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辛集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
21页河北辛集中学2017级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计48分)1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B选项排除.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选项排除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3.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由人物“程颢”可大致推测本题考查方向为“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可知程颢认为“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孟子和庄周思想含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分,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选项排除.4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5.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答案】D【解析】【详解】由时间“1898”及内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由材料“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对慈禧太后干预变法持讽刺态度,侧面反映了部分洋人对变法的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缺乏广泛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清政府进行排外活动的力度是加强还是削弱,材料无法体现,B选项排除一份报纸的一篇报道不足以揣测列强有干预中国内政的意图,C选项排除6.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皆委之佃户"“余皆佃农也”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C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土地所有权的变动情况,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选项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选项排除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 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出现B 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 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新生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B选项符合题意.19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A选项排除.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选项排除8.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 主张国家至上B 批判封建伦理C. 反对西方民主D. 传播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材料批判的是儒家伦理道德,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至上的说法,A选项排除.陈独秀肯定西方的民主、科学,C选项说法错误。
材料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无关,D选项排除9.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 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封建"或“半封建社会”的术语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在中国的膨胀问题,B选项排除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民众,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数他劳动强》A 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 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 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 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民众勤俭节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结合1953年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可知,漫画倡导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D选项符合题意文人画的特征是写意和诗书画印于一体,A选项排除。
材料不能反映农业生产状况,B选项排除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C选项排除11.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A. 促进信仰自由B 巩固君主立宪C. 强化专制统治D 落实《权利法案》【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君主专制的目的,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君主立宪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BD选项排除12.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A. 《哈姆雷特》B. 《等待戈多》C. 《人间喜剧》D. 《西风颂》【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的是写实,C选项符合题意《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A选项排除《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B选项排除《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文学,D选项排除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
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 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 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的运行机制,A选项排除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D选项排除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 加剧了经济恶化B 实现了物价下降C 推动了通货紧缩D 放弃了经济自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导致出现滞胀的现象这一时期密特朗进一步实行国有化措施,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物价上涨,BC选项排除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15.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A. 反对奴隶制度B 主张权利平等C 抨击贫富差别D 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说明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这体现出他的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梭伦是奴隶主贵族,他不反对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梭伦不主张权利平等,如梭伦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权利越大,故B项错误;“财产等级制度”认可了贫富差别,且材料中没有抨击贫富分化,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核心素养是家国情怀,极具现实意义,体现了“现实的问题历史考”的命题思路,彰显出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A.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 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 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要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