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教案-教案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doc
4页第二章 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教案【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的原理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能利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2.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并能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3. 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及其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学会根据气压分布图及有关条件来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表说明”——体现了课标对学生读图、析图、图文转换和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能力的要求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验、总结归纳等学习方法和手段理解大气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合作探究、科学严谨的学科素养2.保护大气的地理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2. 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3. 力与风的因果关系教学难点:1. 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2. 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3. 力与风的因果关系。
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闯关东》片段截取,如何做到未雨绸缪的引入大气受热过程二、 新课讲授1.大气的受热过程想一想: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时,大气会对太阳辐射有哪些作用呢?(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图示解释) 想一想?是不是太阳辐射中的能量全被大气吸收了呢?(补充具有选择性)(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通过图和各要素的关系解释大气对地面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3. 大气热力环流(1) 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2) 形成: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有差异,导致大气水平运动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山谷风和城郊热岛效应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教师再进行解释补充)4.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向(图示):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3)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图示):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既改变风速,又改变风向活动探究:绘出北半球近地面A、B两种气压状况下的大气运动情形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教师再进行解释补充)三、 课堂练习结合到每一个知识点后,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四、 课堂总结学生通过框架式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引导)五、 布置作业 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画出大气环流简图考查学生对热力环流原理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绘图技能,培养学生尝试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学习态度,并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做到学以致用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