wú shēng亲 有 过,谏 使 更;怡 吾 色,柔 吾 声。
jiàn bú rù yuè fù jiàn háo qì suí tà wú yuàn谏 不 入,悦 复 谏;号 泣 随,挞 无 怨更:改变怡:和悦入:采纳号:大声哭挞:鞭挞 父母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该耐心的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父母心情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无怨言二十四孝之二十四孝之1《《孝感孝感动天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相传他的父亲瞽gǔ叟sǒu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1.尊长有错,小辈可以批评,但是因为你是小辈,所以你对尊长的批评要格外地注意方式方法,应该采取“谏”的方式。
谏《现代汉语词典》的标准解释:用言语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2.小辈必须注意自己的态度,注意自己的言语,考虑到自己的身份,维护尊长的地位和威信,这是传统要求《《哭哭谏追追师》》 据“资治通鉴”所载,李军从太原起兵后遇到的第一个劲敌是霍邑的宋老生恰好此时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军粮无法接济上而刘文静赴突厥求和请兵支援又一去而无音讯,再加上传来消息,说刘武周与突厥勾结,乘太原后防空虚而攻击太原,结果军心动摇,许多人主张撤兵回救太原李渊向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问计,二人均反对撤军,认为刘武周偷袭太原之消息纯属谣传但李渊并未听取意见,下令撤军李世民欲待再劝,却已天色向晚,李渊已经就寝,守卫不让他进去李世民于是号哭于帐外,终于惊动李渊出来问取情由李世民再次分析大军可进不可退,进则胜、退则亡的利害关系李渊于是改变主意,派李世民追回已经后撤的军队作业作业入入则孝之四孝之四 qīn yǒu jí yào xiān cháng zhòu yè shì bù lí chuáng亲 有 疾,药 先 尝昼 夜 侍,不 离 床 sāng sān nián cháng bēi yè jū chù biàn jiǔ ròu jué丧 三 年,常 悲 咽。
居 处 变,酒 肉 绝 sāng jìn lǐ jì jìn chéng shì sǐ zhě rú shì shēng丧 尽 礼,祭 尽 诚事 死 者,如 事 生 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父母亲去世后,要守丧三年常常哀思父母的养育之恩,提起父母时会难过哭泣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等事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去办,祭祀要完全出于诚心对待去世的父母亲,要如同他们在世时一样二十四孝之二十四孝之2《《亲尝药汤》》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二十四孝之二十四孝之16《《闻雷泣墓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后人有诗云: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二十四孝之二十四孝之8《《卖身葬父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