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docx

34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18005900
  • 上传时间:2021-12-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0.58K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GB XXXXX—2018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sponge city2018-XX-XX 发布 2018-X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sponge cityGB/T XXXX -201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 18年XX月X X 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北京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44评价内容 65评价方法 135」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径流体积(海绵体)控制 135.2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 155.3城市水体环境质量 165.4项目实施有效性 175.5自然牛态格局管控与水体牛态岸线保护 185.6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 195.7城市热岛效应缓解 19附录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降雨深度的关系及其应用 21本标准用词说明 26引用标准名录 27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23 Basic Requirements 44 Assessment Items 65 Assessment Method 125」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125.2 Road Surface Ponding and Local Flood Control 145.3 Urban Water Quality 155.4 Projects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165.5 Natural Ecological Pattern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Water Front 175.6 Variation Trend of Groundwater Depth 185.7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18Appendix Re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and design rainfall depth 20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25Lists of Quoted Standards 26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 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 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评价内 容、评价方法及附录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 建议,请寄送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 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德胜凯旋大厦A座,邮编:100044) o本标准主编单位: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北京建筑大学本标准参编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文亮 章林伟 李俊奇 陈玮 徐慧纬李成江陈永舒玉芬温禾白伟岚 车伍宫永伟张伟马洪涛赵锂任希岩王家卓任心欣俞露高伟胡应均赵晔沈云峰杨正王建龙赵杨毛坤王国玉盛况邹伟国吕永鹏孔祥娟本标准主要审查人:■1总则1.0.1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 防灾减灾能力、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条文说明】制定本标准的意义和目的1.0.2本标准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评价对象为城市条文说明】规定了木标准的适用范围和评价对象1.0.3海绵城市建设应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格局,维系生态 本底的渗透、滞蓄、蒸发(腾)、径流等水文特征的原真性,保护和 恢复降雨径流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条文说明】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宗旨传统城市开发建设模式,由于下热面的过度硕化,破坏了水的循环路径,使 水文特征发生变化,对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造成巨大影响,放大了灾 害风险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在维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格局的基础上,强化雨水 径流管控,最大限度维持城市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修复水生态、保护水环境、 涵养水资源、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1.0.4海绵城市建设应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理念 系统谋划,因地制宜、灰绿结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 等方法综合施策条文说明】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与方法传统做法过度依靠管网进行排水,切断了雨水的径流过程,使城市下垫面对 雨水径流的滞蓄、渗透和净化的功能丧失,自然的海绵体功能消失海绵城市建 设改变了传统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海绵体功能,既能缓解生 态、环境、资源的压力,又能通过灰绿结合,降低工程造价和运维成本。

      技术路线由传统的“末端治理”转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 管控方法由传统的“快排”转为“渗、滞、蓄、净、用、排”,通过控制雨水的 径流冲击负荷和污染负荷等,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目标2术语2.0.1 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等方式,控制的降雨径流量与 年降雨总量的比值条文说明】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评价指标中小降雨事件发生的频率高,累计降雨量占年均总降雨量的比例大,带來一 定的雨水径流冲击和大量的污染负荷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能体现对人量 中小降雨事件的控制水平,对维系牛态木底水文特征的原真性,实现海绵城市建 设的综合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2汇水分区watershed根据地形地貌划分的雨水地面径流相对独立的汇流区域条文说明】雨水径流主要依靠垂力进行地面汇流时,汇水分区主要以地形地貌、 等高线为依据划分,在汇水分区基础上可进一步划分子汇水分区2・0・3排水分区catchment根据排水管渠的收水边界划分的、相对独立汇集排放雨水的区 域条文说明】沿排水口上溯,结合地形地貌等因素,通过地表与管渠汇流路径(污 水不涉及地表汇流)分析确定的管渠的收水边界即为排水分区,在排水分区基础 上可进一步划分子排水分区(sub・catchment)。

      本标准主要指分流制雨水系统、 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排水分区,不包括分流制污水系统的排水分区,但排水分区划 分时,应考虑分流制排水系统中的雨污混接问题2.0.4 项目控制区 project tributary area建设项目所承担的雨水径流控制区域条文说明】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方法达到海绵城市雨水径 流控制要求的建设项目或其包含的一个或若干设施所服务的汇水范围2.0.5 城市水体 urban waterbody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等自然或人工水体条文说明】城市水体包括但不限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各类受纳水体,但不包括建 筑小区内的水体3基本规定3.0.1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应遵循目标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原则, 分別对项目实施有效性、排水或汇水分区及城市整体海绵效应进行评 价,按排水或汇水分区为单元统计,以达到本标准要求的城市建成区 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比例作为评价结果条文说明】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评价原则和评价结果海绵城市建设应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资源流失、水体黑臭等问题为突破口, 优先选择城市积水内涝、水体污染等问题突出的排水或汇水区域,推进区域整体 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可根 据积水点、污废水排水口和合流制溢流排水口上溯,科学划定排水分区与汇水分 区并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城市建成区面积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评价年的数据为准3・0・2对项目实施有效性的评价,宜根据地形地貌特征、用地类型等, 选择典型项目进行监测评价每类典型项目选择2〜3个监测项目,对 其溢流排水口的水量、水质进行监测条文说明】规定了项目实施有效性评价中监测项目的选择为了节约评价成本和时间,提高评估效率,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项目进行 监测评价,籍此可以总结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做法,亦为水文水力模型评价 的参数率定与验证提供数据支撑监测的典型项目类型主要包括建筑小区、道路、停车场及广场、公园与防护 绿地其中,所选建筑小区类监测项冃宜涵盖居住、商业和工业用地等用地类型 可在典型项目内选择对应汇水范围明确、进生水设施便于安装水量、水质监测设 备的单项设施进行监测典型监测项目的选择宜符合以下原则:①对解决排水或汇水分区内的积水、 径流污染等问题具有较显著贡献;②项目采用的技术措施和规模具有代表性;③ 管网资料齐全,对管网缺陷进行检测并完成修复(如清淤等)工作3・0・3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应以不少于连续1年的监测数据为基础, 结合现场检查和资料查阅进行综合评价。

      条文说明】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评价依据水文特征具有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三个典型特征年份,但其水文变化是 以年为一个周期,故木标准要求进行至少一年的连续监测城市雨水工程基于统计学意义上的城市水文进行设计,实际降雨径流水量、 水质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均很大,采用实际暴雨或大量监测來评估工程设施的建 设成效是不现实的,故采用监测与模型模拟、图纸查阅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综合评价4评价内容4.0.1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从项目建设与实施的有效性、能否实现海绵 效应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及其评价要求见表4.0.1 o【条文说明】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评价内容4.0.2 “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城市热岛效应缓解”为考察内容,其 他为考核内容条文说明】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考察内容与考核内容海绵城市建设对于缓解地下水位下降与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 由于城市地下水位与热岛效应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 将其作为引导性的考察内容海绵城市建设增加城市可渗透地面面积,回补地下水,可以有效缓解部分城 市存在的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但地下水位的变化同时受到水文地质条件、人类 活动、气候变化、季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城市硬化下垫面的增加,自然植被的 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类活动产生的热排放,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等海绵 城市建设引导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更好的保护自然植被,增加可渗透下垫面,可以 对城市热岛效应产生有效的缓解,但仍受到人为活动、气候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表4.0.1海绵城市建设评价内容与要求评价内容评价要求评价方法1、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 率及其径流体积(海绵 体)控制(1) 新建区:不得低于“我国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所在区域规定下限值,及其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