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NGO与NPO的含义与特征比较分析.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82929861
  • 上传时间:2023-03-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NGO与NPO的含义与特性比较分析   NGO和NPO这两个名词,在今天的多种媒体和人们的平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对许多人来说,它们已经不是新鲜事物,相信大多数接触过这两个词的人都会懂得它所代表的英文词汇及其汉语意义然而,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由于媒体的影响,至今有关NGO和NPO这两个名词及其概念却存在着普遍的混用和乱用的现象,诸多人主线搞不清这两个词所体现的确切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NGO和NPO这两个词,在不同国家里往往被各有侧重地使用,或者被交叉地使用在同一种国家1为了更精确地理解和把握NGO和NPO,我们有必要弄清她们的含义与特性,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NGO与NPO概念产生的背景:  1、NGO概念的产生与中国化:   NGO一词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缩写,汉语直译为“非政府组织”在海外,NGO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后来开始在世界范畴内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目前,NGO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和影响已经比肩政府和公司,它正在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领域的第三支柱2   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流话语的国际文献中,NGO常常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民间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它们强调的重要是这些组织同发展中国家较多存在的集权政府的区别,从而带有更多的政治方面的含义。

      3在国内,1995年北京召开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简称“世妇会”)时,国际上的许多妇女NGO来到北京,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怀柔非政府组织国际论坛从那时开始,媒体和广大公众开始关注这个概念   2、NPO概念产生的背景:  NPO一词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的缩写,汉语直译为“非营利组织”这个概念的产生晚于NGO,大体浮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之后昌盛于全球4  这种组织形态最早于17世纪便存在,是应生于工业革命中浮现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其后随着着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因而它也具有丰富的西方文化和社会体制的背景非营利组织”这一名称自身就映射出其背后隐含的前提假设:先它而存在着另一种组织形态??营利组织,或曰公司,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由此可知,非营利组织是一种基于市场经济、政府与公司部门严格分工、独立的公司等背景下浮现的概念,它的存在和特性是与市场经济的进程和营利部门(公司)的发展密切有关的非营利组织的浮现被理解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产物5   总体来说,NGO和NPO是从不同角度来阐明社会团队的性质,这两个概念都是中国近年从西方引进的,对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概念的解释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性的见解。

      许多美国人喜欢用NPO一词;联合国的多种文献在内和其他许多国家的官方文献里使用最多的仍然是NGO一词中国老式文化往往把这两类组织称为公益组织或慈善组织,根据《社会团队登记管理条例》第2条规定,NPO、NGO和社会团队三者内涵互相交叉,业内人士觉得没有本质区别6    二、NGO与NPO的含义与特性比较分析:     NGO汉语译为“非政府组织”,但它并不等同于“不是政府的组织”,如公司不是政府组织,但它绝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非政府组织同样,NPO汉语译为“非营利组织”,它也不等同于“不营利的组织”,如政府是不营利的组织,但它也绝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非营利组织    1、NGO概念的内涵及其组织特性:   有关NGO概念的界定,在国际上没有普遍的共识目前国内学界对NGO的定义,有代表性的大体有三种:广义的NGO是指政府和营利的公司之外的一切社会民间组织,它在外延上涉及社团、民办非公司单位、国有事业单位、人民团队、其他组织(含单位内部的、以公司形式登记的、未登记的社团等)7;狭义的NGO是指严格符合《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公司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的社会组织,即官方概念里的民间组织,在外延上就只有社团和民办非公司单位两类组织8(尚有一种见解是仅仅把那些纯民间的草根组织视为NGO,而把那些有政府背景的都排除在外)。

      中间的定义是在广义的外延上去掉国有企事业单位或其她组织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李景鹏专家指出:“NGO这个概念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应当是指政府以外的一切组织也就是说,它既涉及合法的组织也涉及非法的组织;既涉及多种政治性的、行业性的、专业性的、联合性的、学术性的社会团队,也涉及多种基金会、志愿者组织、社会救济和福利组织、弱势群体的保护组织、法律的援助组织等等,甚至还可以涉及所有的事也单位但目前人们在使用NGO概念的时候,重要是指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如红十字会、但愿工程、残疾人联合会、志愿者组织,以及各类基金会等等这或者可以称为狭义的NGO概念9    学术界对NGO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里我们采用目前学术界应用比较多的一种定义,这种定义觉得:非政府组织是依法建立的、非政府的、非营利性的、自主管理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多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10   大体上,“非政府组织”指的是那些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志愿性的社会组织NGO关注的往往是社会公共性的问题和人类共通性的问题,例如贫民救济、贸易公平、环保、反战、反核等等,这些问题所波及的一般不是个人利益、组织利益或者国家利益,而是社会的公共利益或者人类的共同利益。

      11   国内民政部所采用的正式官方分类,是将民间非政府组织分为社会团队和民办非公司单位,前者进一步分为基金会、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联合性社团等;后者进一步分为教育类、科技类、文化类、卫生类、体育类、社会福利类等,并在此基本上按照登记管理机关的级别辨别为全国性组织和地方性组织学者们也对中国民间非政府组织进行了各自不同的分类  2、NPO概念的内涵及其组织特性:    NPO这个自美国发源并向世界流传的名词,它的原义指的是,由私人为实现自己的某种非经济性愿望或目的而发起的多种各样的社会机构或组织12不仅涉及基金会、慈善筹款会等公益类中介组织,也涉及社交联谊、互助合伙、业主和专业协会等互益类组织,还涉及私人创设的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服务机构、艺术团队、博物馆、研究机构等服务类组织美国甚至把教堂也归入NPO在美国,我们听到的解释是:这个词最容易划清公益组织与公司组织的界线,不管各类非营利机构之间有着多么大的不同,但是“非营利”可以概括她们的共性美国人不把非营利机构称为NGO,即非政府组织,由于美国的公益组织几乎都是私人办的,因此没有必要叫做NGO13   具体论述“非营利组织”的含义,一方面有必要辨别几种概念,即“营利”与“获利”、“赚钱”的区别。

      从现代汉语的基本含义上我们懂得“赢”,意为“赚”,相对于“赔”,从而,“获利”指赚得利润(用作动词),或者即指利润(用作名词)盈”,意为布满、多余,“赚钱”即指利润,或者较多的利润而“营”的意思是谋求,“营利”相应地是指以利润为目的因而,“非营利”的含义,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无利润,更不是不讲经营之意,而是一种用以界定组织性质的词汇,它指这种组织的经营、运作目的不是获取利润非营利组织是政府以外的为实现社会公益或互益的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具体衡量指标有三点14:    第一,组织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第二,组织的利润不能用于成员间的分派和分红;第三,组织的资产不能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对于这一特性的理解,已有不少研究开始强调“非营利性”的目的性,即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等于组织不能进行经营性运作,不获取利润但同步也引起出对非营利组织的另一种误解,即觉得“不以营利为目的”就是指保证公益性,进而又转换成“不仅以营利为目的”的解释虽然这些变通的解释是基于中国目前的国情,为吸引民间资金兴办公益事业的,但从长远和规范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应采用模糊“非营利组织”概念的措施来解决公益局限性的问题。

      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就应符合上述三个衡量指标,即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不是“不仅以营利为目的”),利润不用于成员分派(而不是为长期回报作出的一段时间内不分红的经营战略),资产在任何时候任何状况下都不得转变为个人资产   作为一种组织形态,NPO在人类历史的初期就己经存在,但作为一种在20世纪后半期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政治现象,此类组织的界定并不完全拟定,不同国家的用法也有所不同,目前,国际上较广为接受的是美国研究非营利组织的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M .Salamon)专家在它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研究项目中的界定莱斯特?萨拉蒙指出,非营利组织有六个最核心的特性15:l、组织性(正规性);即有一定的组织机构,是根据国家法律注册的独立法人;2、民间性,即非营利组织在组织机构上独立于政府,既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也不是由政府官员来主导;3、非营利性,即不是为其拥有者积累利润,非营利组织可以赚钱,但所得利润必须用于组织使命所规定的工作,而不能在组织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中进行分派;4、自治性,非营利组织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自己管理自己的活动;5、志愿性,在组织的活动和管理中均有相称限度的志愿参与,特别是形成有志愿者构成的董事会和广泛使用志愿人员;6、公益性,即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

      学者们在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当中也发现,这样一种组织形式,在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叫法,例如“非政府组织”、“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第三部门、公民社会等等 莱斯特?萨拉蒙则把非政府组织(NGO)看作是非营利组织(NPO)的一部分,她在上述非营利组织的六个特性之外另加两个特性:非宗教性(活动不是为了吸引新信徒)和非政治性(不卷入推举公职候选人)世界银行把任何民间组织,只要它的目的是援贫济困,维护穷人利益,保护环境,提供基本社会服务,或增进社区发展,都称为非政府组织尽管这样,人们还是常常把这两个概念互换使用   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强调它跟强制机制的区别,那么它就是NGO;如果强调它的非营利性或公益性,那么它就是NPO两者都是相对于政府部门和公司部门而言为什么需要第三部门呢?目前的研究者一般觉得是由于所谓“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特别是由于所谓“第二种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秦晖专家指出:可以用公益还是私益和强制还是志愿这两个维度来划分三个部门第一部门就是政府部门,是用强制的措施来分派资源,提供公共物品的;第二部门可以称为公司部门,或者营利部门,按照市场原则运作,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采用交易手段来发明提供私人物品的。

      第三部门则是通过志愿的机制提供公共利益的组织,如果强调它跟强制手段的区别,那么它就是非政府组织(NGO),如果强调它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那么它就是非营利机构(NPO)16  《中国发展简报》的主编高?(Nick Young)指出,中国发展简报是一家民间研究机构,专门关注国内和国际的民间组织的活动如何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光有热情是不够的高?觉得,没有哪一种NGO是不想争取政府资源和政策协助的,“NGO是一种很傻的词,”高?说道,“我更乐意用NPO(非营利性组织)来描述它们17 此外,我们要明白,非营利组织与国内原有的事业单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事业单位的概念是筹划经济之下,政府全面负有政治、经济、社会等全方位责任的环境下的产物,而非营利组织的前提假设是政府-公司-社会三部门的分工、独立,因而它是民间的、独立运作的、有一套自身的运作规则、经营管理理念的组织形态,是公共治理构造中的行为主体之一   三、结语:     我们可以觉得非政府是从同政府的关系来结识此类组织的,其中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