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太信子与周作人的悲剧人生.docx
3页羽太信子与周作人的悲剧人生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位巨匠,和其胞兄鲁迅一起同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在文学上的成就可以说是不亚于鲁迅但是,周氏二兄弟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鲁迅在逝世后,尤其是解放后,其地位简直被神化了,而周作人却由于在抗日战争时期附敌当了汉奸而遭世人唾弃,晚年生活也是在“穷、病、闹”中悲惨度过的可以说,周作人的人生,是悲剧的人生产生这一悲剧的根源,当然跟周作人自己软弱怯懦和苟且偷生的性格有主要的关系但是,周作人的妻子——日本女人羽太信子,对周作人的人生悲剧也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这样讲:如果没有羽太信子,周作人可能不会去依附日本人当汉奸,没有羽太信子,更没有周作人晚年的“穷、病、闹” 一、羽太信子的奢侈无度和日本身份是周作人当汉奸的原因之一 历史在必然的同时有很多偶然假如周作人没有当汉奸,那么他一定也会跟他的大哥鲁迅一样功德圆满,一定会备受世人崇敬但是这毕竟是假设真实的历史是:周作人自1939年始“下水”当汉奸,抗战胜利后受到审判,1945年至1949年一直被关押在监狱,解放后,在困苦和屈辱中度过,1955年还被北京市法院判决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67年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下寂寞的死去。
周作人当汉奸无疑是他悲剧人生的开始关于周作人为什么要当汉奸的原因,学术界看法颇多有人说是周作人自己骨头软没有民族气节有人说是他和鲁迅失和后,故意为了塑造自己和鲁迅相对立的形象,这样一来,习久成真,鲁迅革命,他偏反革命,终于使自己滑入当汉奸的下场有人说是迫不得已的,情有可原的;有人说是一念之差,偶尔失足的还有人说是并非投降日寇,而是中国共产党人让他留在北平,深入敌人心脏搞地下工作的还有人说,周作人本来也是准备南下的,但是舍不得多年苦心积累的藏品,所以留在了北京 ①总之,说正说反的都有但一般都忽略了他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对他当汉奸一事的影响 1937年,北平陷落前后,学术文化界人士纷纷南下,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也宣布南迁但是南下的队伍中始终没有看见周作人周作人的很多朋友和关心中国文化前途的有识之士,都纷纷写信给他,或者在报纸上撰文,盼望周作人南下,据说,原本他也与诸同事好友计议着南迁如果真是那样,也许逃难的颠簸竟可以抵消他此后一生的坎坷与羞耻——他可以就此躲过了任伪职当汉奸的机会,可以堂堂皇皇地做一辈子教授但是,为何周作人最终还是没有南下呢,最终以至于沦落为汉奸呢?我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1、周作人的性格喜欢安宁平和,不想颠簸流离地逃难。
受到日本人胁迫时(1939年元旦有特务刺杀周作人,但子弹正好打在腹部的铜钮扣上才没有丧命)缺少骨气,苟且偷生做了汉奸 2、周作人对抗战胜利缺乏信心他对当时形势有错误的估计,他曾经对别人谈过:我是学海军的,我很知道海军的作用,而中日之间海军的数量是很悬殊我们这样一个海军,去对付日本那样一个海军,是对付不了的所以他认为中国是必败的 3、周作人早年留学日本的经历以及他妻子是日本人,使他对日本文化有特殊的感情,他一直把日本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4、羽太信子的拖累 前三个原因,论述的人很多,这里我只论述第四点我列举以下几个论据来说明: 1、羽太信子是贪图享乐的人,一直过惯了奢华的生活,自然不肯颠沛流离地加入到难民的队伍中况且,占领北京的是来自她祖国的军队 据周建人讲:“她(羽太信子)并非出身富家,可是气派极阔,架子很大,挥金如土在北京兄弟失和前)家中有管家齐坤,还有王鹤拓及烧饭司务,东洋车夫,打杂采购的男仆数人,还有李妈、小李妈等收拾房间、洗衣、看小孩等女仆二三人……更奇怪的是,她经常心血来潮,忽然想起要吃饺子,就把饭菜退回厨房,另包饺子被褥用了一、两年,还是新的,却不要了,赏给女佣人,自己全部换过。
这种花样,层出不穷②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