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pdf
2页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 苏轼是北宋词坛巨匠,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为中国词文化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的一页,造就了两宋词坛的辉煌作为开启一代新词风的先驱者,苏轼在词坛地位不可动摇 《四库全书总目纲要》中有这样的记载: “词至轼而又一变” 一个“变”字,或许是对苏轼对中国词坛贡献的最好概括 一、打破“艳科”藩篱,革新奢靡词风 北宋以前,词风多华靡.中晚唐以来骄奢华靡的世风,以及知识分子政治理想的幻灭, 最终促使词的委婉言情的文体特征形成 五代十国时期世风的华靡浮艳继续为词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这时期的词词风浮艳,以《花间集》为代表,其中描写恋情相思与男欢女爱的作品占有相当比重温庭筠作为花间词人的典范,其词长于以密集的意象、华美的语言、精巧的结构来描摹事物, 艺术风格华美秾艳 温庭筠代表作 《菩萨蛮》 能集中体现其秾艳的词风:“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宋初词风虽不及前朝华靡浮艳,但朝廷提倡享乐,君臣晏安,词风继承花间一派的婉约绮靡而视为正宗如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多为流连风月、 感伤时序的闲情闲愁, 缺乏现实意义。
苏轼的出现, 真正打破了 “艳科” 的藩篱,革新浮靡词风, 给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其更具有生命力 他主张诗文应“有为而作”, 在“文以意为主”的前提下,自由自在地表现世间万物,抒写主体情性;“冲出常言,法度去前规",使得“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他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带到词坛, 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 “以诗为词",提高词的地位 “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主要武器,他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 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苏词中比较成功的表现是用题序和用典.面对“诗庄词媚”的局面,苏轼致力于改变词的题材与境界,使词能兼而能表现阳刚之美在柳永开拓疆界、扩大体制的基础上,苏轼进一步加以变革.词至苏轼,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已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而且可以直接用以言情、述志从整体上看,词的发展进程,是逐渐向诗靠拢的过程、努力跨越“言志”与“言情"界限的过程苏轼以前,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至苏轼却是一种突飞猛进的演变苏轼外出打猎,满怀豪情地说: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 《江城子》 ) 在词中,作者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 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至此,“词庄诗媚"的传统被苏轼打破. 三、开拓词境,扩大词的表现功能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 的社会内容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期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 则是一种光辉温暖、 亲切宽和的识谐. 醇甜而成熟, 透彻而深入 ”同时,苏词的部份作品还深入探索人生哲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水调歌头》)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四、改革创新,开创“豪放”词风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其词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 极变幻,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本篇是苏词中具有豪雄气格的代表作,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即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当词人一量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慨叹光阴虚度,而无可如何地归结为以酒浇愁了。
虽然词的结尾调子失之低沉,但这也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就艺术表现的角度而言,这种故作超旷的写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苏词的独特面貌.传统区分宋词风格,有“婉约” 、 “豪放”之说,苏轼便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 综上所述,苏轼在艺术成就上对中国词坛有重大贡献他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地位,开启了豪放词风的先河,他让词不再局限于音乐,更是表达词人内心情感的依托苏轼作为北宋词坛的领袖,是当之无愧的。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