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的性观念与性行为.doc
4页流动人口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要发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在人口自然流动的社会环境下,流 动人口的群体规模越来越大不容忽视的是,这支数以亿计的流动大军,大多处于性活跃年龄他们离开原住地后, 生活方式、交往范围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这一大批人在与不同性文化传播者的互动过程 中,他们的性观念、性行为随着各种性爱观的相互碰撞而发生着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却远 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 流动人口性观念与性行为的总体状况流动人口的性观念性是人的一种本能,性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弗洛伊德认为从婴幼儿到老年, 人都有着各种性的需要,并且会自觉与不自觉地以某种方式来满足这种性本能就连中国 儒教的开山鼻祖孔子也承认“食色,性也”,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但是,在中华五千年传 统文化形成的特殊氛围里,对于性,人们一直羞于启齿,形成了较为保守的性观念随着 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渗透,传统的性观念受到挑战,尤其是流动人口的性观念 由于地域变迁,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交往人群都发生了变化在形形色色的性观 念的冲突下,他们原有的性观念动摇了,既出现了性爱观的退化,又构建着较为开放的性 观念体系,形成了混乱的性观念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流动人口的性观念趋于保守,他们受教育的程度较低,性观念的 形成受农村世俗观念的影响较大,而且年龄越长者其性观念越保守。
分析认为,40~55 岁 的中年人思维较固执,学习能力较差,加之本身受“存天理,灭人欲”、 “饿死事小,失节事 大”等传统禁欲主义思想的影响较重,传统的性爱观非常牢固,受新观念的影响较小与之 相反,18~25 岁的青年人学习能力强,很容易接收新事物,且自身对性的理解尚处于探索 阶段,原有的性观念并不牢固,在周围环境及西方性开放思潮的影响下,构建起新的性观 念体系的可能性较大调查表明,相对于女性而言,男性的性观念更开放一些在 19 位性观念开放的受访者 中,女性仅 3 位 流动人口处理性冲动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流动人口处理性冲动的主要方式分别是压抑(17.8%) 、自慰 (7.8%) 、精神寄托(14.4%)和异性伴侣(57.8%) ;另有占受访总量 2.2%的 2 人明告 “没有性冲动”在对性自慰行为进行评价的 90 位被访者中,有 32 位认为性自慰行为是正 常的,18 位表示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还有 40 位无法判断调查认为,流动人口的低学历化是其无法认知性自慰行为的主要原因在回答“说不清 楚”的 40 位受访者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含初中)的高达 85%外来务工人员无法将 性伴侣接到自己的身边,情侣或夫妻“分隔两地”。
久居异乡,他们就只有无可奈何地被动 采取性自慰来缓解自己的性冲动性在婚姻中的重要性被肯定调查显示,64.5%的受访者肯定性在婚姻中的重要性其中,认为“很重要”的有 35.6%,觉得“较重要”的有 28.9%并且受访者对性在婚姻中被重视的程度,与性观念的 开放程度存在相关关系,即:性观念越开放,越是重视性在婚姻中的作用;反之,性观念 越传统,越是无视性在婚姻中的重要程度2 流动人口性观念与性行为的性别差异两种观念:性肯定观与性否定观性肯定观是以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观点来看待性欢乐、性亲密关系和性行为,将其看 成是人类极其自然的一部分,其核心在于承认性欢乐并正视对这种欢乐的追求,认为基于 爱情与意愿的性行为是受道德庇护的性否定观则认为性冲动、性欲、性驱力具有潜在的 破坏性力量,需要自我压抑或以其它方法加以控制调查显示,流动人口中的男性基本持有性肯定观,女性则否定者居多支持“性是人的 基本需求”的男性比例为 66.7%,比女性高出 30.6 个百分点;反对“性是人的基本需求”的 女性达 38.9%,比男性高出 24.1 个百分点在回答“您是否接受过服务”时,31.1%的受 访者选择“是”,其中男性有 26 人,女性仅 2 人。
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男性追 求性快乐的比例远高于女性女性由于各种原因,把性快乐放在第一位的明显低于男性以上表明,当受访者将性认知为人的基本需求时,对于服务不再加入道德判断,接 受服务的可能性增加流动人口对发生性关系的认识表明,感情或生理需要是发生性行为的基本因素,但两 性对性交关系评价的道德标准又有所不同在女性群体中,感情是发生性关系的主导因素, 生理需要、筹组家庭次之,满足对方需要再次之在男性群体中,性关系的发生主要是生 理需要即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其次才是感情使然和满足对方调查结果恰好“印证”了一 句社会上流行的俏皮话:“男人以性为爱,女人以爱为性”但对女性而言,几乎被摈弃的 传统观点“传宗接代”,似乎也是男性性交的内驱力可见,在流动女性的认知世界里, “延 续香火”不再是性的责任与义务,但类似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古训却依然影响着 流动男性两种态度:排斥与接受对于同性性行为的态度,男女两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男性被访者中,33.3%认可 同性性行为,18.5%表示无所谓也就是说,有半数以上的男性对同性恋的态度是比较宽 容的,基本上能够接纳同性性行为而在女性被访者中,只有 13.9%的人表示认可,表示 不认可的则高达 55.6%。
并且,在这部分不认可同性恋的女性群体中,有部分人对同性恋 持有较强烈的道德批判3 流动人口性观念与性行为的城乡差异调查发现,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性观念最为保守,而来自市、县城的流动人口性观念 则较为开放数据显示,在性观念方面,来自城市与农村的人员差异不大,均以传统者居 多,比例分别为 54.6%、60%明显的差别表现在:城市较传统者的比例达 45.5%,比农 村高出 14.1 个百分点;而农村很传统者有 28.6%,较城市高出 19.5 个百分点总体而言, 农村流动人口的性观念传统程度更深而来自县城的流动人口性观念的开放比例与程度, 均明显高于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流动人口与县城相比,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信息渠道更封闭一些,对传统性观念的固守程度更 深在离开原住地后,尽管获取性知识的渠道不再缺乏,但地方民俗观念对其性观念的影 响较重,在某种程度上其原有的性观念不易发生改变而一旦改变起来,则比县城等早已 接触过性解放思潮的人更为开放在接受过服务的 28 位被调查者中,来自农村者居多 (占 42.8%) ,且仅有的两例接受过服务的女性个案均来自农村4 流动人口性观念与性行为的群体特点流动人口的性观念与性行为不再是“传统”的简单延续,也不是纯粹的舶来品,他们与 常住人口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流动人口性爱观凸显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传统的性观念传统性观念认为,性的目的在于传宗接代,把性行为作为 手段,而把性欢乐放在比较次要的地位,认为只有以生育为目的的性行为才是道德的这 样,一切非生育关系的性爱行为便不被道德所认可于是,不以生育为目的的婚前性行为 和婚外性行为,理所当然地被视为“淫”观念是行为的导向标在以传统性观念为主流思 想的流动人口中,一切涉及性的言行自然要符合传统性爱观的价值尺度这些价值尺度是 其观念持有者在性领域上自觉遵循的最高道德原则因此,在性传统者看来,无论是婚前 性行为还是婚外性行为,甚或是服务还是感情上的身体出轨,都是不被允许的现实自我”:宽容的性态度性作为人的一种本能,在本我的快乐原则下,使得人类个 体自觉或不自觉地追寻着性满足的快感由于每个人都是组成人类社会的一份子,作为社 会人的个体的所有行为就应当符合其存在的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原则,性也是如此在某种 程度上,人类的性是受约束的,它并不象其他生命有机体,可以完全自由地得以表现从 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流动人口认为自己的性观念是传统的,但从他们对未婚和婚 外同居的看法上却不难看出, “传统”只是他们的理想追求。
在性观念传统者中,仅有 28% 的人明确表示反对未婚和婚外同居,但态度坚决者只有 3 位;其他 9 位中,1 位表示有感 情就可以有性,4 位认为准备结婚才可以有性,还有 4 位则态度非常含糊,说不清楚是否 该有婚姻以外的性行为可以说,传统性观念的价值尺度,在他们这里得以放宽甚至完全 被忽视冲突的根源:认知真空调查表明,流动人口一方面认同传统的性观念,希望自己的性 行为不越轨;另一方面,他们对性行为的实际态度却与传统观念相冲突在客观环境下, 他们对越轨行为表现出高度的宽容,实际上折射出其性观念的开放性这种矛盾,在于传 统只是其理想自我所要达到的状态,开放才是其现实自我所能表现的行为不难看出,流动人口的性观念是混乱的他们依然认为自己是传统的,尽管他们的行 为已经偏离了传统的轨迹他们否定了性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但肯定了为满足生理需要的 婚外性行为当然,性作为一种生理需要被肯定却被轻视的原因之一,是流动人口承受着 较大的生活压力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他们原有的性观念在异地务工中已经动摇,对性行 为的约束功能逐渐弱化,而新的观念体系仍在构建之中,对其行为尚不能发挥真正的导向 作用,因而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真空。
其直接表现就是对自我性观念的错误认知即在流动人 口的意识当中,存在着这样的话语:“传统是祖祖辈辈所追求的,我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因而我也应该是传统的 ”但其潜意识却是:“适度的开放是人们的正常行为,我的行为是适 度的,因而我是符合周围人的道德要求的 ”流动人口性知识透视出性求助障碍与性安全隐患的连带反应在所列出的性病中,被调查者对梅毒的知晓率最高(但也只有 87.8%) ,其次是淋病和 艾滋病(50%以上) 其他几种常见的性病却极少有人知道,知晓率低至 16.7%另外,对 于性病的传染途径,被调查者的了解情况也非常让人担忧这足以说明,流动人口的性知 识是比较匮乏的这与其性知识获取渠道的闭塞不无关系调查表明,流动人口性知识的 获取渠道主要是媒体传播、同事交流和自悟天成其中,媒体传播所占比例最大但在媒 体宣传中,大多数介绍的只是艾滋病的症状及防治知识,对于其他性疾病如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等则很少提及这是造成流动人口对艾滋病以外性知识短缺的原因之一基于此,当流动人口遇到不明白的性问题时主要是从朋友那里寻求帮助(46.7%) , 却极少咨询医生(12.2%) 更为严重的是,在 90 位被调查者中,竟有 17.8%的人因“难以 启齿”而不寻求帮助。
这样,一旦真的患有性传播疾病,不但会给其自身带来危害,还会影 响到其家庭成员或亲密伴侣的健康5 意见与建议随着流动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大,重构流动人口的性观念,提高流动人口的性认知水平, 是非常有必要的社会行动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单是流动群体自身要努力,政府也要予以 关心和支持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区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联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张力, 真正来为流动人口排忧解难加强流动人口性教育,促进流动人口性观念的提升流动人口的性观念混乱,导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存在着不被自身知觉的矛 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的根源在于认知真空的存在因此,要对流动人口进行正确的、科 学的性教育,帮助其重构性观念体系性教育是分层的,要根据流动人口生活和工作的格 局,采取不同的性知识普及方式对策一:社区性教育流动人口多为个体经商户或在个体经商户门市、仓库里工作的务 工人员,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较为正规的单位而现在的社区管理一般只针对有户口的人, 很少涉及外来人口,流动人口接受规模化的、系统的正规性教育的机会几乎为零解决他 们的性教育问题似应有两条途径:其一是由个体经商户负责所雇佣人员的性教育;其二是 由社区提供性教育。
但是,由雇主负责流动人口性教育似乎不太可行,一方面他们自身的 性知识也相当匮乏,无法提供科学的性导向;另一方面经济实力尚不允许他们聘请专门人 员对雇员进行必要的性教育在这种情况下,较为可行的方式就是把流动人口的性教育纳 入正规的社区教育,由流动人口流入地提供规范化的性知识普及对策二:同伴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