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虽有嘉肴3.ppt

21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89102976
  • 上传时间:2024-09-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07.51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虽有佳肴 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的典章制度书籍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儒家经典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戴圣对秦汉以前各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种礼仪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记》《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先秦的礼制、礼仪,解,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虽有佳肴虽有佳肴》》节选自《节选自《礼记礼记.学记学记》《学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学记》《学记》内容有:内容有:发虑宪、玉不琢,不成器、虽有佳肴、发虑宪、玉不琢,不成器、虽有佳肴、古之教者、大学始教、大学之教、大学之法、学者有四失、古之教者、大学始教、大学之教、大学之法、学者有四失、凡学之道、善学者和记问之学凡学之道、善学者和记问之学 预习检测预习检测给下列红字注音:给下列红字注音:嘉嘉肴肴(( )) 自自强强(( )) 兑兑命命(( )) 学学学半学半(( ))yáoqiǎngyuèxiào 朗读课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虽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其旨也;虽有虽有/至道,弗学,不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其善也是故是故/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能自反也;知困,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能自强也故曰:教学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兑命》》曰:曰:“学学/学半其其/此之谓乎?此之谓乎? 解释下例加点词语((1))虽虽有有佳佳肴肴 ((2)弗)弗食食,不知其,不知其旨旨也也 ((3)虽有)虽有至道至道,弗学,不知其,弗学,不知其善善也也 ((4))是故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困 虽:连词,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虽:连词,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食食”,动词,吃动词,吃其其”代词,指代代词,指代“食食”的对象旨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至”,达到极点的善:好处良,达到极点的善:好处是故:连词,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连词,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知不足,然后能)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自反也;知困,然后能也;知困,然后能自强自强也也 ((6))故故曰:教学相曰:教学相长长也也 ((7))“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自反:反,反省;自反:反,反省;“自反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强:自强:“强强”,勉励自强,自我勉励自强,自我勉励故故”,连词,所以长:促进连词,所以长:促进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8))其其此之谓此之谓也也 ((9))“学学学学半半”((10))兑兑命命 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理吧?“此此……之谓也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大概说的就是……吧第一个第一个“学学”指教人,第二个指教人,第二个“学学”指学习指学习;;“学学学学半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兑,通兑,通“说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翻译课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翻译课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所以“教教”和和“学学”是相互促进的是相互促进的 翻译课文《《兑命兑命》》曰: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 《《兑命兑命》》说: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不足”、、“知困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2、文章开头写、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虽有嘉肴”有何作用?有何作用?从从“佳肴佳肴”写起,是为了由写起,是为了由“佳肴佳肴”、、“至道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佳肴”、、“至道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类比推理推理”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样的启示?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2、、“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知困”而而“自强自强”参考:参考: 文章主题文章主题文章应用文章应用“类比手法类比手法”引出要阐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出真知的道理 语言特点语言特点1、多使用、多使用对偶句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2、有较强的、有较强的逻辑性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学”和和“教教”的作用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

      文气贯通,(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层层递进 积累积累 1、学习过程五步骤:、学习过程五步骤: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 或失则多,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育教学九原则: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脉络梳理脉络梳理虽有佳肴虽有佳肴类比引入类比引入逐层论证逐层论证引用作结引用作结弗食佳肴,不知其旨弗食佳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学知不足,教后知困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不足自反,知困自强——学学半,此之谓学学半,此之谓教学能相长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真知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给下列红字注音:、给下列红字注音:佳肴佳肴(( )) (( )) 自自强强(( )) 兑兑命(命( )) 学学学半(学半( ))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虽虽 (( )) 旨旨 (( )) 至道至道 (( ))善善(( )) 困困 (( )) 是故是故(( )) 自强自强 (( )) 自反自反(( )) 故曰:故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 (( ))《兑命》曰:《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jiā yáoqiǎngyuèxiào即使即使最好的道理最好的道理甘美甘美好处好处不通,理解不了不通,理解不了所以所以自我勉励自我勉励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背诵课文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教科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科学阅读 各种各样的房屋》精品课件.pptx 教科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小结》精品课件.pptx 教科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6.“小房子”展示会》精品课件.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在牛肚子里旅行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 拍手歌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犟龟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 听听秋的声音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6 难忘的泼水节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小蝌蚪找妈妈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秋天的雨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2 寒号鸟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分数的简单计算第1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1)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6 一个粗瓷大碗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训练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初步认识分数第2课时 几分之几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1 坐井观天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易错集锦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