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会计学博士生培养比较研究.doc
4页中美会计学博士生培养比较研究 会计学是当今世界的热门专业,会计教育与会计研究水平决定着会计学科的发展,而博士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教育与会计研究水平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1939年颁发全球第一个会计学博士学位以来,经过积极探索、锐意改革,美国会计学博士生教育取得了极大成功,享有至尊级的国际地位,被公认为“国际学术金标准”截至2011年,美国约有95个会计学博士点中国的学位制度起步较晚1981年厦门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被批准为中国首批会计学博士点;1982年葛家澍教授招收了中国第一位会计学博士生,标志着中国会计学博士生教育的正式开始;1985年培养出中国第一位会计学博士截至2011年,中国有56个会计学博士点在经历了30年的持续探索和渐进式改革后,中国会计学博士生培养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与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的美国会计学博士生培养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本文选取了中美各5所具有会计博士项目的著名高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来考察中美会计学博士生培养的异同对于美国会计学博士项目,根据美国会计教授调查报告,选取了5所会计博士项目著名高校,包括: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密歇根大学(Public Accounting Report,2010)。
对于中国会计学博士项目,根据该博士点培养的博士在权威刊物《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发表的论文数,并考虑国家重点学科因素,选择了5所会计博士项目著名高校,包括: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本文着眼于第一手资料,并结合作者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学见闻,通过对中美会计学博士生培养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改进中国会计学博士生教育、追踪国际学术前沿、缩小中国会计学博士生培养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提升中国会计国际话语权,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论文网 一、培养目标 博士生教育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端创造性人才的重任,事关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因而备受关注培养目标的确立,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会计学博士生培养的质量通过逐一查阅这10所大学的网站和其他相关资料,对这些高校的博士生培养目标进行综合提炼,汇总如表1和表2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5所会计博士项目著名高校都旗帜鲜明地坚持学术导向,将博士学位定性为“研究性学位”,将培养目标定格为“培养卓越的会计教学与研究人才”,博士学位证明获得者具备独立学术研究能力以及接受过相应的严格训练。
从表2可以看出,在中国5所会计博士项目著名高校中,北京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坚持学术导向的特征非常明显,与美国会计博士项目著名高校的培养目标基本相同;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则倾向于以研究型(学术型)为主、兼顾应用型的会计学博士生培养目标此外,据考察,中国大部分会计博士项目都坚持研究型和应用型并举的“二元”培养目标 二、招生规模、方式与要求 (一)招生规模 根据中美10所高校招生主页披露的信息,以“会计系”或“会计学院”为统计口径,搜集整理出招生规模情况如表3和表4所示 从上述统计资料可以看出,美国5个著名会计博士项目在2012年合计拟招收博士生12~23人, 而且历年资料显示, 每年招生人数很稳定这一统计结果与Francisco et al.(2007)的结论类似, 即“平均下来, 美国高校的会计系每年招2~3位博士生”在以“会计系”或“会计学院”为统计口径的前提下, 中国5个著名会计博士项目在2012年合计拟招收博士生约55人,这一数字是美国招生数量的3倍以上 如果加上财务系拟招收的博士生,中美招生规模的差异会更大 这与黄羽佳、张永冀(2009)通过对比美国73个会计学博士点和中国35个会计学博士点2009年招生人数得出的统计结果相似, 即“中国招生数量约是美国招生数量的三倍”。
(二)招生方式与要求 具体见表5和表6 对比表5和表6,可以看出,在招生方式方面,美国5所会计博士项目著名高校全部采用“申请制”;中国5所会计博士项目著名高校有4所采用“初试+复试”方式,北京大学会计博士项目从2012年开始试点“申请-考核制”,与国际上通行的“申请制”类似此外,清华大学会计博士项目也从2012年开始试点“申请-考核制”,但迄今为止,中国绝大部分会计博士项目仍然采用“初试+复试”招生方式顺便提及的是,在培养模式上,美国会计博士项目采用“导师组制”,即招生时不分导师、不分方向,而是统一招生、统一培养,在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后,博士生再根据个人学术兴趣,选择该领域内的导师进行博士论文指导;近年来,中国著名会计博士项目逐步推行国际上流行的“导师组制”培养模式,到目前为止,5个著名会计博士项目中的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都明确推行“导师组制”,但中国绝大部分会计博士项目仍在采用师傅带徒弟式的“导师制”培养模式 在招生要求方面,美国5个著名会计博士项目尽管存在差异(比如斯坦福大学特别强调计量方法基础,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特别欢迎具有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经历的申请者),但大多会重点考评申请者的学士学位与成绩单、GRE/GMAT成绩、推荐信、自我陈述。
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国际学生,都要求提供TOEFL/IELTS成绩这样可以较全面地考察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和研究潜能美国会计学博士生课程学习难度很大,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很严格,为了更好地完成繁重的科研和学习任务,以及助研助教工作,美国5个著名会计博士项目都要求博士生全日制脱产学习就中国著名会计博士项目而言,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均有五项基本招生要求,即硕士学位(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考科目和附加论文发表要求)、一般不超过45岁、推荐信、初试和复试;北京大学则取消初试,试点“申请制”此外,为了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明确提出只招收全日制脱产会计学博士生,中山大学原则上只招收全日制脱产会计学博士生逐年减少甚至取消在职会计学博士生已成为中国会计名校的共同行动,这一趋势不可逆转并最终将与美国会计名校的做法趋同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在职博士生在中国绝大部分会计博士项目中仍然占有很高比例,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会计博士项目的学术竞争力和研究水平 三、课程设置 会计研究属于跨学科研究,经常涉及金融、经济、统计、心理学和组织社会学(Hopwood, 2007)美国著名会计博士项目都特别注重培养博士生建立一个理论体系并掌握一套技能和方法开展创造性会计研究的能力。
修课是搭建理论体系和研究技能及方法的基石美国会计学博士生前两年以修课为主,课程学习强度大,任务繁重;中国会计学博士生修课相对要少(中国部分博士点的课程学分要求甚至不及美国的1/3),课程学习任务较轻本文通过搜集一手资料,将中美各5个著名会计博士项目的课程设置情况整理如表7和表8所示 从表7可以看出,美国会计学博士生修读的课程除了会计系开设的课程外,还有大量的经济系、金融系、统计系、数学系、心理系开设的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与实验设计等众多课程当前,美国博士生教育处于世界顶尖水平,被称为“国际学术金标准”,各个学科领域随时都有可能涌现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各系提供给会计学博士生的课程融合了最新最前沿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因而会计学博士生要想吃透、消化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极具挑战性美国会计名校博士生课程很有特色:(1)以世界顶尖刊物的论文作为研讨的核心内容,尤其突出最新发表的权威刊物论文;(2)特别注重研究能力和基本研究工具训练,对经济学、统计学、计量学训练非常严格;(3)以研讨会(seminar)作为主要授课形式,教授和博士生课前准备充分,还经常邀请校内外该领域的其他优秀教师一起参与讨论,使得博士生课堂充满激情和思想火花,教授适时引导和点拨,博士生踊跃发言,其他教师穿针引线,课堂讨论热烈,富有成效;(4)鼓励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权威大家。
从表8可以看出,中国5个著名会计博士项目都在积极推进国际化改革,吸纳美国会计博士项目的优点,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其中,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在加强经济学、统计学、计量学方面的力度最大但是,相对美国来说,中国5所会计名校在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训练方面的课程严重缺乏;在经济学、统计学、计量学方面的训练力度仍有待加强还应该注意的是,中国大部分会计博士项目在课程训练方面与这5所名校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可以认为中国56个会计博士项目的课程训练质量良莠不齐 四、博士学位要求 会计学是当前中国和美国的热门专业,高质量会计人才培养离不开优秀的会计师资,而高质量博士生教育是培养优秀师资的根本前提美国顶尖会计博士项目对博士生的要求是无形的(罗枚、夏冬林,2008),中国著名会计博士项目对博士生的要求通常是看得见的硬性要求,而无形的要求往往比显而易见的硬性要求更难因为美国教授对博士论文创新性与创新力度的测度标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博士生很难预测到哪一天教授会同意毕业,因此,博士生就像任务在身的沙漠里的骆驼,只好不停地充分发掘和利用沙漠里的有限水源和绿洲,向着教授那看不见的衡量标准前进,以期尽快走出沙漠,最终达到博士学位的全部要求。
对比表9和表10中美会计名校对会计学博士学位的要求可以看出:(1)都有修满课程学分的要求,但美国博士生课程跨越的学科更多,课程学习要求更高,难度更大2)都要求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综合考试、中期考核),通常最多允许参加两次考试,但美国会计博士项目一般每几年就会有一两个博士生因没能通过考试而在此时退学,这种情况在中国会计博士项目中几乎没有,显然,有没有被淘汰的风险对博士生的努力程度会产生影响,总体而言,美国会计学博士生学习更刻苦3)鉴于博士生期间在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难度,美国会计学博士生在毕业前都没有论文发表要求,但如果论文达到了知名教授的质量标准,也就等同于达到国际顶尖杂志的论文水平;而中国会计博士项目都有论文发表要求,大多2篇以上核心期刊论文,但多数论文质量不高4)中国著名会计博士项目的学制通常3年或4年,凡是脱产学习的博士生基本都能按时毕业;在脱产学习且刻苦钻研的前提下,美国著名会计博士项目的毕业年限通常需要5年上述课程设置、博士资格考试淘汰风险、论文发表要求和学习年限的差异,与中美会计学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差异存在内在关联 五、毕业去向 从招生报考热度和就业前景考察,会计学专业是中美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在这个基本前提下,中美会计学博士毕业去向因制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差异性 (一)美国会计学博士毕业去向 美国会计学术界是回报最丰厚的职业之一(Hermanson,2008),绝大多数会计学博士首选去研究型大学任教然而,美国会计学博士严重供不应求根据美国会计学会(AAA)的调查统计,在2005年~2008年三个学年度,美国会计学博士毕业生仅达到需求量的一半(Plumlee et al., 2006)虽然美国约有95所大学授予会计学博士学位,但招生规模控制都很严格,博士生招生数量很少因此,会计学博士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可预见的未来若干年内不会根本改观,而税收和审计方向的会计学博士更是严重短缺需要会计学博士的各大银行研究机构、咨询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竞相开出高薪延揽著名高校的会计学博士,大学为了与公司争夺人才,给刚毕业的博士也开出不相上下的薪酬(罗枚、夏冬林,2008);由于公司每年开出的薪酬都往上涨,而学校工资涨幅通常较低,造成了美国会计行业刚入职的博士往往比工作多年的教师的工资还高的“工资倒挂”现象虽然美国会计学博士生学习年限长,以及面临博士资格考试被淘汰等各种巨大压力,但从事会计教学与研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