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录机维修入门与提高.docx
29页第 3 章 收 录 机 维修 入 门与 提高学习 要点 :本章 主要讲 述收 录机 的基本 知识 ,要求 读 者先 了解 收录 机的 结构 及特 点在 此 基础 上,弄 清录 放电 路的 工作原 理,再 逐步 掌握 收录机 的故 障检 修方法 本章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即是前两章的升华,又是学习 A V 功 放 机 的 基 础 , 读 者 应 认 真 学 习 3.1对收录机的感性认识3.2录音、放音及抹音原理3.3机芯结构及常见故障处理3.4录、放电路3.5收录机故障检修3.1 对收录机 的感性认识一. 收 录机 由收 音机 和录 音机 结合 而成 收录机内部电路包含了收音和录放两个部分,如 图 3-1 所示收音部分未含音频电路,它的音频电路与录放电路公用机器的工作状态由开关来切换二. 收 录机 的结 构1 . 收 录 机 的 整 体 结 构收录机由机壳、扬声器、机芯、电路板等构成见教 材图 3-22 . 收 录 机 的 电 路 结 构收录机的电路结构框图如图 3-3 所示它由 收音 电路、录放电 路两 大部 分构成 收音 电路 包 含了检波之前的所有电路录放电路包含前置放大电路 音频 放大电 路、功 率放大 电路 、自动 电平控 制电 路、录音 补偿电路、偏磁电路、电平指示电路等。
在放音时,S1置T , S2置P ,此时,信号流程为: 录放磁头f S2-1 f SI f 前置放大f 音频放大f S2-3 f 功率放大f扬声器在录音时, S1 置 T, S2 置 R, 此时, 信号流程为:话筒f S 2 -1 f S 1 f前置放大f音频放大f S 2 - 3 f录音 补偿f S2-2 f录放磁头在录音状态下,自动电平控制电 路和偏磁电路均工作在收音时, S1 置 Ra, S2 置 P, 此时, 信号流程为: 天线f收音电路f S 1 f前置放大f音频放大f S 2 - 3 f 功率放大f扬声器3.收录机的录放电路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录放电路属于音频电路二是开关多 在分析收录机电路和检修收录机故障时, 一定要有动 态的眼光3.2 录音、放 音及抹音原理一 . 磁 头 与 磁 带1 . 磁 头(1)功能: 磁头是一种磁电转换器件 2 ) 磁 头 的 结 构 它由带缝隙的铁芯、绕在铁芯上的线圈及屏蔽罩构 成见 教 材 图 3 -4 所 示( 3 ) 磁 头 分 类按功 能分 ,磁 头可 分为:录音 磁头 、放 音磁 头、抹音 磁头及录放磁头录音磁头:把音频信号通过电磁转换记录在磁带上。
工作缝隙较宽,一般在4〜8微米录音磁头的铁芯材料 好,线圈匝数较少,阻抗低(小于lkQ )放音磁头:将磁带上的 磁信号通过磁电变换, 还原成 音频信号 工作缝隙宽 度在 l〜 2 微米, 且线圈 匝数多, 阻 抗 比 录 音 磁 头 高 ( l kQ 左 右 )抹音磁头:产生抹音磁场, 以将磁带上所记录的信号 消去 工作缝隙极宽, 约 30〜 60 微米, 且线圈 匝数少 录放磁头:它既能作为录音磁头用, 又能作为放音磁 头用 工作缝隙多为 2〜 4 微米, 磁头阻抗在 lkQ 左右 4) 磁 头 符 号见教材图 3-52 . 磁 带 磁带是用来记录音频信号的载体它装在一个带盒内 部,构成一种盒式磁带 1 ) 构 成 磁带由带基和磁性层组成2)分类按磁 粉材 料来 分,磁 带可 分为 普通 带( 又称 铁带 )、二 氧化 铬带 (又 称铬 带 )、铁 铬带及 金属 带a)A面咸咗吃「::总送.1嬉影匡汪込占按声道来分,磁带可分为单声道磁带和立体声磁带 如 图 3 - 6 所 示 血疋卅八V^WAXWAVW^ yfewPSwfA'wEtb)二. 录 音、 放音 及抹 音原 理1 . 磁 化 曲 线 与 磁 滞 回 线( 1 ) 磁 化 现 象自然 界中 某些 物质 受到 外磁 场作 用后 ,自身 会带 上磁 性,这种现象叫磁化。
2 ) 磁 化 曲 线 描述磁性材料单向磁化过程的曲线见 教 材 图 3 -7( a )(3)磁滞回线 描述磁性材料反复磁化的曲线见 教 材 图 3 -7( b)2 . 录 音 原 理( 1 ) 录 音 基 本 原 理 用下图来说明J 乘音H晡 孕蛻囲 - -p 诣歸 「I 「I 「I 「I d J』JI磁头( I曉帯 »■虎帯运冇亩旬(2 )偏磁录音为了减小录音失真,收录机应采用偏磁录音偏磁录音有两种方式:直流偏磁录音和交流偏磁录音 见 教 材 图 3 -9 3)录音频率补偿在录音时,必须想方设法补偿高频用下图来说明放音时必须想方设法补偿低频4 . 抹 音 原 理实现抹音的方法有两种,即直流抹音和交流抹音直流 抹音 :给抹 音磁头 通以 较强 的直流 电流 ,使抹 音 磁头产生足够强度的磁场,将磁带上原来的信号抹去交流 抹音 :给抹 音磁头 通以 超音 频电流 ,使抹 音磁 头 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将磁带上原来的信号抹去交流抹音性能比直流抹音好3.3 机 芯一 . 机 芯 的 结 构1 . 机 芯 的 功 能共 5 点,见教材2 . 机 芯 的 结 构见 教 材 图 3 - 1 2电机 、主导 轴、飞 轮及 压带轮 是机 芯的 几个要 要部 件 不管哪种机芯,都不能缺少这几个部件。
电机:机芯的动力源主导 轴:驱 动磁带 恒速 运行的 关键 部件 ,在录、放 状 态下,磁带的恒速运行是靠主导轴来保证的飞轮:安装在主导轴上,具有减速和稳速作用压带轮:是一个从动轮,在录、放状态下,主导轴与 压带轮依靠旋转时的摩擦力牵引磁带恒速运行3 . 走 带 动 作1 ) 恒 速 走 带 过 程当按下放音键时,电机开关接通,电机转动,飞轮及 主导 轴也转 动同 时磁 头 接 触到 磁带,压带轮 将磁 带牢 牢 压在 主导轴 上匀速 转动 的主 导轴和 压带 轮依 靠摩擦 力牵 引磁 带恒 速运 行另 一方 面,张 力下 轮旋 转,张 力上 轮也 跟着 旋转,收带小 轴也 同步 旋转通过过 渡轮 将力 矩传给 收带 盘,驱 动收带 盘旋 转,将 主导 轴和压 带轮 牵引 过来的 磁带卷绕起来2 ) 快 进 过 程按下快进键,电机旋转,驱动飞轮和张力下轮旋转, 张力上轮也跟着旋转同时,张力上轮靠向快进轮,通过 快进 轮驱 动收 带盘 快速 旋转 ,将磁 带 快速 卷绕起 来 ,实现 精品文档快进走带动作3)倒带过程按下倒带键,电机旋转,驱动飞轮和张力下轮旋转, 张力 上轮 也跟 着旋 转。
同时 张力上 轮 与供 带盘 接触 ,驱动 供带盘旋转,将磁带快速卷绕起来,实现快速倒带过程4 . 自 停 动 作自停机构如图 3-13 所示,它由自停触头、自停杆、自 停叉、位于飞轮上的凸轮及锁板构成fit头滑板極板支点消音头口停■头求敵*自停杆凸枪・叉了复位弹竇 —自停叉对上图的工作原理进行解释二. 电 机稳 速电 路稳速 电路 的作 用:自动 调整 电机 的工 作电 压,以 达到 稳定电机转速的目的1 . 由 三 极 管 构 成 的 稳 速 电 路 参考 图 3-15a:图 3 -15图中,M是直流电机;RP、R3、R2等组成取样电路;VT 1 是 放 大 管 ; V T2 是 调 整 管 电 机 稳 速 过 程 可 以 表 示 为 :N (转速)f 〜V a i 〜V e 1 〜1 Cl I 〜1B2 1 〜r ce2 f 〜V MI f N i2.由集成块构成的稳速电路参考 图 3-l6 所 示当某种原因引起电机转速增大时,电机两端的反电动 势会 增加 , 加 在 RP 两端 的电 压也 随之 上升 , 4 脚 电 压 也 上升 , 电 压比 较器 输出 电 压 下降 , 使 VT2 的 基极 电 压 下 降 , V T2 的 内 阻 增 大 , V T2 上 的 压 降 增 大 , 电 机 两 端 电 压 下降, 从而使电机转速也下降, 达到了稳速目的。
图 3 -16三. 收 录机 机芯 常见 故障 处理 1 . 磁 带 完 全 不 走 动(1)电机不旋转 (2)传动机构工作异常2 . 带 速 不 稳1 ) 带 速 变 慢 的 原 因共 5 点,见教材2 ) 带 速 变 快 的 原 因共两点3 . 绞 带引起绞带的原因共6点4 . 抖 晃 严 重共 5 点3.4 录、放 电路一. 录 音及 放音 频率 补偿 电路 在录音时,高频损耗较大,故应着重补偿高频在放 音时,低频损耗较大,应着重补偿低频1 . 恒 流 录 音 及 录 音 高 频 补 偿 电 路参考下图在录音放大器与录音磁头之间串一个阻值较大的电 阻R ,就构成了恒流录音电路如果在R上并联一个容量合适的电容C,则就构成了 录音高频补偿电路2 . 放 音 低 频 补 偿 电 路放音低频补偿电路一般设在前置放大器中, 电路形式 多为反馈式 下图 3-18 所示的电路是一个典型的放音低 频补偿电路, R2、C4 起低频补偿作用 自 动 电 平 控 制 电 路自动 电平 控制 电路 又称 ALC 电 路, 它仅 在录 音状 态 下起作用在录音时,为了在强信号时不至于引起录音失真现 象,而在弱信号时,又有足够高的录音灵敏度,所以必须 使 用 A L C 电 路 。
1 . A LC 电 路 的 基 本 原 理用下图来说明2 . A LC 电 路 分 析1 ) 二 极 管 分 流 式参考 教材 图 3-20当输 入录 音信 号较 强时 ,C2 上 获得 一个 较高 的直 流 电压,并使VT3和VD1导通VD1导通后,VT1输出的 信号有一部分经 C1、VD1 到地, 从而减小了 VT2 的输入 信号, 进而使录音输出 放大器的 输出 电 平也下降, 达到了 自动 电 平 控制 的 目 的 2 ) 三 极 管 分 流 式 两 种 参考 图 3-21由学生自己分析三.录、放前置放大器分析举例1 . TA 7 66 8 介 绍TA 7 66 8 是 日 本 东 芝 公 司 推 出 的 双 声 道 立 体 声 录 、 放 前置放大器,国产 D7668 与之相同它内 含 左 右声 道 前 置放 大 器 (Pre)、 左 右声 道 录音 放 大器 (Rec)、 ALC 电路 、静 噪 控制 及稳 压电 源 等电 路 各脚功能及电压值见教材表 3-2 所示2 . 电 路 分 析参考 教材 图 3-22以 L 声道为例进行分析1 ) 放 音 信 号 流 程在放音状态下,图中所有开关置“放”位置,L声道 音 频 信 号 经 S 1 -1 、 C 2 送 至 7 脚 , 由 7 脚 内 部 前 置 放 大 器 进行放 大后从 5 脚输出, 再经 C9、R8 送至功放 电路, 最 终推动扬声器工作。
2 ) 放 音 频 率 补 偿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