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据新闻“热”的冷思考.doc
5页对数据新闻“热”的冷思考对数据新闻“热”的冷思考【摘 要】数据新闻,也称为数据驱动新闻,它是将大数据运 用于新闻实践的重要体现本文将从基础支持、媒体专业和受众三个 角度来分析数据新闻流行的原因但作为新事物,数据新闻也隐含着 三种潜在的问题:开放数据、数据隐私和新闻教育 【关键词】数据新闻开放数据 新闻教育 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也称为数据驱动新闻(Data-Driven Journal ism),它是将大数据运 用于新闻实践的重要体现广义上说,“数据新闻”是大数据时代新 闻学形成和发展的新领域;而狭义上来看,它是“基于数据的抓取、 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① 从 宽泛意义来讲,最早的数据新闻可以追溯到1821年5月5日《卫报》 创刊号上的一篇新闻报道,这篇报道是有关当地未成年人接受免费教 育的调查②报道中调查数据的收集仅仅是依靠四个牧师的手工统计, 因此调查结果并不具有准确性早期的“数据新闻”更应该称之为 “数字新闻”,其操作上主要运用的社会科学统计方法,存在人工的、 零散的、非系统性的缺陷,与当下所谈论的“数据新闻”大相径庭 欧美的数据新闻实践已经实现了系统化的运作。
BBC的数据新闻团队 由20人组成,包括记者、设计师和研发人员,负责为BBC的新闻网 站制作数据新闻除了承担数据项目和视觉效果的制作外,团队还包 揽了新闻网站所有的信息图表和多媒体专题的制作比如BBC有关 “欧元区债务网”的专题报道,探讨了欧元区各国错综复杂的国内贷 款,运用颜色和比例箭头,并辅之以简明易懂的文字,以视觉化的方 式来阐释复杂的问题③它能够鼓励用户去关注这样的网站,阅读其 中的报道,并旦不会被这些数字吓到而来自英国《卫报》的数据博 客在该领域同样值得关注,它包括一个主页、各国范围的发展数据的 搜索引擎、网上和《卫报》视觉艺术家们的数据可视化作品,以及探 索公共开支数据的工具每公,他们会使用谷歌电子表单(Google spreadsheets)来分享完整的数据,随后分析这些数据,并将之可视化最后再用这些数据为报纸和网站提供新闻故事 相较于国外数据新闻的蓬勃发展,国内的该领域实践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网 易新闻的“数独”栏目是我国数据新闻报道较早的尝试在2012年 11月,“数独"板块发布了它第一条新闻《最适合儿童成长的国家》 ④,该新闻是针对当口寸贵州毕节5名儿童死亡的事件,结合国际慈善 组织发布的一个指数报告制作的数字图表新闻。
不过“数独”新闻的 模式还是保持着单向性的传播模式,没有有效的与网民形成互动最 近,南方报系和央视也在尝试运用大数据来报道新闻,不过传播效果 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数据新闻“热”的原因 不管是传统纸媒还是数字新媒体,都在使尽浑身解数去了解并且使用数据来丰富新 闻实践它不仅仅是技术操作上的变革,更是思维观念上的转换那 么数据新闻为何会如此受欢迎呢? 从基础支持角度来看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极大丰富和开放,为媒体进行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分享 提供了便利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 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⑤它具有海量数据规模(Volume)、快速的 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 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这四大特征而数据新闻正是基于互联网 等技术平台,以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作为主要特征的新闻样式,海 量数据的支撑使当下的数据新闻更加复杂、多样和深入 从媒 体专业角度来谈数据新闻为专业媒体夺回舆论主导权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新媒体科技的发展使专业媒体的优势逐渐丧失,web2.0 时代为公民新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专业媒体在报道新闻的时■效性上 大打折扣。
不过正如彭兰教授所说,如果媒体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 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未来趋势的预测上,那么就有可能在公民新闻 难以达到的高度上,来实现媒体价值的重塑⑥其中,深度报道是数 据新闻可以重点尝试的领域,媒体工作者可以通过挖掘隐形数据的背 后价值、捕捉复杂数据背后的意义来主导新闻议题 从受众角度来说它不仅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更能促使网民众包来参与制作 数据新闻在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受众分析中,受众的数据是媒体进 行采访报道的重要来源,这有利于更好地反映受众的想法和行为此 外新闻机构将给予受众更多的方式来参与内容的制作,并且能够收集到尽可能多的数据源以此来完成新闻的生产美国一家非盈利新闻编 辑部(ProPublica)的编辑Scott Klein说:“我们想要确保我们的 数据不止用一种方式叙述,而是希望任何人将他们自身经历和团体的 故事加入进来,形成成千上万种叙述方式⑦ 数据新闻应注 意的问题 在媒介生态环境下,数据新闻看似前途光明,但作为新事物却隐含着不少潜在的问题笔者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阐释媒体 在进行数据新闻操作上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一,开放数据(opendata)尚未广泛推广数据从哪儿来?政府和企业组织公开的信息数 据是数据新闻的重要数据来源。
2009年1月,奥巴马签署了开放和 透明政府备忘录,要求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的政府,参与、合作的政府, 体现了美国政府对开放数据的重视2009年12月,美国行政管理和 预算管理局(0MB)为落实奥巴马开放和透明政府备忘录,发出开放 政府指令,指示各机构打开大门为美国公众提供数据 在美国,新闻机构从联邦政府那里获取他们所需要的数据,如美国健康人道服 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和环境保护机 构(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以及地方的城乡机构 新闻机构也会从一些非常规的渠道获取数据集,诸如世界银行、各式 各样的非盈利组织以及维基解密(Wikileaks)o⑧有时,新闻机构获 取数据的程序很复杂,甚至有些政府组织拒绝公布数据在这种情况 下,新闻机构可以通过《信息自由法》(FOIA)来获取数据,这个联 邦法律是由美国政府实施,旨在允许全部或部分的信息文件的揭露 hts/business technology/big_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_inno vat ion ⑥彭兰,《“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J].(1): 10 ⑦⑧Aitamurto T, Sirkkunen E,in Data Journal ism[J]. Espoo: VTT, 2011 Journalism Ha- ndbook. Retrieved on may om DataDrivenjournal ism. net, http: //⑩Boyd D,《编辑之友》,2013 Lehtonen P.Trends ⑨0’ Reilly: Data 11, 2014, fr- datajournalisnihandbook. org/. ⑩Boyd D, Crawford K. Sixprovocations for big data. A Decade in Internet Time: Symposium on the Dynamics of the Internet and Society[J]. SocialOnline]Available at:(12)(13)Danah boyd &DATA, I-15: 5, 662-679 untability throughBIGSci.Res. Netw. , New York. [Online]. Available: http: //ssrn. com/ abstract, 2011, 1926431. (ll)Manovich, L: ^Trending: the promises and the challenges of big social data , in Debates in the Di~ gital Humanities, ed. M. K. Gold,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inneapolis, MN, http: //wwav. manovich. net/DOCS/Manov- ich trending_paper. pdf (15July2011). Kate Crawford: CRITICAL QUESTIONS FOR 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14)Hamilton J T, Turner F. Acco-algorithm: deve- loping the field of computational journalism[C]//A Center for Advanc- ed Study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Summer Workshop. Duke University in association with Stanford University, 2009: 27-31 (Westbrook, A: Data-driven journalism: what is there to lear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datadriven journalism Amsterdam ro- und-table. The Netherlands, http: // mediapusher. eu/datadrivenjournali~ sm/pdf/ddj_paper_final. pdf. (作者: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