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鹿邑老君台导游词.doc
2页鹿邑老君台导游词 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为明道宫的一部分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东北隅老君台后街路南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据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述:“天宝二年(734年)建太清坛文昌宫于台记”台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砖构筑由14个平面围成的高坛形古建筑状若圆柱且有棱角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全台以古式大砖堆砌由24个平面围成圆柱形台上环筑七十厘米高的围墙形与城墙相似台上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一间正殿内原有老子铜像一尊高两米许铸工精巧殿门檐下东西各嵌一碑上书“道德真源”、“犹龙遗迹”山门内东侧原有铁柱一根高七尺径七寸突兀而立古色默然 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进入老君台山门是正殿面阔三间进深间硬山式清代建筑殿内西偏殿各一间合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 老君台下波光烟霭湖水萦洄景色宜人映山门向南约里许的中轴线上依次有望仙桥、明道宫、文昌宫、八角亭、游龙堤坊、万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问礼处”两块碑碣牌坊上书“地古永传曲仁里”下题“天高近接太清宫”楣镌“万教之祖”正书苍古遒劲升仙台因老子道德高崇 据大清光绪版《鹿邑县志.古迹.明道宫》记载“明道宫在东门内升仙台前唐名紫极宫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为太清坛”由此可知该台始建于唐代至迟也应在天宝年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皆有增修增建老君台为圆柱形且有棱角高8米台底面积706平方米周围用大砖堆砌内实以土上立垛口女墙类似古城墙台上有大殿、东西偏殿和山门一座殿前壁上嵌有“犹龙遗迹”、“道德真源”、“孔子问礼处”等明代碑刻三方(通)清代赞助碑二通殿内原有老子紫铜坐像一尊殿左前方有铁柱一根传为老子“赶山鞭”大殿后原有老君炼丹房台上还有古柏十三株山门下有石阶三十三级应老子飞升三十三层青天之说老君台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女皇武则天、宋真宗赵恒以及文学大家苏东坡、欧阳修等都曾来拜庙祭祀或观瞻游览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1978年鹿邑县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在此建博物馆1986年老君台被定位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随太清宫遗址一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随老子故里旅游区一起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