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数乘法教案.doc
9页分数乘法教案【3篇】分数乘法教案 篇一 (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 教案说明:本教案严格根据高效课堂模式进展编写,同时注意了培 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意学生的全面进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具体,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个人说明:本教案还有很多缺乏之处,望广阔网友慎重下载 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现 ——分数乘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把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学问的上进展学习的,是学习分数、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的重要根底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整数和分数相乘,分数和分数相乘,分数连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展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把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经受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培育初步分析、比拟和推理的力量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培育应用学问和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四、课时安排:10课时 分数乘法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15页的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1~5题 教学重点: 学会找单位1 教学难点: 依题意画出线段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把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育学生分析力量,进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以下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让学生列式计算解答,再指名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指出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例如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列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吃了,是吃了100千克的,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是多少,依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100(20)?=80 (5)再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6)练一练: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评讲订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出例如2: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 ①要画几条线段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②引导学生依据题里的条件,确定谁的身高要画得长一些,谁的身高画得短一些。
③第一条线段表示谁的身高?画了第一条线段表示小林的身高,该怎样画其次条线段表示小强的身高 启发学生:依据小强身高是小林的,要把表示小林的线段平均分成8份,在它的下面画出其中7份的长度代表小强的身高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思索: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小强的身高,就要求出小林身高的是多少,即求的是多少,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4)让学生列式计算 (5)假如把上题改成下面的题: 小强身高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问:哪条线段画得长一些?怎样画? 把谁看作单位1为什么? 怎样列式?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6)教师说明: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这里是带分数,把化成假分数,上题也可以改成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指出:在这种状况下乘得的积大于原来的被乘数 (7)做一做 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三、稳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习列式计算后,指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2.完成练习四的第5题 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不行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还可以是整数 订正时指名分析 四、全课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的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应依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分析数量关系,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来解答 五.作业 练习四的第1~4题 分数乘法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主动参加教学过程,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培育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学问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之美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探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及约分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一)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相加是多少?10个23的和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口答 (三)感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1个相加太麻烦了,有没有简洁的表示方法?(学生会想到用乘法表示成 ×21)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21表示的含义。
揭题:怎样计算 ×21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二、出示问题,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红点1 (1)出示窗1:小鸟风筝的尾巴是用5根布条做成的,小鱼风筝的尾巴是用6根布条做成的,每根布条长都是 米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出示红点1问题: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指名口头列式 (2)自学提示: ×5表示什么意义?两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自学课本47页 (3)沟通、质疑 (4)比拟这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分 计算5个 相加是多少,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但结果是一样的你喜爱哪种方法? 教师指出,用乘法计算比拟简便,其中连加的步骤在计算时可以省略 板书简便的写法: ×5= = (米) 2、自主学习红点2 (1)出示问题: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2)比拟计算过程,分类梳理:a先计算再约分;b先约分再计算争论:哪种算法更简便? 6× = = =3(米) 比拟两种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6= =3(米) ×6= ×6=3(米) (3)小试牛刀(突破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
6× = ×13= 评议谈体会强调:分数乘整数,通常先约分再计算比拟简便 3、归纳概括: 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 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 应留意什么?(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三、分层练习,强化认知 稳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自主练习第1、2题:看图写算式集体订正,说说乘法算式的意义和计算过程 2、计算擂台自主练习第3题,稳固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3、明辨是非 4、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1/9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展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7/10 米的正方形的,假如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