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广东省江门市蚬岗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4页2021年广东省江门市蚬岗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烃类分子中碳原子的结合方式是A.形成2至4个共价键 B.形成非极性键 C.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 D.全部形成单键参考答案:C略2. 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铜溶于醋酸溶液中:Cu(OH)2+2H+=Cu2++2H2OB.乙醛的银镜反应:CH3CHO+[Ag(NH3)2]++OH﹣﹣→CH3COO﹣+NH4++NH3+Ag↓+H2O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C6H5O﹣+CO2+H2O﹣→C6H5OH+HCO3﹣D.丙烯聚合:nCH2═CHCH3→参考答案:C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醋酸为弱酸,在离子反应中应保留化学式;B.没有配平;C.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D.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甲基为侧链.解答:解:A.氢氧化铜溶于醋酸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Cu(OH)2+2HAc=Cu2++2H2O+2Ac﹣,故A错误;B.乙醛的银镜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3NH3+2Ag↓+H2O,故B错误;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离子反应为C6H5O﹣+CO2+H2O﹣→C6H5OH+HCO3﹣,故C正确;D.丙烯聚合的反应为nCH2═CHCH3→,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选项B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3. 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 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煤就是碳,属于单质参考答案:C略4. 右图是可逆反应X2 + 3Y2 2Z2 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 B.t2- t3,反应不再发生C.t2时,反应到达限度 D.t2- t3,X2、Y2、Z2、的浓度之比为1:3:2参考答案:C略5.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的溶液中:K+、Na+、CO、NOB.c(H+)=1×10-1 mol/L的溶液中:Cu2+、Al3+、SO、NOC.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NH、S2-、Br-D.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的溶液中:Na+、Mg2+、Cl-、SO 参考答案:B略6.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下列气体密度最小的是A. CO2 B. Cl2 C. O2 D. H2参考答案:D【详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ρ=M/Vm计算这几种气体密度相对大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ρ=M/Vm知,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二氧化碳摩尔质量是44g/mol、氯气摩尔质量是71g/mol、氧气摩尔质量是32g/mol、氢气摩尔质量是2g/mol,所以相同条件下,这几种气体密度大小顺序是Cl2>CO2>O2>H2,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能正确推导密度与气体摩尔质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气体摩尔质量相对大小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C.单质中一定不含共价键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参考答案:A略8.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氯 B、漂白粉 C、氨水 D、盐酸参考答案:A略9.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1mol氧的质量是16g·mol-1 B. 12g 镁的物质的量为0.5C. 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1 D. 氢的摩尔质量是2 g·mol-1参考答案:C10. 下列关于F、Cl、Br、I相关物质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变浅B. 单质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降低C. 它们的氢化物的还原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D. 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参考答案:C【分析】F、Cl、Br、I位于周期表同一主族,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半径逐渐增大,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加;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详解】A. 卤族元素单质从F2到I2,其颜色分别为: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红色,所以卤族元素单质的颜色随着核电荷数增大而加深,A项错误;B. F. Cl、Br、I位于周期表同一主族,其单质均属于分子晶体,它们的熔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B项错误;C.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离子的还原性越弱,从F到I,其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弱,所以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C项正确;D.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从F到I元素,其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弱,所以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D项错误;答案选C11. 已知M2+有2个电子层,则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2周期零族 B.第2周VIII族 C.第2周期IIA族 D.第3周IIA族参考答案:D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M2+离子有2个电子层,则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以此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解答:-解:M2+离子有2个电子层,核外电子分别为2、8,则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应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ⅡA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离子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12. 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和强酸性溶液中均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A略13. 为除去CO2气体中混有少量杂质SO2气体,应选用的试剂是 A.Na2CO3溶液 B.饱和NaHCO3溶液 C.NaOH溶液 D.NaHSO3溶液参考答案:B略14.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A. 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B. 稀硫酸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发生置换反应:Cu2++Fe=Fe2++Cu,A正确;B.稀H2SO4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Fe2++H2↑,B错误;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2SO4发生中和反应:2OH—+Ba2++SO42-+2H+=2H2O+BaSO4↓,C错误;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H2O+CO2↑+Ca2+,D错误。
答案选A15.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反应条件(温度或者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 )A.Na和O2 B.NaOH和CO2C.Na2O2和CO2 D.AlCl3和NaOH参考答案:C解:A、钠和氧气反应,氧气不足时生成氧化钠,氧气过量时生成过氧化钠,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故A错误;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不足时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故B错误;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不论谁过量,结果一样,故C正确;D、氯化铝和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和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氢氧化铝再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钠,溶液又变澄清,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故D错误.故选C.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同主族碳、硅两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 _______,B ______2)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4)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5)依据试管D中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___(填“能”或“否”),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2)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3)除去SO2气体 (4)F试管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G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5)否 SO2+2HCO3-=SO32-+ H2O+2CO2或SO2+HCO3-=HSO3-+CO2【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探究同主族碳、硅两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实验原理为,利用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备成二氧化硫,将二氧化硫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制得二氧化碳气体,为防止二氧化硫干扰实验,将所得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当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完全除去后,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时,即可以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
详解】(1)根据装置图中的仪器可知A为分液漏斗,B为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故答案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3)由于从装置D中出来的气体可能含有SO2,会干扰实验,所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除去SO2气体,故答案为:除去SO2气体;(4)二氧化碳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硅酸,证明了碳酸酸性比硅酸强,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所以F试管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不干扰实验,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即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故答案为:F试管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G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5)依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的是亚硫酸,不是S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判断S和C非金属性强弱,试管D中发生。
