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决胜新高考·四川名优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doc
8页2025届决胜新高考·四川名优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 1. 考古学家在约公元前2800年—2300年间的陶寺早期聚落遗址发现了一处大型墓地, 墓地以宗族为单位排列布局, 其中包含着高等级家族的特殊茔域, 但这些大墓始终和普通小墓共同混在同一墓区这表明该文化( ) A. 血缘族群关系仍受重视B. 形成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 墓葬深受宗法制的影响D. 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 2. 汉文帝时下令“入粟拜爵”, 规定“使民以粟为赏罚”, 商人可以购买粮食上交国家来换取爵位或免除一定的罪行这一规定有利于国家( ) A. 增强调控能力B. 削弱商人实力C. 降低粮食价格D. 完善官僚队伍 (★★★★) 3. “却霜”是鲜卑族传统的祈暖却寒风俗北魏建立之初, 皇帝时常率大众长居阴山祭祀却霜到孝文帝即位前, 在冯太后的推动下, “阴山却霜”的习俗被逐渐废止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条件的转变B. 游牧传统的废弃C. 迁都洛阳的影响D. 政权的转型需要 (★★★★) 4. 南宋时期, 永康学派在浙江一带兴起该学派与理学、心学对立, 主张“事功之学”, 力主抗金, 恢复失地, 反对空谈心性命理, 提倡“义利双行, 王霸并用”。
这反映出当时( ) A. 政局变迁影响学术风气B. 理学丧失社会基础C. 经济发展促进思想争鸣D. 经世致用观念萌发 (★★★) 5. 现存明代沿海全图几乎均为“海上陆下”长卷式, 体现了明人“内夏外夷”的制图观清后期, 由于无法精确表示“方位道里”, 因此, 由区域图组成的图集取代长卷, 海图方位多呈现为“上北下南”这一变化( ) A. 打破了传统的夷夏观和天下观B. 有利于应对渐趋严峻的海防形势C. 折射出清代疆域大一统的盛景D. 反映了对外贸易范围的逐步拓展 (★★★★) 6. 章开沅先生提出“走出中国近代史”, 是指近代史应从时间上要走出传统分期的八十年或一百一十年, 向上延伸至清史乃至明史, 向下延伸到1949年以后这一观点强调( ) A. 历史的发展性B. 历史的创新性C. 历史的继承性D. 历史的连续性 (★★★★) 7. 《辛丑条约》签订后, 同为停考之地, 直隶清苑县面临“停考五年, 有志上进之士抑郁已久, 未得一试, 又以地方经费难筹, 学堂迟久未立”之境而天津出现“骤增官立民立学堂二十余处, 每处多者二百人, 少亦百余人, 提倡经营绅民咸奋”的情形这反映( ) A. 传统帝国转型的艰难B. 旧制崩溃的不同应对C. 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D. 近代化的区域不平衡 (★★★★) 8. 1947年11月中国共产党接管石家庄大兴纱厂后, 在加强公营管理的过程中重新调查与分析其资本性质, 于1948年5月提出发还私营。
这种特殊处理意在( ) A. 落实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B. 巩固全国性的人民政权C. 解决战时物质紧缺的需要D. 推进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 9. 下图是1953年上海国棉一厂发出的开展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号召的宣传报, 该宣传报( ) A. 体现了工人阶级在建设中的作用B. 反映了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成效C. 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改善D. 激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热情 (★★★) 10. 下表是我国城市与农村人均消费变化的相关数据,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年份农村消费城市消费比率(城市消费÷农村消费)19781323832.9019801734682.7119822125002.3619863528652.46(以时价元) A.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 城乡消费观念发生显著的变化C. 城乡消费差距持续缩小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 11.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多元文明, 多样世界”主题探索活动, 他们寻找各洲人类早期文明代表性成就, 这些成就与地图上①②③④对应关系完全准确的是( ) ①②③④A《吉尔伽美什》莎草纸马丘比丘城奥林匹克运动会B法老《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小麦C最早的太阳历土豆公民政治人首飞牛石雕D木乃伊结绳记事《几何原本》种姓制度 A. AB. BC. CD. D (★★★★) 12. “立字人某某, 谨致崇高庄严之某某大人阁下: 如众所周知, 我因衣食缺乏, 无以为生, 请求大人本笃信上帝之虔诚, 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
以后您必须供给我衣食, 予我以帮助与救济, 我将尽我的力量为您服务这类流行于7世纪西欧的文书( ) A. 体现了契约精神的源远流长B. 反映了农奴制度的逐渐形成C. 巩固了传统的封君封臣制度D. 折射出社会救济制度的缺失 (★★★) 13. 1577年, 英国著名海盗德雷克出航时, 得到伊丽莎白一世的资助, 后来女王还从他劫掠西班牙的财富中抽成49%, 并授予他骑士爵位, 还任命其为普利茅斯市长1717年, 著名海盗“黑萨姆”被英国皇家海军俘虏、绞死, 1718年, 英国皇家海军还消灭著名海盗“黑胡子”, 标志着加勒比海盗的衰亡……英国对海盗政策的变化反映了英国( ) A. 自由主义思想盛行B. 旨在维护海上安全C.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D. 自身实力不断上升 (★★★★) 14. 美国1787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都划分了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执行自己的法律权力, 双方互不干涉;德国立法权力主要集中在联邦, 各州只在少数几个领域有立法权这一现象植根于( ) A.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B. 建国路径的差异C. 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弱D. 革命思想的不同 (★★★★) 15. 如表反映的是摩洛哥20世纪60—70年代的进出口状况, 对这一现象认识合理的是( ) 年份出口总额(百万美元)进口总额(百万美元)主要出口商品主要进口商品1960150200磷酸盐、柑橘机械设备、石油1965180250磷酸盐、蔬菜化工产品、纺织品1970220300磷酸盐、鱼类石油、工业制成品 A. 二战后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B. 摩洛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 发展中国家面临机遇与挑战D. 第三世界国家冲击两极格局 (★★★★) 16.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积极向世界展示苏联取得的成就: 如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大规模修建“赫鲁晓夫楼”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等。
这些成就( ) A. 提高了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B. 增强了民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C. 彰显了苏联在冷战中的优势D. 凸显了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 二、材料题(★★★★) 17.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核心, 通过“法治”确立社会秩序, 构建了一个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朝推行郡县制, 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员管理地方在县以下, 设立了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实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 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由于周朝分封制导致各诸侯国在文字、语言、货币、度量衡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秦朝在统一后推行了一系列整合措施, 便利了行政管理和经济交流, 也增强了国家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此外, 秦朝还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法律《秦律》, 内容涵盖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多个方面, 确保了全国范围内的法律一致性《秦律》以严苛著称, 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惩罚——杨卓《浅谈我国秦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 公元前146年, 罗马在北非建行省, 由元老院成员担任总督, 享有司法权、行政权、财政权由于行省内民族众多, 保留了有实力酋长的权力, 按各自传统对部落进行管理。
为了应对行省、附属国、军事区和部落互相交错的情况, 驻军成为最直接有效的管理方式, 同时鼓励退役士兵在当地定居, 还吸纳土著青壮参军并派驻外地罗马颁布《曼西亚那法》, 促进北非游牧经济转型, 使其成为罗马粮食主产区之一在宗教宽容政策下, 北非传统神灵与罗马诸神共同受到崇拜, 城市中如角斗表演等罗马式生活方式与北非当地生活方式相互交融建于公元1世纪末的迦太基城圆形竞技场可容纳3万名观众, 该城后来成为北非基督教传播中心为了向帝国表达效忠, 北非城市精英慷慨捐助, 以说拉丁语为荣——付英超《罗马帝国前期北非行省治理研究》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国家治理的一系列论述,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地方治理的发展地方政府转变职能、以服务为导向, 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地方治理由单一的政府内部改革转变为“体制内一体制外”的双向互动, 由单一的行为管理转变为涵盖面极广的“多化联动”在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中, 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组织与个人等各方力量开始更多地融入地方治理实践中除了必要的行政命令外, 地方治理也开始尝试通过引导、沟通、合作、参与等多种手段达到地方治理的目的。
地方治理开始探索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准则和规范, 划分各治理主体责任, 将治理过程纳入到系统工程中——申树欣《新时代地方治理的特征、与对策》(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秦朝与罗马地方治理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代中国地方治理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总结完善地方治理对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有何作用 (★★★★) 18.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澜(1872—1955)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 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张澜的一生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紧密相联 张澜年表(部分)1904年在留日学生会倡议慈禧太后还政光绪, 清驻日公使准备以散布“叛逆”言论押送回国, 因日方干涉未果1909年四川省咨议局成立, 南充县公推张澜任咨议局议员, 张澜以清政府对立宪无诚意, 坚持不就1911年当选川汉铁路股东大会副会长, 成立了保路同志会, 开展群众性斗争1913年以众议院议员身份, 参加总统正式选举对袁世凯暴力威胁国会, 深表不满1921年张澜被选为“川北善后会议”会长, 全力发展地方实业呼吁切实裁兵, 减轻人民负担1926年教育部任命张澜为国立成都大学校长1937年任四川省政府设置战时统制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抗日后援会会长。
出席在成都举行的”四川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日将士大会”, 他在致词中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基本情况后, 提出坚持长期抗战的观点出席“九一八”六周年纪念大会并担任大会主席团主席1941年在重庆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被推为主席1944年民主政团同盟改称中国民主同盟, 继任主席, 直到逝世)1946年邀请国共谈判代表就国共谈判情况进行斡旋在民盟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不愿中国再见内战1947年反对蒋介石独裁、内战政策, 拒绝参加“国民大会”民盟被国民党宣布为“非法团体”后, 在上海被软禁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出席开国大典, 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